育苗栽培挖坑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育苗栽培挖坑车,包括行走轮,地面上有垄土,行走轮置于二个相邻垄土之间的地面上;重力辊的辊轴与行走轮的轴固定在一起,拉杆铰接在重力辊的辊轴上;拉杆上焊接固定有拉手把,重力辊的重量不小于30公斤,重力辊上焊接固定有若干个铁锹,铁锹由铁质的铁锹杆上成型有盒状锹形体组成,盒状锹形体具有左挡板、右挡板和顶挡板,盒状锹形体的下部成型有锹刃口。它挖坑效率高,二个人一小时,可以挖坑十个人一天的挖坑量,同时挖出来的小坑行距和列距排列规则。
【专利说明】
育苗栽培挖坑车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苗圃幼苗栽培时所用的挖坑车。
【背景技术】
:
[0002]很多名贵的苗木幼苗在苗圃中栽培时,都是人工手持铁铲挖坑,然后再栽上幼苗,这样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人在挖坑过程中,总是得弯着腰,一天劳动下来腰酸腿痛,十分辛苦。同时人工都是按自己的意愿挖坑,所以各个小坑间的行距和列距毫无规则可言,所以苗木种上后,显得零乱排列无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育苗栽培挖坑车,它挖坑效率高,二个人一小时,可以挖坑十个人一天的挖坑量,同时挖出来的小坑行距和列距排列规则。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5]育苗栽培挖坑车,包括行走轮,地面上有垄土,行走轮置于二个相邻垄土之间的地面上;重力辊的辊轴与行走轮的轴固定在一起,拉杆铰接在重力辊的辊轴上;
[0006]拉杆上焊接固定有拉手把,重力辊的重量不小于30公斤,重力辊上焊接固定有若干个铁锹,铁锹由铁质的铁锹杆上成型有盒状锹形体组成,盒状锹形体具有左挡板、右挡板和顶挡板,盒状锹形体的下部成型有锹刃口。
[0007]所述铁锹以重力辊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重力辊上,每圈上的铁锹为三个或四个。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它挖坑效率高,二个人一小时,可以挖坑十个人一天的挖坑量,同时挖出来的小坑行距和列距排列规则。
【附图说明】
: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重力辊和铁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行走轮;2、地面;3、垄土;4、重力辊;5、拉杆;6、拉手把;7、铁锹;71、铁锹杆;72、盒状锹形体;721、左挡板;722、右挡板;723、顶挡板;724、锹刃口。
【具体实施方式】
:
[0013]实施例:见图1、2所示,育苗栽培挖坑车,包括行走轮I,地面2上有垄土3,行走轮I置于二个相邻垄土 3之间的地面2上;重力辊4的辊轴与行走轮I的轴固定在一起,拉杆5铰接在重力辊4的辊轴上;
[0014]拉杆5上焊接固定有拉手把6,重力辊4的重量不小于30公斤,重力辊4上焊接固定有若干个铁锹7,铁锹7由铁质的铁锹杆71上成型有盒状锹形体72组成,盒状锹形体72具有左挡板721、右挡板722和顶挡板723,盒状锹形体72的下部成型有锹刃口 724。
[0015]所述铁锹7以重力辊4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重力辊4上,每圈上的铁锹7为三个或四个。
[0016]工作原理:幼苗在田间栽培时,为了防涝,所以田间一般整有垄土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二个人一人拉一个拉手把6向前走,这样重力辊4滚着向前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铁锹7会在垄土 2上快速自然地刨出一个小坑,然后再人工栽上幼苗,这样栽培幼苗,幼苗间的行距与列距基本相等,省去人工铁铲挖坑的麻烦。
【主权项】
1.育苗栽培挖坑车,包括行走轮(I),其特征在于:地面(2)上有垄土(3),行走轮(I)置于二个相邻垄土 (3)之间的地面(2)上;重力辊(4)的辊轴与行走轮(I)的轴固定在一起,拉杆(5)铰接在重力辊(4)的辊轴上; 拉杆(5)上焊接固定有拉手把(6),重力辊(4)的重量不小于30公斤,重力辊(4)上焊接固定有若干个铁锹(7),铁锹(7)由铁质的铁锹杆(71)上成型有盒状锹形体(72)组成,盒状锹形体(72)具有左挡板(721)、右挡板(722)和顶挡板(723),盒状锹形体(72)的下部成型有锹刃口(7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栽培挖坑车,其特征在于:铁锹(7)以重力辊(4)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重力辊(4)上,每圈上的铁锹(7)为三个或四个。
【文档编号】A01C5/04GK205726977SQ201620542646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王辉
【申请人】新昌县云龙苗木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