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奶牛鼻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748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牛养殖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牛犊鼻子上,帮助牛犊断奶的牛犊断奶器。



背景技术:

牛,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为哺乳动物,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牛是哺乳动物,乳牛在自身的消化系统完善之前,需要饮用母牛的牛乳提供自身成长的营养,但是随着牛犊的长大,其需要断奶,开始学会进食草料。犊牛在1岁甚至1.5岁时还要吃母乳,这样极易造成母体营养大量流失,使得母牛迟迟不发情,不能连产,一般情况下隔年一产,更有甚者三年一产,繁殖力极其低下。如果遇到雪灾频发草料极度缺乏的冬天也极易造成母牛的死亡,这将给牧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强行将犊牛与母牛隔离,不但会对犊牛远离母牛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因此而导致犊牛不能健康成长,而且需要增加隔离机构,增加饲养成本。因此在牛犊的断奶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让牛犊和母牛自主选择断奶的工具。厂家内的断奶器均固定在牛犊的鼻子上,但是有些断奶器为穿过牛鼻孔或夹在牛鼻孔的部位较为尖锐,容易引起牛犊鼻孔发炎、出血或红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断奶牛鼻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牛犊鼻孔的部位设置为圆球状,无尖锐部位刺激牛犊鼻孔,避免引起出血、发炎红肿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断奶牛鼻刺,包括一个开口环体,所述开口环体上设置有尖刺,所述尖刺设置在开口环体的外侧,所述开口环体内侧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两端连接开口环体的内侧,所述拉杆上连接有与其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开口环体与固定螺母配合。所述开口环体的两个开口端设置有圆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为V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口环体为开口圆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母为蝶形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母与开口环体之间设置有垫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奶牛鼻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牛犊鼻孔的部位设置为圆球状,无尖锐部位刺激牛犊鼻孔,避免引起出血、发炎红肿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螺母;2、螺纹杆;3、尖刺;4、拉杆;5、开口环体;6、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断奶牛鼻刺,包括一个开口环体5,所述开口环体5上设置有尖刺3,所述尖刺3设置在开口环体5的外侧,所述开口环体5内侧设置有拉杆4,拉杆4的两端连接开口环体5的内侧,所述拉杆4上连接有与其连接的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穿过开口环体5与固定螺母1配合。将开口环体5两端插入牛犊的鼻孔中,然后通过拧紧固定螺母1,使拉杆4向中部拉开口环体5的两侧,从而使开口环体5的开口间隙减小,将断奶器固定在牛鼻子上。从而在牛犊尝试喝奶时,尖刺3扎到母牛的乳房上,刺激母牛,母牛不让牛犊喝奶,从而协助牛犊断奶。所述开口环体5的两个开口端设置有圆球6,圆球6无尖锐的部位,避免断奶器夹在牛犊的鼻子的中隔上时,磨破牛犊的鼻子,造成发炎、红肿等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拉杆4为V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开口环体5为开口圆环,开口圆环加工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固定螺母1为蝶形螺母,碟形螺母在无需工具时即可徒手松开或拧紧,方便装拆断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固定螺母1与开口环体5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垫片搁在固定螺母1与开口环体5之间,有效避免固定螺母1松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奶牛鼻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奶牛鼻刺,本实用新型夹持在牛犊鼻孔的部位设置为圆球状,无尖锐部位刺激牛犊鼻孔,避免引起出血、发炎红肿等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