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用鸭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978阅读:1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用鸭笼,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稻田围栏养鸭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降低化肥用量,增加稻田产值和生产效益。为减少管理成本,可将鸭棚在搭建在田埂上,供鸭夜间栖息,然而黄鼠狼是鸭的天敌,在夜间侵袭在鸭棚中栖息的鸭群。由于在田埂上搭建鸭棚供鸭栖息没有安全保障。

目前绝大部分稻田养鸭都采取傍晚将鸭群赶回住宅内或赶回住宅旁固定的永久性鸭棚,以确保鸭群的安全。然而,赶回鸭群费时费力,增加了牧鸭成本;且鸭也需要长距离往返,消耗体力,影响增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室外用鸭笼,该鸭笼可以有效地保护鸭夜晚栖息时免受黄鼠狼的危害,进一步地,可以节省鸭的体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外用鸭笼,包括鸭笼本体,其结构特点是,在所述鸭笼本体内设有位于内侧的鸭室和位于进口侧的鹅室,该鹅室的进口兼作出口;所述鸭室与鹅室之间设有栅栏,该栅栏的间隙大于鸭的通过尺寸而小于鹅的通过尺寸;所述鸭室的侧壁和顶壁为板状结构。

由此,在所述鸭笼本体内有两个栖室,一个供鸭栖息,一个供鹅栖息。供鸭栖息的栖室位于鸭笼本体的内端,供鹅栖息的栖室位于鸭笼本体的外端,即进口侧,鸭笼的进口兼作出口,内端与外端之间有一个栅栏连接,栅栏较窄,鸭能穿过栅栏进入内端,鹅不能穿过栅栏进入内端。由于栅栏的阻隔,辅之一定的驯化,鸭栖息于内端,鹅栖息于外端。如果黄鼠狼要接触并侵袭鸭体,必须由外端进入,而鹅栖息于外端,黄鼠狼的活动会引发鹅的反扑,赶走黄鼠狼,起到警戒、警卫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鸭室的侧壁和顶壁中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开有通风小孔。由此,方便栖息在内端鸭能呼吸新鲜空气。在夏秋两季可通过栅栏和三个垂直面上的通风孔获得新鲜空气,在冬、春两季可把三个垂直面上的通风小孔封闭保温。

所述鸭室包括栅栏、三块竖向布置的侧板和一块顶板。

所述鹅室包括栅栏、二块竖向布置的侧板和一块顶板。

所述鹅室的进口端为开放式结构。由此,鸭和鹅栖息时,鹅所在的外端的一边是敞开的,而鸭栖息的内端四个垂直面中三个是封闭的,上有很小的通风孔,第四个垂直面是栅栏,正上方的顶部是完全封闭的,正下方的基部是很密的栅栏,黄鼠狼侵袭鸭体只能穿过外端,而外端有鹅栖息。

为了方便根据鸭的大小调节栅格间隙,所述栅栏为栅栏间隙可调的可调式栅栏。

所述栅栏的间隙为10cm-30cm。

为了方便鸭粪和鹅粪及时排出,所述鸭笼本体的底端为栅格底板或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鸭笼本体高0.5m-2m,宽2m-4m,长4m-6m。

所述鸭笼设置在稻田边,避免鸭长距离往返,消耗体力,影响增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鹅栖息于外端,鸭栖息于内端,鹅在黄鼠狼与鸭群间形成了一道生物屏障,阻碍黄鼠狼的入侵。鸭笼制作简单,成本低,可形成批量生产和在大生产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一种防黄鼠狼侵扰的鸭笼,包括鸭笼本体1,内设有鸭室2、鹅室3,鸭室与鹅室间有栅栏4,只允许鸭进入鸭室,而栅栏阻隔鹅进入鸭室。鸭室包括栅格底板一块5和带若干通风小孔7的四块室壁6,四块室壁立式分布,其中一块作为顶板;一块栅格底板卧式分布。鹅室包括一块栅格底板5和三块带若干通风口的室壁6,三块室壁立式分布,其中一块作为顶板,两块作为侧板,一块栅格底板卧式分布。鹅室的进口端为敞开结构,图中箭头方向为鸭、鹅入笼方向。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鸭笼分隔为鸭室与鹅室,由于栅栏的阻隔,辅之一定的驯化,鸭栖息于内端,鹅栖息于外端。黄鼠狼必须由外端进入才能接触鸭群,而鹅栖息于外端,黄鼠狼的活动会引发鹅的反扑,赶走黄鼠狼,起到警戒、警卫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