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集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625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集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通过人工在海底设置人造物体,以提供可供海洋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人工鱼礁可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目前,一般的人工鱼礁通常为向适合生物栖息的海域,投放石块、树木或钢筋水泥预制块等,以形成可诱集和增加鱼类资源的人工礁,从而诱导形成人工鱼礁渔场。

然而现有的人工鱼礁,其构成物主要是形状不规则的自然石块和树木,或者结构较为简单的水泥预制块,这样构成的人工鱼礁,其形状和内部结构都难以达到良好的适于生物栖息的状态,可控性较差,且水泥预制块等构造物都需要再消耗很多资源,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放式集鱼礁,能够营造出适合海洋生物栖息的场所,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放式集鱼礁,包括主框体和多个定位挂钩,主框体包括一长方体状的第一框架和位于第一框架内部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每个第二框架与相邻第二框架之间保持有间距,定位挂钩间隔设置在主框体上,定位挂钩上固定有网绳或网片。

可选的,主框体由螺纹钢焊接而成。

可选的,主框体的四个上顶点均镀有锌层。

可选的,第一框架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斜向加强筋。

可选的,定位挂钩焊接在主框体上。

可选的,定位挂钩为弹簧挂钩。

可选的,弹簧挂钩为防腐蚀弹簧挂钩。

可选的,网绳或网片悬挂在定位挂钩上。

可选的,每个定位挂钩与相邻定位挂钩之间的间距在40-60厘米之间。

可选的,定位挂钩设置在主框体的除顶面外的其它面上。

本实用新型开放式集鱼礁包括主框体和多个定位挂钩,主框体包括一长方体状的第一框架和位于第一框架内部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每个第二框架与相邻第二框架之间保持有间距,定位挂钩间隔设置在主框体上,定位挂钩上固定有网绳或网片。这样开放式集鱼礁内部可以让海水和营养物质自由流动,并有利于海洋生物的进出,所以可以在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产卵环境;且可以采用废弃不用的网绳和网片,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开放式集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框体;

2—定位挂钩;

11—第一框架;

12—第二框架;

13—锌层;

14—斜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开放式集鱼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放式集鱼礁包括主框体1和多个定位挂钩2,主框体1包括一长方体状的第一框架11和位于第一框架11内部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12,每个第二框架12与相邻第二框架之间保持有间距,定位挂钩2间隔设置在主框体1上,定位挂钩2上固定有网绳或网片。

具体的,主框体1为框架结构,如可利用螺纹钢焊接而成,主框体1可包括有作为整体框架的第一框架11,以及位于该第一框架11内部,且彼此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框架12,第二框架12为方形框,相邻的第二框架12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距。因为第一框架11为开放式的框架结构,所以鱼类等海洋生物可自由出入第一框架11内部与外部,而第二框架12上可再进一步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因为主框体1整体采用螺纹钢等材料制成,所以礁体较为沉重,能够稳固地摆放在海底中。

为了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产卵时的附着基,在主框体1上设置有定位挂钩2,且定位挂钩2上固定有网绳或者网片。因为网绳或网片一般为纤维构成,且质地较为柔软,所以可在主框体1上形成一片或多片网墙,适于海洋生物的栖息与生存。定位挂钩2之间间隔设置,从而避免定位挂钩2上的网绳或网片纠缠在一处。网绳或网片可以采用废旧网绳或网片制成,可以有效利用废旧物品,达到了环保的效果,且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因为主框体1上的定位挂钩2上固定有网绳或网片,所以海洋生物可以在网绳或网片的遮蔽保护下得以栖息,且网绳或网片的纤维组织也有利于生物的繁殖。

这样,开放式集鱼礁通过在主框体上设置间隔排布的定位挂钩,且定位挂钩上固定网绳或网片,因为内部具有较大间隔,可以让海水和营养物质自由流动,并有利于海洋生物的进出,所以可以在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产卵环境;且可以采用废弃不用的网绳和网片,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有效节约成本。

因为主框体1通常为螺纹钢等钢铁材料组成,且开放式集鱼礁位于海水之中,所以为了抵抗海水的腐蚀性,避免自身锈蚀,在主框体1的连接节点上均镀有防腐蚀的锌层13,而通常因为作为主框体1的整体框架的第一框架11为长方体,所以可在第一框架11的四个上顶点上镀锌层13。因为开放式集鱼礁的主框体1通常由钢铁等金属材料组成,而钢铁材料极易被海水腐蚀,为了避免主框体1在海水侵蚀作用下损坏,在第一框架11的上顶点,也就是连接节点位置需要镀有锌层13,或者设置锌块。因为锌的还原性较强,因而在海水中可以和铁一起构成原电池,其中锌作为阳极,而铁作为阴极。当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时,作为阴极的铁会受到保护而避免被腐蚀。这样,开放式集鱼礁的主框体1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其受力较大的四个上顶点得到保护而免受海水腐蚀,避免了因腐蚀而造成主框体1损坏,甚至发生解体的现象。

此外,因为开放式集鱼礁位于环境较为恶劣的海底,所以为了抵抗海流的冲击以及海洋生物对开放式集鱼礁的撞击,开放式集鱼礁的主框体1需要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此时,可在第一框架11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斜向加强筋14。因为主框体1的第一框架11一般为长方体,所以斜向加强筋14也设置在长方体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体的,斜向加强筋14连接在长方体侧面上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之间,从而与主框体1其它部分共同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其中,在第一框架11的安置有斜向加强筋14的侧面上,每个面上可以设置一条斜向加强筋或者两条呈交叉排列的斜向加强筋。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开放式集鱼礁对海洋生物保持开放,避免体型较大的海洋生物被主框体1卡住,一般只在长方体的第一框架11的一对相对侧面上设置有斜向加强筋14,而主框体1中第一框架11的顶面等部位不设置斜向加强筋,而呈开放状态,这样即可保证主框体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也可避免海洋生物被卡在斜向加强筋与主框体其它部位之间。

定位挂钩2间隔设置在主框体1上,具体的,在主框体1的第一框架11以及第二框架12上均可设置定位挂钩2。为了保证定位挂钩2的连接强度,避免定位挂钩2被鱼类等生物扯下,定位挂钩2可焊接于主框体1上,这样定位挂钩2与主框体1之间连接较为牢固,可以有效保证开放式集鱼礁的整体结构可靠性。

此外,为了使定位挂钩2上的网绳或网片能够便于维护和整理,定位挂钩2为弹簧挂钩。这样在开放式集鱼礁沉入水中之后,人员可以通过潜水而方便地对定位挂钩上的网绳或网片进行整理维护作业。

进一步的,因为海水具有腐蚀性,且作为定位挂钩的弹簧挂钩通常为金属材质,为了避免出现锈蚀现象,弹簧挂钩为防腐蚀弹簧挂钩。例如,可以在弹簧挂钩上镀有锌层,以利用锌作为阳极,对挂钩本体进行保护,或者,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弹簧挂钩,以保证弹簧挂钩不受海水环境的腐蚀。

通常的,为了便于网绳或网片在海底发挥自身特性,网绳或网片一般悬挂在定位挂钩2上。这样网绳和网片能够捆绑并悬挂在定位挂钩2上,从而得到定位挂钩2的固定,且网绳和网片同时可随水流飘动,能够营造出较为自然的海底环境,引导鱼类等生物来此栖息。

为了保证开放式集鱼礁的开放性,以及开放式集鱼礁内的海水和营养物质交换,定位挂钩2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具体的,可让每个定位挂钩与其它定位挂钩之间的间距在40-60厘米之间,且优选的,定位挂钩之间的间距保持在50厘米左右。该距离可以保证鱼类等海洋生物的正常栖息,且适于海洋生物的生殖与产卵。

此外,定位挂钩2一般设置在主框体1的除顶面外的其它面上。这样定位挂钩2以及定位挂钩2上所固定的网绳或网片不会遮蔽主框体1的顶部部位,因而主框体1的顶面敞开,可形成鱼类等海洋生物进出的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的海水以及营养物质的循环。

本实施例中,开放式集鱼礁包括主框体和多个定位挂钩,主框体包括一长方体状的第一框架和位于第一框架内部的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每个第二框架与相邻第二框架之间保持有间距,定位挂钩间隔设置在主框体上,定位挂钩上固定有网绳或网片。这样开放式集鱼礁内部可以让海水和营养物质自由流动,并有利于海洋生物的进出,所以可以在海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产卵环境;且可以采用废弃不用的网绳和网片,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有效节约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