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3657阅读:17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具体说的是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



背景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是指根据自然繁殖特性,在人为条件下控制鱼类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的方法,鱼类人工繁殖可稳定而大量地提供养殖用种苗,为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鱼类人工繁殖是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不少关于鱼类孵化装置,在现有的鱼卵孵化装置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鱼缺氧死亡的问题,为了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会选择通入空气,但是,鱼卵的孵化过程中对温度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条件之一,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或者是没有控温的部件,孵化过程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鱼卵的孵化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具有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控装置的能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开口;还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增氧机,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增氧机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探测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端设置有第一网筛。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第二网筛。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的第一筛网和第二网筛均为100目的筛网。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还包括若干布置在所述箱体底部的支管,所述支管均与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连通。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通过设置增氧机可以增加孵化器内水的溶氧量,保证鱼卵孵化的必要条件。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增氧机设置电加热器,可以对进入增氧机的空气加热,利用热空气对水加热,从而保持孵化水的温度适宜鱼卵的孵化。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孵化器底部均匀设置支管,支管上设置有小孔,空气在排出的时候能够对底部的鱼卵均匀柔和的冲击,起到了分散的作用,使鱼卵充分与氧气接触。

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温度计能够监测孵化器内水的温度,从而指导是否对空气加热。

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网筛和第二网筛,作用是防止鱼或者是鱼卵溢出孵化器,造成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排水管;3-第一筛网;4-电加热器;5-增氧机;6-温度计;8-阀门;9-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高鱼卵孵化率的孵化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开口;还包括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的一端连接有增氧机5,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所述增氧机5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4;还包括温度计6,所述温度计6的探测端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孵化器的空腔内盛装有适合鱼卵孵化的水和营养物质,待孵化的鱼卵在放置在水中,通过增氧机5源源不断的往水中通入氧气,保证孵化过程中氧气含量充足,温度计6用于监测水的温度,如果实时温度与鱼适宜的孵化温度相对比偏低,则接通位于增氧机5内部的电加热器4的电源,电加热器4将增氧机5内部的空气加热,再利用热空气对水加热,从而保持孵化水的温度适宜鱼卵的孵化,如果温度高于适宜孵化的温度,则断开电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上设置有阀门8,所述排水管2的进水口端设置有第一网筛3,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有第二网筛;排水管的设置方便换水,第一网筛3主要作用是在换水过程中放置,鱼卵或者鱼随着水流出,箱体1顶部的第二网筛主要作用是防止孵化器内水过多溢出时鱼卵或者鱼随着水溢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筛网3和第二网筛均为100目的筛网,100目的筛网鱼卵或者孵化出来的小鱼不会漏出且水能顺利通过筛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支管,还包括若干布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的支管,所述支管均与所述导气管9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小孔,在孵化器底部均匀设置支管,支管上设置有小孔,能够让空气更好的与水接触,增加溶氧量,而且空气在排出的时候能够对底部的鱼卵均匀柔和的冲击,起到了分散的作用,使鱼卵充分与氧气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