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16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



背景技术:

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现有收割机一般都采用直接将收割后的秸秆排出,或者将秸秆粉碎排出,不但导致秸秆杂乱地散在田地里面,同时由于粉碎桶缺少导出机构,导致粉碎后的秸秆容易堵塞在粉碎桶内,影响农业生产进行,严重时导致粉碎桶损坏,影响收割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左侧设置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内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中心轴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一,所述转轴轴面上固定安装有粉碎轴,所述外壳底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二,所述驱动轴二上固定安装有导出板,所述导出板外侧设置有导出板外壳,所述电机与导出板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导出板外壳左端设置有铰链,所述导出板外壳通过铰链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导出板外壳右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右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导出板设置有两组,对称安装于外壳两侧。

优选的,两组所述导出板转动外缘相距为3-5cm。

优选的,所述导出板下方安装有毛刷。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高度低于导出板高度2-3cm。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与导出板转动外缘相距15-18cm。

优选的,两组所述导出板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通过风机和进风口的设计,更有利于秸秆在外壳内的输送;通过导出板及电机的设计,使得粉碎秸秆可通过导出板力的作用被排出,有效避免了秸秆的堵塞,有利于生产的进行;通过导出板外壳、铰链及卡扣的设计,使得导出板的维修与更换十分方便;该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有效防止粉碎过程中发生的堵塞情况,有利于生产的进行,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出版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轴一、2入料口、3转轴、4粉碎轴、5外壳、6导出板、7驱动轴二、8出料口、9导出板外壳、10铰链、11卡扣、12进风口、13风机、1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左侧设置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内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中心轴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一1,所述转轴3轴面上固定安装有粉碎轴4,所述外壳5底部安装有风机13,所述风机13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2,所述风机13右侧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轴二7,所述驱动轴二7上固定安装有导出板6,所述导出板6外侧设置有导出板外壳9,所述电机14与导出板外壳9固定连接,所述导出板外壳9左端设置有铰链10,所述导出板外壳9通过铰链10与外壳5转动连接,所述导出板外壳9右端设置有卡扣11,所述外壳5右端设置有出料口8,所述导出板6设置有两组,对称安装于外壳5两侧,两组所述导出板6转动外缘相距为3-5cm,所述导出板6下方安装有毛刷,所述进风口12高度低于导出板6高度2-3cm,所述进风口12与导出板6转动外缘相距15-18cm,两组所述导出板6转动方向相反。

工作原理:该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在工作时,秸秆由入料口2进入,驱动轴一1带动转轴3转动,使得粉碎轴4绕转轴3转动,对秸秆进行粉碎,通过风机13的工作,空气由进风口12鼓入外壳5内部,使得粉碎后的秸秆向右运动,由电机14转动,带动导出板6的转动,使得秸秆被排出,在导出板6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时,可将卡扣11打开,使导出板外壳9通过铰链10转动,从而打开导出板外壳9更换或维修导出板6,该防堵塞的收割机粉碎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以有效防止粉碎过程中发生的堵塞情况,有利于生产的进行,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