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89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田多用”技术也随着发展起来,特别是在稻田里面养鱼,不仅能消除和抑制稻田里杂草生长,同时能松土活水,并且能消灭部分害虫,鱼苗在稻田里面有充足的食料供其生长所用,故鱼苗生长速度很快,这就需要经常捕鱼。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于养鱼用稻田里面捕鱼的装置,工作人员为了不伤及秧苗,一般采用在收割稻谷之后再进行捕鱼,但是现在一般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收割稻谷,故在收割稻谷的时候会对鱼造成损伤,故一种可以随时对稻田中的鱼进行捕捞的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可随时用于捕鱼,不会伤及到稻田内的秧苗,并且在壳体上的捕鱼口的数量有若干个,故可以大大提高捕鱼的效率,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侧壁并与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个捕鱼口、设置在壳体内部空腔中用于引诱鱼的诱饵,所述捕鱼口呈圆锥型,其小端朝向壳体的内部空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呈网状,并由竹子编制成。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涂抹有引诱鱼的涂料。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涂料为麝香米酒。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底板上放置有用于防止外壳倾斜的压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独立放置在稻田中任意水域,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并且可随时使用,不会伤及到秧苗;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捕鱼口,可大大提高捕鱼效率,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为由竹子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采用上述设计,由于竹子重量轻,刚性足,便于使用者将其放入水里或者将其从水里捕捞上岸;另外由于竹子价格便宜,成本低,故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投入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为了将鱼引诱到捕鱼装置的附近,在壳体上涂抹有由麝香米酒制成涂料,由于麝香米酒具有独特香味,对于鱼群具有强烈诱惑力,故采用上述设计,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捕鱼口,3—诱饵,4—涂料,5—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在壳体1侧壁并与壳体1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个捕鱼口2、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中用于引诱鱼的诱饵3,所述捕鱼口2呈圆锥型,其小端朝向壳体1的内部空腔,

本实施例中的捕鱼口2的小端制成可伸缩的结构,以便鱼从捕鱼口2的大口进入捕鱼口2后,小口在鱼身体的挤压下,可以扩大;当鱼全部进入壳体1,小口缩紧,由于是圆锥型开口,故鱼从小口端不能跑出,从而实现捕鱼的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捕鱼口2,可大大提高捕鱼的效率;由于本装置可属于独立装置,故可放置在稻田中任意不伤害到秧苗的水域,并可以满足随时放入水中,随时打捞上岸的要求,灵活性强,实用性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在壳体1侧壁并与壳体1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个捕鱼口2、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中用于引诱鱼的诱饵3,所述捕鱼口2呈圆锥型,其小端朝向壳体1的内部空腔,上述壳体1呈网状,并由竹子编制成。采用上述设计,由于竹子重量轻,刚性足,便于使用者将其放入水里或者将其从水里捕捞上岸;另外由于竹子价格便宜,成本低,故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投入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在壳体1侧壁并与壳体1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个捕鱼口2、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中用于引诱鱼的诱饵3,所述捕鱼口2呈圆锥型,其小端朝向壳体1的内部空腔,上述壳体1呈网状,并由竹子编制成,壳体1的侧壁上涂抹有由麝香米酒制成并用于引诱鱼的涂料4。采用上述设计,由于麝香米酒具有独特香味,对于鱼群具有强烈诱惑力,故采用上述设计,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一种养鱼稻田的捕鱼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在壳体1侧壁并与壳体1内部空腔连通的若干个捕鱼口2、设置在壳体1内部空腔中用于引诱鱼的诱饵3,所述捕鱼口2呈圆锥型,其小端朝向壳体1的内部空腔,上述壳体1呈网状,并由竹子编制成,壳体1的侧壁上涂抹有由麝香米酒制成并用于引诱鱼的涂料4,还包括设置在可以1底部用于防止外壳1倾斜的压块5。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壳体1在水中不会发生倾斜倒下,进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