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虫人工饲养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88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虫人工饲养盒,属于昆虫人工饲养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农业的推广和普及,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的逐步得到推广,各种天敌昆虫的繁殖与培养被逐被人重视,且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蠋蝽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能捕食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等40余种农林害虫。不论是凶悍的松毛虫,还是遍身毒毛的刺蛾一遇蠋蝽便束手待毙,蠋蝽的扑食量很大,一只二龄幼虫可日食杨扇舟蛾卵十五粒,一只成虫可日食松毛虫十五条,食量大过体重数倍。由于蠋蝽的上述优点,如何实现蠋蝽人工规模化繁殖备受关注,而人工繁殖需要解决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人工繁殖期间蠋蝽的食物保障。经申请人大量试验,发现粘虫是蠋蝽较为喜食的猎物,具有繁殖较为简单、产量高的优点;因此要确保蠋蝽的产量,就必须先实现其猎物昆虫粘虫的人工繁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粘虫人工饲养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粘虫人工饲养盒,它包括矩形的塑料盒体,在塑料盒体上设有与之配套的盖体,所述的盖体端面的中心区域为纱网。在盖体的上端面四角设有上凸的支撑柱。或在塑料盒体的下端面四角设有下凸的支撑腿。

上述的粘虫人工饲养盒是,塑料盒体的长度为40-50cm、宽度30-35cm、高度20-35c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根据粘虫的生活及繁殖习性,经长期总结设计出了本人工饲养盒,其结构类似与现有的塑料制收纳箱,但收纳箱的盖体中心区域为纱网,以确保箱体内粘虫的透气性,采用该种结构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便于清洁,同时可确保饲养室的整齐美观性。在盖体的上端面四角设有上凸的支撑柱,或在塑料盒体的下端面四角设有下凸的支撑腿。这样的设计可以便于饲养盒的多层叠放,且确保叠放后盒体内的空气流通。塑料盒体的长度为40-50cm、宽度30-35cm、高度20-35cm,该尺寸是申请人经过长期测算后所得,在该尺寸内可以确保粘虫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范围,且饲养的数量是最合理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矩形的塑料盒体1长度为40-50cm、宽度30-35cm、高度20-35cm,在塑料盒体1上设有与之配套的盖体2,在塑料盒体1的两侧设有能将盖体2压紧的卡扣,为确保其内饲养粘虫的透气,在盖体2端面中心区域设有纱网3。

受饲养空间的限制,为方便将本装置垒放、又能确保透气性,在盖体2的上端面四角设有上凸的支撑柱,或在塑料盒体1的下端面四角设有下凸的支撑腿4(图中结构采用支撑腿4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