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363阅读:1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鱼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



背景技术:

鳝鱼又俗称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是一种鱼类,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表面会分泌粘液,黄鳝体内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健脾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痔疮、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目前,捕捉黄鳝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采用捕捉笼对黄鳝进行捕捉,由于捕捉笼在水田或者水塘中容易倾倒,造成捕捉不方便的问题,且消耗人员大量的时间在深水里寻找捕捉笼,为了增加捕捉笼的稳定性和减少人员收取笼子浪费的时间,现设计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解决了黄鳝笼在稻田中的稳定性不好且在收取笼子时浪费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包括进筒、储藏筒、出筒、出筒盖、挡板、导向槽、稳定架、牵引绳,所述进筒、储藏筒、出筒为一整体结构,在所述进筒、储藏筒、出筒上均匀设置有透气孔,所述进筒呈喇叭状,所述进筒开口小的一侧与所述储藏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藏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出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出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出筒盖连接;所述储藏筒内侧顶部固定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有一导向杆,在所述储藏筒内侧的下端设有一矩形所述导向槽,两所述稳定架呈梯形,所述稳定架的短边与所述储藏筒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稳定架的长边一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上栓有所述牵引绳。

进一步地,所述进筒、储藏筒、出筒均采用塑料制成,在所述进筒、储藏筒、出筒上均匀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为5mm,且两透气孔的孔边距离为10mm。

进一步地,所述储藏筒与所述出筒的连接呈90°。

进一步地,所述出筒的顶部与所述出筒盖采用螺纹设计,在所述出筒盖的顶部设有凸点。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导向槽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架采用铝材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架采用铝材制成,所述牵引绳采用尼龙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储藏筒的两侧设有两稳定架,使捕捉笼能够竖直的立在稻田内,解决了捕捉笼的稳定性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牵引绳的设置,使人们在收捕捉笼时,通过拉牵引绳将捕捉笼从水中拉上岸,避免人们再次下水,具有使用方便、节约时间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架与储藏筒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态鳝鱼捕捉笼,如图1、2所示,包括进筒1、储藏筒2、出筒3、出筒盖4、挡板5、导向槽6、稳定架7、牵引绳8,如图1所示,进筒1、储藏筒2、出筒3为一整体结构,在进筒1、储藏筒2、出筒3上均匀设置有透气孔,进筒1呈喇叭状,进筒1开口小的一侧与储藏筒2的一端连接,储藏筒2的另一端与出筒3的一端连接,且储藏筒2与出筒3连接成90°,出筒3的另一端与出筒盖4连接;靠近进筒1开口小的储藏筒2的内侧顶部固定有挡板5,挡板5的下端设有一导向杆,在储藏筒2的内侧的下端设有一矩形导向槽6,导向杆带动挡板5沿导向槽6的方向移动,两稳定架7呈梯形,稳定架7的短边与储藏筒2的外侧面连接,稳定架7的长边一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上栓有牵引绳8,出筒3的顶部与出筒盖4采用螺纹设计,在出筒盖4的顶部设有凸点。

进筒1、储藏筒2、出筒3均采用塑料制成,具有耐晒,耐磨的特点,其表面上的透气孔的直径为5mm,且两透气孔的孔边距离为10mm,在出筒盖4的顶部设有凸点,便于人员将出筒盖从出筒3上旋转下来,取出储藏筒2内的鳝鱼,由于储藏筒2的上部固定有出筒3,导致整个捕捉笼在水田或水沟内的稳定性不足,采用稳定架7设计,将稳定架7固定在水田或水塘的泥里,增加整个捕捉笼在水中的稳定性,其中稳定架7和连接环均采用铝材制成,在稳定架7底部一侧的连接环上栓有牵引绳8,使牵引绳8不会在稳定架7上来回移动,当收取捕捉笼时,通过拉扯牵引绳8将捕捉笼从水里拉上岸边,避免人们再次下水,当捕捉笼不使用时,用其中一捕捉笼上的牵引绳8穿过所有的捕捉笼的稳定架7,将所有捕捉笼收集在一起,其中牵引绳8采用尼龙加工制成,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热稳定性好,耐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在整个捕捉笼表面设有透气孔,为捕捉笼中的鳝鱼进行透气,在储藏筒的两侧设有两稳定架,使捕捉笼能够竖直的立在稻田内,解决了捕捉笼的稳定性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牵引绳的设置,使人们在收捕捉笼时,通过拉牵引绳将捕捉笼从水中拉上岸,避免人们再次下水,具有使用方便、节约时间的特点。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