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7730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不少菇农为了常年稳产高产,大量采用反季节栽培的方法生产原先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春末初秋季节生长的高温型食用菌(包括草菇、姬松茸、蘑菇、大杯香菇等),以栽培姬松茸为例(见发明专利号为201010242847.2、名称为“用于栽培姬松茸的干热式二次发酵法及干热式加温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号为201120041076.0、名称为“用于食用菌菇房的活动门式加温保温炉灶”),菇农根据气候变化,在冬季或初春秋末较低温季节,为了让这些食用菌正常生长,除了盖菇房或菇棚外,还要在菇房菇棚内保持一个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才能做到周年正常出菇,稳产高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目前菇农多是采用炉灶加热生温的方法,但是目前使用的炉灶加热生温增温装置不能达到同步增温的效果,从加热炉出来的温度高,到菇房另一端的温度更低,而且不能使整个菇房内的温度达到均匀,这对姬松茸的管理非常不利。

又,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中,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极受人们青睐(注:姬松茸价格连年攀升,其干品价格已飙升至数百元一公斤)。姬松茸也是我区主栽食用菌之一,栽培面积常年超过26万m2,产量1000多吨。我区栽培姬松茸已有十几年了,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种方式,但多以秋栽为主。由于姬松茸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适宜温度为22℃~26℃。子实体形成生长温度是20℃~33℃,适温是22℃~25℃,这较其它蘑菇属的食用菌耐高温能力强,而低于15℃就不出菇。但在自然条件下栽培姬松茸,既要考虑菌丝生长温度要求,又要照顾子实体的发育生长温度,所以我区春栽和秋栽姬松茸适宜出菇时间较短,姬松茸产量较低,例如,我区秋季栽培姬松茸一般的都在8月中下旬开始堆料发酵,10月末、11月初出菇,12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菇房温度降到15℃以下,就不再出菇。正常年份,如果不进行增温栽培,姬松茸一般只采收3-4潮,单产只有5.0-6.0kg/m2,而如果采用现有技术的增温栽培,则姬松茸一般可采收4-5潮,单产可达6.0-7.0kg/m2,增温后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所以急需要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它能实现菇房内的同步增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包括加热炉炉体、炉芯和排烟烟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还包括设于加热炉炉体和排烟烟囱之间的散热管道;所述的散热管道由与加热炉出烟口连接的散热管道前部、与排烟烟囱连接的散热管道后部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散热管道中部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散热管道前部为水平直管结构,所述的散热管道中部为水平横向蛇形管结构,所述的散热管道后部为上下弯曲的竖向蛇形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炉包括设于底部的进风口、设于加热炉顶部的上炉盖、设于加热炉一侧炉壁上的出烟口,所述加热炉的进风口朝向散热管道延伸方向(安装后,加热炉的出烟口方向靠近菇房墙边,加热炉与菇房墙边根具有10-20厘米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道是采用易于折弯的金属波纹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管道中部为逐渐变宽的水平横向蛇形结构(即管道中部左右弯曲的宽幅越来越大),所述的散热管道后部为逐渐变宽的上下弯曲的竖向蛇形结构(即管道后部上下弯曲的宽幅越来越大)。

采用本实用新型时,是将散热管道前部(为水平直管)和散热管道中部(为水平横向蛇形管)置于2-4层(如2-3层)菇床之间、将所述的散热管道后部(为上下弯曲的竖向蛇形管)置于1-4层菇床之间进行同步增温操作。

本方案的原理是:热量从煤炉出烟口到烟囱热量逐渐变小,管道前部设置成水平直管,是考虑前部的热量最大,采用水平直管已经可以使它附近增温效果良好,再到管道中部,热量相对减少,但是只需要采用水平的横向蛇形管已经可以满足所需要的温度,最后到管道后部热量最小,只能采用竖直的蛇形管才有利使上下的菇床床架同步增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方便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出菇期的环境温度,它能使热量在整个菇房内的温度均匀分散,同步增温效果良好,(以栽培姬松茸为例)促进姬松茸菇原基整齐,菇形好,进而实现姬松茸大幅增产(采用本加热炉同步增温栽培,姬松茸一般可采收6-7潮,单产可达7.2-9.3kg/m2,增温后的产量可比不增温的增产44-55%),且出菇整齐,子实体品质好,增产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散热管道,11-散热管道前部,12-散热管道中部,13-散热管道后部,2-排烟烟囱,3-加热炉炉体,31-进风口,32-上炉盖,33-炉芯盖,34-出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用于菇房加热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所述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包括加热炉炉体3、炉芯和排烟烟囱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同步增温散热装置还包括设于加热炉炉体3和排烟烟囱2之间的散热管道1 ;所述的散热管道由与加热炉出烟口34连接的散热管道前部11、与排烟烟囱2连接的散热管道后部13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散热管道中部12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散热管道前部为水平直管结构,所述的散热管道中部为水平横向蛇形管结构,所述的散热管道后部为上下弯曲的竖向蛇形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炉包括设于底部的进风口31、盖设于加热炉顶部的上炉盖32、设于加热炉一侧炉壁上的出烟口34,所述加热炉的进风口朝向散热管道延伸方向,安装后,加热炉的出烟口方向靠近菇房墙边,加热炉与菇房墙边根具有10-20厘米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道1是采用易于折弯的金属波纹管结构(如采用不锈钢波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散热管道中部12为逐渐变宽的水平横向蛇形结构(即管道中部左右弯曲的宽幅越来越大),所述的散热管道后部13为逐渐变宽的上下弯曲的竖向蛇形结构(即管道后部上下弯曲的宽幅越来越大)。

将上述实施例应用于以下例子:按1座标准小型化菇房4排菇床床架130 m2计算:2个煤炉,160元,2根烟囱60元,一个增温菇季一般约90天,每个加热炉每天平均耗煤球9个,整个增温菇季耗煤球1620个,每个煤球0.60元,计972元,总成本972+160+60=1192元。一般未实施增温栽培的每2排菇床床架菇床每座菇房的平均产量近715kg,单产约5.5kg/ m2;而实施增温栽培的每2排菇床床架菇床每座菇房的平均产量多在1075kg左右,单产约8.27kg/ m2,增产近50%。按通过增温增产360kg,每kg鲜菇单价15元计,可增收5400元,扣除投入成本1192元,每座菇房增温效益达4208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