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盆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27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菜盆栽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蔬菜盆栽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蔬菜生产上,部分菜农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外观,往往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致使蔬菜中的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近年来,盆栽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青的辣椒、红的番茄、紫的茄子,这些原本种植在菜园里的各种蔬菜以其赏心悦目的色彩、优雅可爱的造型,逐渐走进人们的家庭,成为点缀庭院、阳台的美丽风景。自己种植盆栽蔬菜,整个生长阶段亲自管理,可以杜绝蔬菜污染,吃到新鲜、安全、放心的有机蔬菜,还可以起到休闲养生、绿化环境的作用。此外,人们在工作之余,在家庭种植盆栽蔬菜,能够获得情绪、体能、认知、创意及精神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不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年青人都是健康舒压的好方法。

目前,盆栽蔬菜多是采用人工灌溉,需要的工作量较大,如果灌溉不及时,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品质。也有些盆栽蔬菜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定时器实现自动化灌溉,解决了人工灌溉的工作量的问题,但是由于家庭环境的空气湿度往往较高,因此所栽培的蔬菜往往品质不佳。

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克服前述问题的蔬菜盆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形美观,构造简单,使用安全,制造成本低的蔬菜盆栽装置,该装置利用滴灌方式对盆栽蔬菜的灌溉,通过定时器可以实现自动化灌溉,保证所栽培蔬菜对于水份的需求,同时,利用超声波雾化原理实现对栽培环境加湿,以提高蔬菜栽培的环境湿度,保证所栽培蔬菜的品质。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栽培的盆栽蔬菜产量高、品质好,不仅适用于家庭种植盆栽蔬菜,也可用于在办公室等环境中的盆栽蔬菜的种植,以及用于园艺相关企业盆栽蔬菜的种植和推广,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蔬菜盆栽装置,包括:外盆和内盆,所述内盆设置于所述外盆内,所述蔬菜盆栽装置还包括:雾化管、雾化器、潜水泵、滴灌管、滴头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外盆的底部,所述雾化管设置于所述内盆的底部,并且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上方,所述潜水泵设置于所述外盆的底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外盆的外侧部上,所述滴灌管的一端与所述潜水泵连接并且另一端穿过所述雾化管并连接所述滴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潜水泵和所述雾化器均为导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盆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雾化管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管上部的通孔以及盖部,所述滴灌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雾化管的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滴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盖部能够从所述雾化管上移除。

优选地,所述外盆包括台肩部和内底圆环状部,所述内盆包括上沿部和外底圆孔部,其中,所述台肩部与所述上沿部配合安装,以使所述内盆置于所述外盆内。

优选地,所述外底圆孔部设置在所述内盆的底部中央处,所述雾化管通过所述外底圆孔部设置于所述内盆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内盆的底部的侧面还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用于放置吸水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盆的外侧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内。

优选地,所述蔬菜盆栽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内盆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立柱以及支架外圈部,所述内盆的上部具有圆孔,其中,所述立柱与所述内盆的上部的圆孔配合,以将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内盆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不仅方便人们能够在多种场所进行盆栽蔬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盆栽蔬菜的自动灌溉和环境加湿,从而保证了盆栽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又一示意性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外盆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内盆的示意性;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雾化管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盆1 内盆2 支架3 雾化管4

雾化器5 潜水泵6 滴灌管7 滴头8

控制器9 台肩部10 内底圆环状部11 上沿部12

外底圆孔部13 通孔41 盖部42 立柱31

外圈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又一示意性透视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外盆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内盆的示意性;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雾化管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包括:外盆1、内盆2、支架3、雾化管4、雾化器5、潜水泵6、滴灌管7及滴头8以及控制器9。如图3中所示,外盆1又包括:台肩部10以及内底圆环状部11。如图4中所示,内盆2又包括:上沿部12以及外底圆孔部13。如图5中所示,雾化管4包括:设置于雾化管4的上部的通孔41以及可移除的盖部42。如图6中所示,支架3又包括:立柱31以及外圈部32。

外盆1的侧面设有控制箱,其用于安装控制器9。外盆的台肩部10用于当内盆2设置于外部1内时与内盆的上沿部12配合以使内盆2置于外盆1内。外盆1的底部有内底圆环状部11,用于安放雾化器5。外盆1通常采用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其目的在于可从外部观察外盆内的水位情况。

内盆2置于外盆1的内部,如前所述,当内盆2置于外盆1的内部时,内盆2的上沿部12与外盆1的台肩部10相接触,且抵靠在台肩部10上,使内盆2稳定地置于外盆1内;内盆2的底部中央处设有外底圆孔部13,用于安装雾化管4。在内盆2的底部的侧面还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数量可以为1-4个,矩形孔内用于放置吸水的材料,例如,海绵等,以便于使进入内盆2的多余的灌溉水通过该矩形孔及吸水材料渗漏到外盆1内。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内盆2的上部可设有圆孔,以根据使用时的需要来安装支架,如栽培低矮的叶类蔬菜可以不用支架,在栽培株体较高的蔬菜,如番茄等可利用支架进行支撑。

如图6中所示,支架3包括立柱31和外圈部32,它们通过例如卡扣配合,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此外,当需要使用时,支架3通过其支柱31与内盆2的上部设置的圆孔配合,以安装在内盆2的上方处,用于对长势较高的蔬菜进行固定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支架3的数量可不限于一个。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多层支架。多层支架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5中所示,雾化管4为圆筒状,其上部管壁设有若干个通孔41,下部管壁不设有孔,雾化管的下部端口为开放式,雾化管的上部端口上设有可移除的管盖42。使用时,将雾化管4安装于内盆2的底部,通常情况下,通过螺栓固定在内盆2的底部,但不限于此,任何固定的方式均可适用。在使用中,雾化器5产生的雾可从雾化管4上部管壁的通孔41喷出,以实现对蔬菜所处的环境的加湿。雾化管4还可用于向外盆1内添加灌溉蔬菜所用的灌溉水。当需要添加灌溉水时,移除盖部42,从雾化管的上部端口添加水即可。

雾化器5安装于外盆1的内底圆环状部11上,其作用是产生水雾,增加空气湿度。雾化器5通常采用超声波雾化器。当雾化器5接通电源后可使外盆1内产生水雾,水雾通过设置在雾化器上方并一部分置于内盆2内的雾化管4的上部的通孔41喷出。雾化器5与控制器9通过导线连接,其通过控制器9来设定雾化器5的具体开关时间,以实现对盆内蔬菜的定时加湿。

在外盆1的底部上设有潜水泵6,作为举例,潜水泵6可通过附接到其上的吸盘设置于外盆1的底部上,但不限于此。设置潜水泵6的作用是向滴灌管7和滴头8输送水,以实现对蔬菜的灌溉。潜水泵6还与控制器9通过导线连接。即,通过控制器9来设定潜水泵6的具体开关时间,以实现对盆内蔬菜的定时灌溉。

滴灌管7及滴头8用于将外盆1内的水输送到内盆2内,滴灌管7的一端与潜水泵6连接,另一端穿过雾化管4并从雾化管4的上部的通孔41上穿出,以连接滴头8。工作时,潜水泵6产生的具有压力的水,通过滴灌管7输送至滴头8,并由滴头8以水滴状形式滴入盆内蔬菜的根部处。

控制器9设置在外盆2外侧的控制箱内,用于控制雾化器5和潜水泵6的定时开关,从而实现自动定时灌溉和自动定时加湿。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蔬菜盆栽装置的使用情形。

首先,在内盆2内部放置栽培基质并种植相应的蔬菜。之后通过移除雾化管4的管盖的上部端口向外盆1添加适量的水。随后通过控制器9来设定雾化器5和潜水泵6的定时开关时间,由此完成了盆栽蔬菜的种植,即,该装置进入自动工作模式,可为所栽培蔬菜进行定时灌溉,以及对栽培环境进行定时加湿。当需要灌溉时,控制器9控制潜水泵6打开,潜水泵6向一端与其连接的且另一端穿过雾化管4并从雾化管4的上部的通孔上穿出的滴灌管7输送水,被输送的水又通过与滴灌管7连接的滴头8滴到内盆2内,从而实现对盆内蔬菜的灌溉。当需要加湿时,通过控制器9打开雾化器5,雾化器5使外盆1内产生水雾,水雾又通过设置在雾化器5上方并一部分处于内盆2内的雾化管4的上部的通孔41喷出,从而实现对盆内蔬菜的加湿。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外盆1内的水量,向外盆1内补充水,以保证灌溉和加湿的需要。一旦蔬菜的植株长高,即可安装支架3,以对蔬菜长高的部分进行固定或保持,使盆内的蔬菜得到较好的生长。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型,所述改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