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365阅读:35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体溶解氧含量是养鱼密度的主要限制因素,高密度养鱼中,养鱼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为鱼群提供溶氧并带走代谢废物。鱼池中水体交换率受鱼类适应流速的限制,普通流水养鱼密度只有10~20kg/m3,人工增氧能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提高养鱼密度。工厂化养鱼中普遍使用机械增氧,使用空气作为氧源条件下,养鱼密度能达到30~50kg/m3;使用纯氧作为氧源条件下,养鱼密度能达到130kg/m3。机械增氧需要复杂的设备、消耗大量能源,因为养鱼水体暴露在大气环境下,水体中过饱和溶解氧通过水与大气界面逸出,纯氧利用率只有20-60%。

中国专利CN201420192128公开了一种养鱼池,鱼池内壁设有增氧管和密封盖座,密封盖座上设置有拱形的密封盖;密封盖座到鱼池顶部的距离与密封盖等高,密封盖的顶部设置有排空阀。鱼池内注满水后将密封盖放在密封盖座上,密封盖内的空气从排空阀排出,水体充满密封盖内空间后,关闭排空阀。通过增氧管通入氧气,未溶解的氧气上升至拱形密封盖下。由于水面在密封盖顶端,密封盖和密封盖座浸在水中,形成液体封闭,从而就形成密封盖和水面之间封闭的纯氧空间。这种方案的缺点是氧气只能静置于纯氧空间内,纯氧溶解到水中的速率较慢,而且下方水体因为距离纯氧空间较远,溶解到的氧气较水面低很多,造成鱼群在下方水体中容易缺氧。目前,工厂化高密度流水养鱼在氧气利用和养殖密度上已有不少改进,但是设备复杂、氧气利用率低、养殖密度难以进一步提高,而且相关的养鱼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需要人工观察和手动操作补充氧气,捕鱼、清理鱼池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养鱼池,以使氧气均匀而快速地溶解到池水中。

本方案中的养鱼池,包括外池和內池,外池和内池等高,內池置于外池内,內池顶部盖有密封盖,密封盖顶部设有排空阀和进氧口,內池内壁上竖直设有若干导流道,导流道上端开有入口,导流道下端开有出口 ,导流道内设有增压机,出口位于內池下部,每个出口设有一根导气管,导气管与导流道连通,导气管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出气孔,內池侧壁上开有连通孔,连通孔的高度低于导流道的入口,外池上开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高于连通孔并且低于导流道的入口,內池下部设有进水口。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打开內池的密封盖,可将水和鱼放入內池中。通过內池的进水口向內池汇总中持续通入水,內池内的水通过连通孔流入外池中,当內池和外池的水都达到溢流孔高度的水位时,水持续流入內池和外池中,但多余的水将通过溢流孔排走,內池和外池的水保持持续更新。內池、外池、连通孔和溢流孔的设置使得密封盖和內池水平之间形成一个储氧空间。通过进氧口将氧气或者空气持续通入储氧空间中,由于溢流孔的高度高于连通孔并且低于导流道的入口,因此导流道的入口高于此时的水面,持续通入的氧气或空气从导流道的入口进入导流道中,启动导流道内的增压机,增压机将导流道内的气体增压后经各个导流道的出口从內池的底部的导气管流出,氧气或空气从导气管流出后形成气泡并不断上升,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氧气快速溶解于水中,并且由于气泡是从池水底部向水面不断运动的,因此池水由下而上都能通过导气管充分、均匀地溶解氧气。

通过排空阀调节平衡储氧空间内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导气管呈辐射状分布。 辐射状的设置有利于使导气管的排列均匀,进而有利于将气体均匀地导入池水中。

进一步,所述出气孔的直径沿辐射方向由小变大。由于导气管呈辐射状设置,內池中心部分的导气管相对于外侧部分的导气孔更密集,为了进一步保证氧气溶解的均匀性,因此內池中心部分的导气孔比外侧部分的导气孔小,使得气泡在池水内的分布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內池的池底为凹面,凹面的最低处开有排污口,排污口下方设有排污通道,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使得內池内产生的污物能通过凹面设置的池底能够集中到排污口,打开排污阀,即可将污物通过排污通道排走。

进一步,所述连通孔内设有拦网。避免內池内的小鱼苗通过连通孔进入到外池中。

进一步,所述进氧口设有压力调节阀。通过压力调节阀调节通入的氧气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养鱼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池1、內池2、密封盖3、排空阀4、压力调节阀5、导流道6、入口601、出口602、导气管7、连通孔8、溢流孔9、进水口10、排污阀11、排污通道12、增压机13。

实施例养鱼池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外池1和內池2,外池1和内池等高,內池2置于外池1内,內池2顶部盖有密封盖3,密封盖3顶部设有排空阀4和进氧口,进氧口设有压力调节阀5,內池2内壁上竖直设有四个导流道6,导流道6的上、下两端开有分别开有入口601和出口602,出口602位于內池2下部,导流道6内设有增压机13,每个出口602设有一根导气管7,导气管7与导流道6连通,所有导管呈辐射状分布,导气管7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出气孔,出气孔的直径沿辐射方向由小变大,內池2侧壁上开有连通孔8,连通孔8内设有拦网,连通孔8的高度低于导流道6的入口601,外池1上开有溢流孔9,溢流孔9的高度高于连通孔8并且低于导流道6的入口601,內池2下部设有进水口10;內池2的池底为凹面,凹面的最低处开有排污口,排污口下方设有排污通道12,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11。

打开內池2的密封盖3,可将水和鱼放入內池2中。通过內池2的进水口10向內池2汇总中持续通入水,內池2内的水通过连通孔8流入外池1中,由于连通孔8内设有拦网,阻挡小鱼苗从连通孔8中进入外池1中。当內池2和外池1的水都达到溢流孔9高度的水位时,水持续流入內池2和外池1中,但多余的水将通过溢流孔9排走,內池2和外池1的水保持持续更新。密封盖3和內池2水平之间形成一个储氧空间。通过进氧口将氧气或者空气持续通入储氧空间中,导流道6的入口601高于此时的水面,持续通入的氧气或空气从导流道6的入口601进入导流道6中,启动导流道6内的增压机13,增压机13将导流道内的气体增压后经各个导流道6的出口602从內池2的底部的导气管7流出,氧气或空气从导气管7流出后形成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均匀地分布在池水中,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氧气快速溶解于水中,并且由于气泡是从池水底部向水面不断运动的,因此池水由下而上都能通过导气管7充分、均匀地溶解氧气。

通过排空阀4和压力调节阀5调节平衡储氧空间内的压力。

內池2内产生的污物能通过凹面设置的池底能够集中到排污口,打开排污阀11,即可将污物通过排污通道12排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