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棚叶菜的穴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277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棚叶菜的穴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棚叶菜的穴盘。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棚中主要靠手工作业来完成穴盘苗的播种,然而手工播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还会出现种子播种不均匀等问题;同时,随着蔬菜工厂化生产对播种需求量的激增以及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不足,使手工播种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销售的需求。并且传统穴盘为育苗穴盘,穴盘育苗后需要移栽到土地上,造成根系损伤等,导致移苗过程中的死亡和延长其生育期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人力输入和经济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棚叶菜的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穴盘面板、种植槽、扣边、渗水孔、上盖、薄膜层、提手、生长孔、底盖,所述穴盘面板两侧开设有扣边,所述穴盘面板上侧安装有提手,所述穴盘面板上侧固定有上盖,所述上盖上侧开设有生长孔,所述上盖和穴盘面板之间固定有薄膜层,所述穴盘面板上侧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和种植槽扣合,所述底盖上侧开设有渗水孔。

所述穴盘面板上侧开设有叠加孔,所述叠加孔下侧连接有叠加凸起,所述叠加孔深度小于种植槽。

所述穴盘面板下侧安装有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穴盘进行改进,将种植槽设为分体结构,当育苗完成需要移植时,可以将底盖打开,然后将秧苗和土壤一起拿出,避免了秧苗根部被破坏,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本实用新型的穴盘面板两侧开设有扣边,便于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育苗箱内,固定时上一个穴盘的叠加凸起放置在叠加孔内,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穴盘面板上还安装有提手,便于种植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操作,便于种植者操作。本实用新型还在穴盘面板上侧安装有上盖,并通过上盖将薄膜层固定在穴盘面板上,当种子种植好后将薄膜层和上盖固定,便于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上盖时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上盖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如图,穴盘面板-1、种植槽-2、扣边-3、渗水孔-4、上盖-5、薄膜层-6、提手-7、生长孔-8、底盖-9。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棚叶菜的穴盘,包括穴盘面板1、种植槽2、扣边3、渗水孔4、上盖5、薄膜层6、提手7、生长孔8、底盖9,穴盘面板1两侧开设有扣边3,穴盘面板1上侧安装有提手7,穴盘面板1上侧固定有上盖5,上盖5上侧开设有生长孔8,上盖5和穴盘面板1之间固定有薄膜层6,穴盘面板1上侧开设有种植槽2,种植槽2底端安装有底盖9,底盖9和种植槽2扣合,底盖9上侧开设有渗水孔4。穴盘面板1上侧开设有叠加孔,穴盘面板1下侧安装有叠加凸起,叠加孔深度小于种植槽2。穴盘面板1下侧安装有支柱。

实施例2

使用时,将土壤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槽2内,然后将种子种植好,然后将薄膜层6和上盖5固定,便于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固定好后通过提手7将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并通过扣3边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种植筐内,便于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育苗箱内,固定时上一个穴盘的叠加凸起放置在叠加孔内,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当育苗完成需要移植时,可以将底盖9打开,然后将秧苗和土壤一起拿出,避免了秧苗根部被破坏,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