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602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空地来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绿化面积减少的有效手段,而楼房的天台是闲置空地最多的地方,因此,天台绿化草坪技术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公告号为CN2053574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屋顶绿化草坪的灌溉装置,该灌溉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下方设置有储水箱体,储水箱体上连接有导引管,导引管上设置有水泵,导引管的末端连接有灌溉主管,所述灌溉主管埋设于绿化草坪的土壤内,所述灌溉主管连接有多个灌溉支管,所述灌溉支管延伸至屋顶绿化草坪上方,所述灌溉支管的末端连接有喷灌头。

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雨水收集池设置于屋顶上方,使得雨水收集池收集雨水的范围仅限于雨水收集池上方落下的雨水,收集范围小,储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雨水的收集范围,提高储水效率的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包括平屋面、设于所述平屋面上方的雨水收集池、设于所述平屋面上的绿化草坪、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池用于为所述绿化草坪灌溉的导引管、设于所述导引管上的水泵,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屋面上的屋顶、设于所述屋顶顶部呈人形设置的两个坡屋面、设于所述坡屋面下端用于接从所述坡屋面上流下的雨水的接水槽、一端连接所述接水槽且另一端连通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引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两个坡屋面呈人形设置,使得落在坡屋面上的雨水,受自身重力的原因随着坡屋面的倾斜方向流动,直至流入位于坡屋面下端的接水槽,然后又通过引流管进入雨水收集池,同时雨水收集池也收集落在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坡屋面的设置增大了雨水的收集范围,从而提高了储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槽从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不断变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水槽的厚度不断变薄,使得接水槽上端面呈倾斜设置,方便雨水从较高面汇集至引流管,提高了水流速度,从而提高储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呈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倾斜向下设置,使得雨水受自身重力而随引流管倾斜向下流动,雨水因受重力而获得重力加速度,增大了水流速度,从而增大了储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侧壁顶端设有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端连至楼屋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溢流管,避免雨水收集池收集雨水过多,使得水位上升,导致雨水从雨水收集池的上端溢出,流到屋面上,导致屋面积水,通过将溢流管连至楼屋排水管,使得雨水水位上升到溢流管位置时,雨水从溢流管流至楼屋排水管,避免了雨水外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下方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雨水收集池下端面的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过滤网、设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分隔板、设于所述分隔板上的若干第一排水孔、覆盖于所述分隔板上端面的石英砂,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设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下端设有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箱体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导水管,所述导引管插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池后通过第二排水孔进入第一箱体,经过滤网过滤,以除去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在经过石英砂,进行二次过滤,以除去雨水中悬浮物以及细微颗粒,然后通过第一排水孔,进入第一箱体底部,接着通过导水管,将过滤好的雨水收集至第二箱体,导引管从第二箱体内抽水,为绿化草坪进行灌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引管远离所述第二箱体的一端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设于所述绿化草坪的上方,所述绿化草坪的两端均设有竖直向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灌溉管两端的支撑座,所述灌溉管的侧壁上连接有若干喷灌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引管通过水泵的作用,从第二箱体内抽水,第二箱体中的雨水通过导引管进入灌溉管,然后通过喷灌头喷出,为绿化草坪进行灌溉,支撑座的设置,为灌溉管提供了支撑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平屋面滑移设置,所述平屋面上设有两个位于所述绿化草坪两侧的滑轨,所述支撑座包括滑移设置于所述滑轨内的横杆、垂直于所述横杆用于支撑所述灌溉管的竖杆,所述滑轨平行于所述绿化草坪的侧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与平屋面滑移设置的方式,使得支撑座可沿绿化草坪往复,从而带动灌溉管滑移,使得喷灌头在灌溉时,可充分均匀的灌溉绿化草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平屋面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座在所述滑轨上往复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设置,代替人力,使得支撑座可进行自动滑移,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坡屋面、接水槽以及引流管,增大了雨水的收集范围,提高了储水效率;通过设置接水槽从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不断变薄,使得接水槽上端面呈倾斜设置,方便雨水从较高面汇集至引流管,提高了水流速度,进一步提高储水效率;通过设置引流管倾斜向下设置,使得雨水受自身重力而随引流管倾斜向下流动,雨水因受重力而获得重力加速度,增大了水流速度,进一步增大了储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雨水收集池和第一箱体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1、平屋面;11、滑轨;2、雨水收集池;21、溢流管;22、第二排水孔;3、绿化草坪;4、屋顶;41、坡屋面;42、接水槽;43、引流管;5、第一箱体;51、过滤网;52、分隔板;53、第一排水孔;54、石英砂;55、导水管;6、第二箱体;7、导引管;71、水泵;72、灌溉管;73、喷灌头;8、支撑座;81、横杆;82、竖杆;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天台绿化草坪的结构,包括平屋面1、雨水收集池2、绿化草坪3、屋顶4、坡屋面41,平屋面1上设有绿化草坪3,平屋面1的上方设有雨水收集池2,雨水收集池2的上端为开口结构,雨水收集池2的侧壁顶端设有溢流管21,溢流管21的一端连通雨水收集池2且另一端连接至楼屋的排水管。

参考图1,平屋面1上设有屋顶4,屋顶4顶部设有呈人形设置的两个坡屋面41,所述坡屋面41的下端连接有接水槽42,接水槽42的长度等于坡屋面41的宽度,接水槽42与破屋面一体成型,接水槽42靠近雨水收集池2的一端底面连通有引流管43,引流管43远离接水槽42的一端连通于雨水收集池2;参考图2,接水槽42从远离引流管43的一端至靠近引流管43的一端的厚度不断变薄,接水槽42的下端面位于水平面内。

参考图3,雨水收集池2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箱体5,第一箱体5与雨水收集池2一体成型,雨水收集池2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箱体5的第二排水孔22(参考图4),第一箱体5内设有过滤网51,过滤网51的下方设有分隔板52,分隔板52上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53(参考图5),分隔板52的上端面上覆盖有一层石英砂54(参考图5);第一箱体5的侧壁下端设有导水管55,导水管55设于分隔板52的下方。

参考图1,第一箱体5的下方设有第二箱体6,导水管55远离第一箱体5的一端连通第二箱体6上端面,第二箱体6内插设有导引管7,导引管7远离第二箱体6的一端连接有灌溉管72,导引管7上设有水泵71,导引管7为软管;平屋面1上设有位于绿化草坪3两侧的滑轨11,滑轨11平行于绿化草坪3的侧壁,滑轨11内滑移设置有支撑座8,支撑座8包括设于滑轨11内的横杆81、垂直于横杆81且竖直向上设置的竖杆82,灌溉管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竖杆82的顶端,灌溉管72与支撑座8一体成型,灌溉管72上设有沿灌溉管72轴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喷灌头73。

参考图1,平屋面1上还设有两个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座8上,气缸9的活塞杆平行于滑轨11设置,用于驱动支撑座8沿滑轨11往复滑移。

下雨时,雨水收集池2收集位于雨水收集池2上方下落的雨水,同时,雨水落在坡屋面41上,随坡屋面41倾斜向下流动至接水槽42内,接水槽42内的雨水流至引流管43,最后汇入雨水收集池2,进入雨水收集池2内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孔22进入第一箱体5,先经过滤网51过滤,除去大颗粒物质,再经石英砂54过滤,除去雨水中的悬浮物以及细微颗粒物质,然后通过第一排水孔53进入第一箱体5的底部,最后通过导水管55引至第二箱体6;当雨水收集池2内水位上升至溢流管21管口时,雨水从溢流管21排至楼屋的排水管道内。

灌溉时,开启水泵71,从第二箱体6内抽水,第二箱体6内的雨水经过导引管7进入灌溉管72,最后从喷灌头73喷出,为绿化草坪3浇水,开启气缸9,使支撑座8在滑轨11内往复滑移,使绿化草坪3上每个位置均能受到雨水灌溉。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