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095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芒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芒机。



背景技术:

万年县的贡谷成熟后长有较长的芒,经收割、脱粒后,大部分谷粒上的芒未能去除干净,无法达到进一步加工的要求,需要将谷粒上的芒去除,目前没有能够很好的去除谷粒上的芒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打芒机,能有效去除谷粒上较长的芒,且不会破坏谷粒,达到进一步加工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打芒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端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上套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上设有耙齿,所述钢筋笼上端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前侧设有进料斗,所述机体内设有栅格、缓冲板、出芒口、出料口,所述栅格位于所述钢筋笼下方,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栅格下方,所述出芒口和出料口位于所述缓冲板下方,所述机体上还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的出口位于所述机体内且正对所述出芒口,所述栅格到所述耙齿的距离为10~30mm,所述机体上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主轴和所述鼓风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栅格为与所述钢筋笼配合的弧面栅格。

优选的,所述栅格的网眼为六边形。

优选的,所述栅格到所述耙齿的距离为12~20mm。

优选的,所述栅格到所述耙齿的距离为15mm。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设有提升机。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柴油机、汽油机或电机。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为皮带或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带芒的谷粒从进料斗进入机体内,被钢筋笼及耙齿搅动,栅格到所述耙齿的距离为10~30mm,耙齿能打到底部的谷粒且不会将谷粒打碎,芒被打断的谷粒和断掉的芒经过栅格掉在缓冲板上,从缓冲板掉入出芒口,鼓风装置将较轻的芒从出芒口吹出,较重的谷粒落入出料口,有效去除谷粒上的芒,达到进一步加工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将栅格的网眼设置成与谷粒类似的六边形,能有效阻挡未打断芒的谷粒从栅格落入缓冲板,保证了绝大部分谷粒的芒被打断。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主轴,3、钢筋笼,4、耙齿,5、盖体,6、进料斗,7、栅格,8、缓冲板,9、出芒口,10、出料口,11、提升机,12、鼓风装置,13、网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打芒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端设有主轴(2),所述主轴(2)上套有钢筋笼(3),所述钢筋笼(3)的外表面上设有耙齿(4),所述钢筋笼(3)上端设有盖体(5),所述盖体(5)前侧设有进料斗(6),所述机体(1)内设有栅格(7)、缓冲板(8)、出芒口(9)、出料口(10),所述栅格(7)位于所述钢筋笼(3)下方,所述缓冲板(8)位于所述栅格(7)下方,所述缓冲板(8)为两块,两块缓冲板(8)之间留有开口,所述出芒口(9)和出料口(10)位于所述缓冲板(8)下方,所述出料口(10)设有提升机(11),所述机体(1)上还设有鼓风装置(12),所述鼓风装置(12)的出口位于所述机体(1)内且正对所述出芒口(9),所述栅格(7)为与所述钢筋笼(3)配合的弧面栅格(7),所述栅格(7)的网眼(13)为六边形,所述栅格(7)到所述耙齿(4)的距离为10~30mm,优选15mm,所述机体(1)上设有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与所述主轴(2)和所述鼓风装置(1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