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28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生物防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囊对虾是对虾养殖的主打品种之一,但由于个体间有较强的争胜行为,病害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病害的频繁爆发成为了对虾养殖中的瓶颈问题,为了避免病害的发生,大量的化学药物和抗生素被滥用,水域环境问题和对虾品质下降问题日益凸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1、每年在养殖对虾放苗前,先按每亩8~10尾的数量投放12~14cm左右的梭鱼;

2、按每亩投放日本囊对虾虾苗2~2.5万尾进行养殖;

3、当养殖对虾体长达到6~7cm时,按每亩40~50尾的数量投放6cm左右的矛尾刺虾虎鱼;

4、参照对虾养殖的正常管理方法进行日常的巡塘等操作规范进行养殖,天气晴朗时,每隔8~10天用二溴海因拌入干沙或干土投入水中,二溴海因投放量0.4~0.5ppm;

5、投放二溴海因消毒1天后,培育水体,可投放乳酸杆菌;

6、对对虾进行跟踪检测成活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食物链的生态学原理,利用鱼类和对虾的不同习性、不同养殖时间和不同的养殖空间,采用立体式、交错式放苗技术,不仅为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效避免了个体间的争胜行为,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降低了病害的发生,还提高了水体利用效率,提高了水体的整体产量,增加了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通过筛选与日本囊对虾混养的不同品种的鱼类,发现适合与日本囊对虾进行混养的生物防控鱼类为矛尾刺虾虎鱼。

一种有效预防日本囊对虾病害发生的生物防控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1、每年在养殖对虾放苗前,先按每亩10尾的数量投放14cm左右的梭鱼。

2、按每亩投放日本囊对虾虾苗2万尾进行养殖。

3、当养殖对虾体长达到6~7cm时,按每亩50尾的数量投放6cm左右的矛尾刺虾虎鱼。

4、参照对虾养殖的正常管理方法进行日常的巡塘等操作规范进行养殖。天气晴朗时,每隔10天用二溴海因拌入干沙或干土投入水中,二溴海因投放量0.5ppm(500g/亩)。

5、投放二溴海因消毒1天后,培育水体,可投放乳酸杆菌(用量按厂家说明)。如果出现蓝藻可用乳酸杆菌(用量按厂家说明)处理。

6、通过跟踪检测,对虾成活率100%,无病害发生。

抽测50尾日本囊对虾样品,虾体大小均匀,体色鲜亮健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其中最大体长17.1cm,最小体长15.7cm,平均体长16.6cn,平均体重27.5g,估测池塘第一茬对虾产量为每亩209kg,养殖产量提高了15%。以此模式在东营推广池塘面积2800亩,均无病害发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