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公野猪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884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公野猪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野味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较家养动物高,市场潜力大。特种野猪养殖经过年多的探索,在杂交育种、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现在,特种野猪多数是用纯种雄性野猪与雌性杜洛克猪或其它家猪杂交,繁育的杂交猪,一味追求瘦肉率。饲养者利用这种杂交组合,看重的是外形和毛色,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报酬,忽视了猪肉品质,这种杂交品种野猪血统含量低,但仍有野猪的外形特征,有利于种猪销售,但这种特种野猪生长速度比家猪慢,繁殖率较低,料肉比不高,关键是这种特种野猪肉质与普通猪肉一样,因此,毫无词养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公野猪的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种公野猪的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猪场选择,

猪场建在地势高燥、开阔、平坦、整齐、避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猪场附近有可靠水源,水质清新,环境清静,交通便利,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米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1000米以上,猪场周围1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需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的下风60米以上;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幵,互不交叉;

猪场大门人口处要设置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猪舍入口处设置长1米的消毒池,场内建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猪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还需建有配套的粪便、尿液和污水处理设施,应运行良好,处理方式以厌氧发酵加还田的生态型或工程型二大类别,处理应遵循雨水、污水分离,干、湿分离,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建圈时,如果朝南向的地皮不够用或不配建圈,也可再靠北向建一排猪圈,但要求运动场朝后再延伸1-2米;

地面、地基、墙体、栏门建造等材料,要求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栏舍分内窝室和外运动场。运动场外墙、间墙上装钢制防逃、防窜网,所有与舍外相通的孔隙加设铁栅栏板防逃;

野猪舍内光线不能太强,可在纵墙离地2.5米处开窗取光,夜间采用开启装在人字木屋盖横梁上的25瓦白炽灯照明;

采取机械负压通风和开启门窗相结合的办法。防潮隔热采取舍内地面先塾上炉渣或石灰渣保温填充物后,再在其上用水泥砂浆抹平,墙体外敷一层水泥砂浆可隔绝水气的吸入,增强栏舍的保温与防潮作用;

s2,种公猪的选种,

种公猪外形应符合纯种野猪的基本特征,被毛光亮,两眼有神,反应敏捷,性格活拨好斗,有明显的雄性表现,睾丸外突明显、勾称,没有单睾、隐辜,包皮内没有明显的积尿,肚子小,腰身长,腿要高,骨豁粗壮,肢蹄强健,体质健壮;

s3,种公猪的营养需求,

饲料的配比是:玉米39.91%-65.75%、大麦8%-15%、麸皮5%-11.84%、豆饼5%-10.75%、干草6%-14.5%、鱼粉5.75%-6%、维生素添加剂0.25%、骨粉0.66%-1.5%和食盐0.5%-0.66%;

其中可用3%的槐叶粉或9.86%的葵花籽饼或4%的啤酒糟代替干草;种公猪的配种期的饲料配比是:玉米62%、麸皮18%、豆饼8%、槐叶粉3%、啤酒糟4%、贝壳粉0.5%、维生素添加剂0.25%和食盐0.66%;

s4、饲养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幵展猪的配种工作,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非生产人员需经淋浴消毒,更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养猪场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养猪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畜禽动物;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工艺;

要保证种公野猪合理的体况

种公野猪不能过肥和过瘦,过肥和过瘦的种公野猪都不能较好地完成配种任务,种公野猪过肥,说明饲料营养物质配比过高或者是日喂量过多或缺少运动,要适当降低词料配比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的喂量,增加青绿饲料和粗词料的供应;过瘦是由于日粮中营养不足或饲料质量太差,配种任务重,应适当提高饲料能量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比例,加强营养,多配给消化率高的饲料,增加动物性饲料的供给,适当调整使用次数或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使用,从根本上改变种野猪的体况;

加强运动

种公野猪的运动分为自由运动和强制运动,自由运动是指赶到运动场让其自由运动,每天坚持运动次,冬季宜在中午暖和时进行,夏季在早晚凉快时运动,每次运动应保持在个小时左右,配种期运动量要少一些,非配种期要多一些;强制运动要在非配种期或配种淡季进行,每日一次,要把公野猪赶到运动场,如果种公野猪对人没有攻击行为,饲养人员可用长竹竿驱赶其运动,每次1-2小时,运动距离大于2千米;

保持圈舍合适温度种公野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实际生产中,圈舍临界温度是8-31°,冬季圈舍低于8℃时,应在圈舍内多放些麦秸、稻草或提供热源保暖;夏季圈舍超过30℃,要加强通风,安装吊扇,水池要勤换凉水;夏季正是青饲料供应充足的时期,要多喂青绿词料,以弥补因高温引起种公野猪采食量不足的缺陷,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种公野猪的锻炼,来增强种公野猪的体质;

s5,种公野猪的合理利用,

合理分群

种公野猪词养到六个半月至七个月后,逐渐出现相互爬跨现象,这说明种公野猪开始性成熟,此时,应立即实行单圈饲养,单圈饲养有利于公野猪的健康发育,防止自淫恶癖的形成;

配种使用

种公野猪的生长规律是性成熟早,体成熟晚,小公野猪生长到6-7个月就有性行为,此时能够配种和产生后代,但精子数量还很少,还不能用于正常生产;此时,种公野猪的身体各部分尚未发育成熟,如果使用过早,会影响公野猪的正常生长,往往使种公野猪体形变小,降低利用价值,应让公野猪身体得到充分发育,达到配种体重方可使用,纯种野猪初次配种为12-14月龄,体重达到75-90千克;

年龄在1-2岁的年轻公野猪,一般每周配种2-3次,年龄在2-5岁的成年公野猪,每天可配种1-2次,每周可配种3-6次,如需要一天配种两次,时间间隔应在6个小时以上,连续配种6-7次,应休息一天;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野猪的受胎率和产仔率,如果实行人工授精,每次授精前都应检查精液的品质;如果采用本交,每月也要检查次,特别是由非配种期转入配种期,精液采集方法:由于特种野猪比较凶猛,精液不易采集,可从刚配种的母猪阴部采集精液进行化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种公野猪进行了完善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营养供给,保证了种猪身体健康、性欲旺盛、精液质量合格,为培育合格的野猪打下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种公野猪的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猪场选择,

猪场建在地势高燥、开阔、平坦、整齐、避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猪场附近有可靠水源,水质清新,环境清静,交通便利,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米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1000米以上,猪场周围1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需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应距离猪舍的下风60米以上;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幵,互不交叉;

猪场大门人口处要设置宽与大门相同,长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猪舍入口处设置长1米的消毒池,场内建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猪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还需建有配套的粪便、尿液和污水处理设施,应运行良好,处理方式以厌氧发酵加还田的生态型或工程型二大类别,处理应遵循雨水、污水分离,干、湿分离,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建圈时,如果朝南向的地皮不够用或不配建圈,也可再靠北向建一排猪圈,但要求运动场朝后再延伸1-2米;

地面、地基、墙体、栏门建造等材料,要求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栏舍分内窝室和外运动场。运动场外墙、间墙上装钢制防逃、防窜网,所有与舍外相通的孔隙加设铁栅栏板防逃;

野猪舍内光线不能太强,可在纵墙离地2.5米处开窗取光,夜间采用开启装在人字木屋盖横梁上的25瓦白炽灯照明;

采取机械负压通风和开启门窗相结合的办法。防潮隔热采取舍内地面先塾上炉渣或石灰渣保温填充物后,再在其上用水泥砂浆抹平,墙体外敷一层水泥砂浆可隔绝水气的吸入,增强栏舍的保温与防潮作用;

s2,种公猪的选种,

种公猪外形应符合纯种野猪的基本特征,被毛光亮,两眼有神,反应敏捷,性格活拨好斗,有明显的雄性表现,睾丸外突明显、勾称,没有单睾、隐辜,包皮内没有明显的积尿,肚子小,腰身长,腿要高,骨豁粗壮,肢蹄强健,体质健壮;

s3,种公猪的营养需求,

饲料的配比是:玉米39.91%-65.75%、大麦8%-15%、麸皮5%-11.84%、豆饼5%-10.75%、干草6%-14.5%、鱼粉5.75%-6%、维生素添加剂0.25%、骨粉0.66%-1.5%和食盐0.5%-0.66%;

其中可用3%的槐叶粉或9.86%的葵花籽饼或4%的啤酒糟代替干草;种公猪的配种期的饲料配比是:玉米62%、麸皮18%、豆饼8%、槐叶粉3%、啤酒糟4%、贝壳粉0.5%、维生素添加剂0.25%和食盐0.66%;

s4、饲养管理,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幵展猪的配种工作,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非生产人员需经淋浴消毒,更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养猪场食堂不得外购生鲜猪肉及副产品,养猪场内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畜禽动物;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工艺;

要保证种公野猪合理的体况

种公野猪不能过肥和过瘦,过肥和过瘦的种公野猪都不能较好地完成配种任务,种公野猪过肥,说明饲料营养物质配比过高或者是日喂量过多或缺少运动,要适当降低词料配比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的喂量,增加青绿饲料和粗词料的供应;过瘦是由于日粮中营养不足或饲料质量太差,配种任务重,应适当提高饲料能量和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比例,加强营养,多配给消化率高的饲料,增加动物性饲料的供给,适当调整使用次数或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使用,从根本上改变种野猪的体况;

加强运动

种公野猪的运动分为自由运动和强制运动,自由运动是指赶到运动场让其自由运动,每天坚持运动次,冬季宜在中午暖和时进行,夏季在早晚凉快时运动,每次运动应保持在个小时左右,配种期运动量要少一些,非配种期要多一些;强制运动要在非配种期或配种淡季进行,每日一次,要把公野猪赶到运动场,如果种公野猪对人没有攻击行为,饲养人员可用长竹竿驱赶其运动,每次1-2小时,运动距离大于2千米;

保持圈舍合适温度种公野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实际生产中,圈舍临界温度是8-31°,冬季圈舍低于8℃时,应在圈舍内多放些麦秸、稻草或提供热源保暖;夏季圈舍超过30℃,要加强通风,安装吊扇,水池要勤换凉水;夏季正是青饲料供应充足的时期,要多喂青绿词料,以弥补因高温引起种公野猪采食量不足的缺陷,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种公野猪的锻炼,来增强种公野猪的体质;

s5,种公野猪的合理利用,

合理分群

种公野猪词养到六个半月至七个月后,逐渐出现相互爬跨现象,这说明种公野猪开始性成熟,此时,应立即实行单圈饲养,单圈饲养有利于公野猪的健康发育,防止自淫恶癖的形成;

配种使用

种公野猪的生长规律是性成熟早,体成熟晚,小公野猪生长到6-7个月就有性行为,此时能够配种和产生后代,但精子数量还很少,还不能用于正常生产;

此时,种公野猪的身体各部分尚未发育成熟,如果使用过早,会影响公野猪的正常生长,往往使种公野猪体形变小,降低利用价值,应让公野猪身体得到充分发育,达到配种体重方可使用,纯种野猪初次配种为12-14月龄,体重达到75-90千克;

年龄在1-2岁的年轻公野猪,一般每周配种2-3次,年龄在2-5岁的成年公野猪,每天可配种1-2次,每周可配种3-6次,如需要一天配种两次,时间间隔应在6个小时以上,连续配种6-7次,应休息一天;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精液品质直接影响母野猪的受胎率和产仔率,如果实行人工授精,每次授精前都应检查精液的品质;如果采用本交,每月也要检查次,特别是由非配种期转入配种期,精液采集方法:由于特种野猪比较凶猛,精液不易采集,可从刚配种的母猪阴部采集精液进行化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