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743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大别山黑山羊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大别山脉横亘于我国中部,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大别山的山地面积约占全部山区的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征。大别山黑山羊的饲养一般海拔在100~800米之间,天然山涧泉水为大别山黑山羊饮用水源。大别山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这里也是药材之乡,中药材达1460多种。大别山黑山羊适应力极强,在山间自然放牧,自由采食的养殖模式下,大别山黑山羊除取食普通的灌木牧草外,也取食野菜和一些食疗两用的药材。这些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逐渐沉积到羊的机体中。可以说“大别山黑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但现有的大别上区域黑山羊的养殖模式仅为散养,没有适于大别山区域特有的大规模养殖的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其结合大别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建立适于大别山区域黑山羊的养殖方式,能用于大别山地区黑山羊的规模化养殖。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包括规模化羊场: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位置;规模化羊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运动场、排污区域、生产区与牧草区域;生活管理区,生活管理区设在规模化羊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包括养殖舍:养殖舍划分为种公羊舍、种母羊舍、产羔舍、育成和育肥舍、以及隔离舍;运动场:运动场面积不少于养殖舍面积的2倍,地势平坦,周围设有围栏,运动场内种有落叶乔木或搭有遮荫凉棚;排污区域,连接于生活管理区与运动场,用于处理生活管理区以及运动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液体废弃物,并采用雨污分流将养殖舍与运动场内的液体废弃物与雨水进行分流,设有固体废弃物堆放区域,并且堆放区域距各功能地表水体的距离大于500m;生产区:生产区设在规模化羊场下风或侧风向,其与生活管理区、运动场、排污区域之间采用防疫隔离带或墙隔开,区间距不少于50m,并与外界有专用道路相连通;牧草区域:包括放牧场地与牧草农田,放牧场地设于运动场的周边。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隔离带,隔离带布设于规模化羊场的周边。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遮阴树木,种植于生活管理区、运动场以及牧草区域周边。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种公羊养殖于种公羊舍,养殖密度为每只3m2~5m2;种母羊养殖于种母羊舍,养殖密度为每只1m2~1.2m2;带羔母羊养殖于产羔舍,养殖密度为每只2m2~2.5m2;育成和育肥羊养殖于育成和育肥舍,养殖密度为每只0.8m2。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放牧场地依据地形、林地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为:对于果林,在果树间隙建植连片草地;对于天然林,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处理,形成斑块式大小不同的平整地块;放牧场地的坡度不大于25°;放牧场地上种植的牧草就地势沿水平方向播种。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选用白三叶、鸭茅、苇状羊茅与狗牙根;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播种量根据各草种在混播中所占比例而定:该草种单播量×所占比例×1.2。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播种量为:白三叶所占比例30%,播种量0.18kg/亩;鸭茅所占比例20%;播种量0.24kg/亩;苇状羊茅所占比例20%,播种量0.48kg/亩。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播种量为:白三叶所占比例40%,播种量0.24kg/亩;鸭茅所占比例40%;播种量0.48kg/亩;苇状羊茅所占比例20%,播种量0.48kg/亩。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牧草农田种植黑麦草、小黑麦、燕麦、大麦、青贮玉米、苏丹草、高丹草与甜高粱。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饲养方法结合大别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建立适于大别山区域黑山羊的养殖方式,有效保证了黑山羊的成活率,能用于大别山地区黑山羊的大规模养殖。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内,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下,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投放无公害饲草饲料,不添加促生长剂与动物性饲料,形成“草地-秸秆-羊-有机肥-农田”循环产业链,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包括规模化羊场: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位置;规模化羊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运动场、排污区域、生产区与牧草区域;

生活管理区,生活管理区设在规模化羊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包括养殖舍,养殖舍划分为种公羊舍、种母羊舍、产羔舍、育成和育肥舍、以及隔离舍。

在设置养殖舍时,养殖舍的样式设计为:一、楼式羊舍,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有窗、封闭式;通风、采光良好,保温、隔热、防潮效果好;羊床、地面和墙壁便于清扫消毒;二、双列式羊舍跨度12m~16m,单列式跨度4m~6m,长度根据养殖规模确定,隔开成若干小间,相邻羊舍纵墙间距不小于7m,端墙间距不小于10m,羊舍距外围墙不小于10m,羊舍内部结构:羊床为木制漏缝地板,缝隙宽1.2cm~1.5cm(产羔舍的宜窄,其他羊舍的可略宽),走道宽不低于1.5m,料槽距羊床一侧高度40cm,槽宽30cm~40cm,槽内表面光滑;且待产母羊用产羔舍一端设有值班室。种公羊养殖于种公羊舍,养殖密度为每只3m2~5m2;种母羊养殖域种母羊舍,养殖密度为每只1m2~1.2m2;带羔母羊养殖于产羔舍,养殖密度为每只2m2~2.5m2;育成和育肥羊养殖于育成和育肥舍,养殖密度为每只0.8m2。隔离舍用于生病养的观察与治疗。

运动场:运动场面积不少于养殖舍面积的2倍,地势平坦,周围设有围栏,运动场内种有落叶乔木或搭有遮荫凉棚。

排污区域,连接于生活管理区与运动场,用于处理生活管理区以及运动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液体废弃物采用雨污分流将养殖舍与运动场内的液体废弃物与雨水进行分流;设有固体废弃物堆放区域,并且堆放区域距各功能地表水体的距离大于500m。

生产区:生产区设在规模化羊场的下风或侧风向,用防疫隔离带或墙隔开,区间距不少于50m,与外界有专用道路相连通,远离居民区、工业区,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不小于500m,直接进场的道路不应与其他道路公用;包括青贮窖(池)、干草棚和饲料加工车间,配备打捆机、秸秆揉丝机、饲料混合机械(散户和专业户应建干草棚,配备秸秆揉丝机),所制备的饲料的参考密度:青贮料550kg/m3,高密度草捆350kg/m3,一般草捆160kg/m3;贮存量至少应满足3个月需求。

牧草区域:包括放牧场地与牧草农田,放牧场地设于运动场的周边。放牧场地依据地形、林地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为:对于果林,在果树间隙建植连片草地;对于天然林,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处理,形成斑块式大小不同的平整地块;放牧场地的坡度不大于25°;放牧场地上种植的牧草就地势沿水平方向播种。放牧场地上种植的牧草就地势沿水平方向播种;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选用白三叶、鸭茅、苇状羊茅与狗牙根;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播种量根据各草种在混播中所占比例而定:该草种单播量×所占比例×1.2;牧草播种量包括两种配方如表1:

表1牧草播种量两种配方

草种名称配方1配方2

比例(%)播种量(kg/亩)比例(%)播种量(kg/亩)

白三叶300.18400.24

鸭茅200.24400.48

苇状羊茅200.48200.48

狗牙根300.10

放牧场地种植的牧草播种方式:撒播的,按比例混合好种子,人工撒播,再用钉耙轻耙一遍。

播种期:白三叶、鸭茅、苇状羊茅宜秋播(9月底前后);狗牙根宜春播(4~5月份)。

苗期管理:出苗后1个月追施尿素1次,施量每亩10kg。

注意事项:注意播前土壤墒情,保证土壤潮湿。播前可查询天气状况,尽量选择降雨前播种。

放牧场地放牧:草地在成坪后即可利用,多年生草地主要用作放牧。放牧强度视草地状况而定,管理良好的草地每亩可放牧1-2只羊;夏季降低放牧强度。

在舍饲时,主要用牧草农田所种植的饲草制备成的饲料,所述饲草为黑麦草、小黑麦、燕麦、大麦、青贮玉米、苏丹草、高丹草或甜高粱;在将饲草制备成饲料时,饲料中水分含量不大于15%;提倡饲草收割之后及时摊开晾晒,制作成青干草,水分降到15%以下时贮藏,提倡使用打捆、揉搓、压扁、制粒等加工工艺。

因为春夏季为饲草的播种成长期,而在秋冬时则需要提前储备饲料,在本申请中采用青贮料,青贮料为将青绿玉米秸秆切碎至3cm~5cm,控制水分在65%左右,装入青贮窖,压实,密封得到;或者农作物秸秆采用切短、揉搓等方法处理。

对于牧草农田中饲草的种植:植株高大的草种(如青贮玉米、高丹草、甜高粱)要间苗,株距10-15cm,行距40-45cm。

刈割利用的,每次刈割后要追施尿素,施量每亩10kg;青贮利用的,在拔节期追施尿素,施量为每亩10kg。

种植方式:采用轮作模式,有3种草种轮作模式,一是“大麦、小黑麦+玉米+玉米”的全青贮模式,即4月至8月种植收获一季玉米,而后8月至11月再种植收获一季,11月份种植一年生的大麦或小黑麦,翌年4月收获,全部用于青贮;二是放牧(青刈)模式,即秋冬季(9月底-翌年4月)种植一年生黑麦草,4月至8月种植苏丹草或高丹草或甜高粱,全程放牧(青刈)利用;三是放牧、青贮相结合的模式,即在秋冬季(9月底-翌年4月)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用于放牧或青刈,4月至8月种植一茬玉米用于青贮。

利用方式:可鲜草现割现喂,也可青贮。其中青贮玉米、高丹草、小黑麦、燕麦、大麦不宜多次刈割,一年生黑麦草、苏丹草可多次刈割。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也适合调制成青干草。

根据饲养量、劳动力、农田面积、设施设备等情况确定轮作方式,农田较少时采用全青贮模式,农田面积较大时可采用放牧模式。播种到出苗期的牧草是无法利用的,不能实现无缝连接,建议采用青贮或部分青贮的方式来实现饲草的稳定供应。全青贮模式下,每亩农田可满足4-5只羊的全年饲草量;仅冬季补饲青料,每亩农田可满足15-20只羊的需求。全放牧(青刈)模式下,每亩草地可满足3只羊的全年饲草需求,或12只羊的冬季需求。

还包括隔离带,隔离带布设于规模化羊场的周边。

还包括遮阴树木,种植于生活管理区、运动场以及牧草区域周边。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