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161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受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棉花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机械化采收。小麦、玉米、豆类等实现了机械采收,唯有棉花还是大面积人工采收,严重制约了棉花的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收获模式亟待改善。目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推广脱叶技术、机械采收。脱叶技术、机械采收近年在我国新疆已经逐步推广,“十二五”规划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实施机械采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棉花商品率受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推广人工脱叶技术。实施人工脱叶,一方面可以促进秋铃的成熟、提高纤维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化采棉和人工拾花的工作效率、减少碎叶等机械性杂质。棉花生产上通常在生育后期进行棉铃催熟和脱叶处理,以便进行机械采收,提高霜前花产量和棉花品级。因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随着夏播棉的发展,在我国的大部分棉区,当枯霜到来时,总有不少棉铃来不及吐絮,其中的一部分晚秋桃根本不能成熟,另一些能够勉强成熟的棉铃,也成为霜后花。霜后花品质很差,使用价值很低。在许多地区,棉花的晚收又直接影响后茬小麦的播种、苗期生长和产量。采收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残留在棉株上的叶片,不仅影响采收速度(尤其是机械采收),而且还影响棉花的品级。因此,适时对棉花进行催熟和脱叶,对棉花优质、高产和粮棉双丰收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使用的棉花脱叶剂主要为噻苯隆。噻苯隆是一种具细胞分裂素活性的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果品耐贮性。在棉花种植上作脱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噻苯隆不直接伤害叶片,促进乙烯的产生、抑制生长素的运输,降低生长素与乙烯的比例。噻苯隆处理后24h,叶片释放的乙烯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直至叶片脱落。现有植物脱叶剂中噻苯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是直接对较为正常状态的叶片进行脱落,其脱叶效果不够明显。因此,新型、高能效脱叶剂的研发,将对棉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棉花脱叶增产剂原料成本低,制备简单,能够大大缩短棉花的脱叶时间,增加棉絮中的纤维长度,提高吐絮量,实现增产的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棉花脱叶增产剂,包括以下有效成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上述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3):(2-4):(1-3);另外,该棉花脱叶增产剂还包括辅料和去离子水。进一步地,上述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2:3:2。优选地,所述辅料为改性的凹凸棒粘土或/和钠基膨润土。其中,所述有效成分、辅料和去离子水在该棉花脱叶增产剂中所含重量百分比如下:有效成分8%-30%、辅料30%-60%和去离子水25%-53%。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成分、辅料和去离子水在该棉花脱叶增产剂中所含重量百分比如下:有效成分12%-26%、辅料35%-52%和去离子水28%-46%。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成分、辅料和去离子水在该棉花脱叶增产剂中所含重量百分比如下:有效成分20%、辅料42%和去离子水38%。优选地,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水悬浮剂。一种上述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6-8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摸索,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三者混合搭配使用,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三种有效成分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大大缩短棉花的脱叶时间,相比市场上现有的脱叶剂产品(脱清、瑞脱龙等),其脱叶时间缩短1-2倍,还可增加棉絮中的纤维长度,提高吐絮量,实现增产的效果。采用改性的凹凸棒粘土或/和钠基膨润土作为药物的载体,能够很好的改善产品的物理性质,增强了产品的药物稳定性以及提高了产品的保质期时间,并且本发明原料成分来源广泛,成本低,制备简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占15%、辅料占60%和去离子水占25%。其中有效成分为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且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2:1;所述辅料为改性的凹凸棒粘土。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6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上述制备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占26%、辅料占40%和去离子水占34%。其中有效成分为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且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3:2;所述辅料为钠基膨润土。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6.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上述制备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水悬浮剂。实施例3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占20%、辅料占42%和去离子水占38%。其中有效成分为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且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2:3:2;所述辅料为改性的凹凸棒粘土和钠基膨润土的混合物。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7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上述制备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实施例4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占25%、辅料占38%和去离子水占37%。其中有效成分为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且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3:4:3;所述辅料为改性的凹凸棒粘土。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7.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上述制备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实施例5一种棉花脱叶增产剂,按重量百分比计,有效成分占30%、辅料占35%和去离子水占35%。其中有效成分为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且有效成分之间的质量配比为1:1:1;所述辅料为钠基膨润土。该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脱叶磷和草甘膦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混合液,然后将固状辅料研磨至粒径≤1mm的粉粒,最后将辅料粉粒边搅拌边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静置8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上述制备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的剂型为水悬浮剂。实施例6应用实施例试验地:待收成棉花田,规划出7块面积大小约100平方的棉田,且该7块棉田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都相同,互不干扰。实验组:实施例1-5的成品;对照组:脱清和瑞脱龙。试验过程:将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棉花脱叶增产剂分别喷施于上述的7块棉田叶面上,喷雾药液量均为5公斤,每隔5天喷施一次,且每次喷施都选择在晴朗的上午时段,15天后观察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记录于下表1中。表1药剂脱叶率(%)吐絮率(%)实施例191.392.6实施例292.690.2实施例395.896.1实施例492.194.0实施例591.392.2脱清80.878.5瑞脱龙83.682.8上表中:脱叶率=(施药前叶片数-施药后叶片数)/施药前叶片数×100%吐絮率=(施药后吐絮数-施药前吐絮数)/施药后吐絮数×100%由上表1可知,本发明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相比于对照组中脱清和瑞脱龙具有更快的脱叶和吐絮药效,且在试验期后,在上述7组中随机各取20多棉花,剔除棉籽和棉壳后,称出20朵棉絮重量,见下表2。表2药剂20朵棉絮重量(g)实施例1205.3实施例2198.4实施例3210.7实施例4208.0实施例5202.1脱清124.7瑞脱龙129.8由上表2可知,棉絮重量即为纤维重量,纤维越多,重量越大,而本发明的棉花脱叶增产剂相比于对照组中的瑞脱龙和脱清产出的棉絮量要大,即增加棉絮中的纤维长度,提高吐絮量,达到了增产的效果和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