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080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楼又叫四独角莲、七叶一枝花、重楼一枝箭,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云南白药”、“富血宁”等国家保护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药用部分为重楼干燥块茎,重楼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有消热解毒,消肿止血,凉肝定惊等功效,药用重楼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部分为人工引种栽培,由于过渡采挖,野生资源储量进一步缩减,价格连年攀升。

由于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利润空间,重楼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种植规模和种植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化,到目前为止,滇重楼的规模化栽培通常是大田设施栽培,即将耕地彻底挖好整理好之后,搭建遮荫棚,再栽培重楼,这种方法栽培滇重楼,有三大弊端:首先是占用耕地,由于重楼生长期较长,为5~8年,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的今天,这种弊端越来越突出;其次是投入成本高,整地、理墒、搭棚、浇水、施肥、打农药、搭建遮荫棚等一系列栽培措施都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劳动力;再次是生产出的滇重楼农残较高,用药的安全性极差。传统的滇重楼栽培方法已无法满足药品安全的要求。然而与大田种植相对应的是滇重楼的林下抚育,在生物多样性完整的林下环境中培育滇重楼,可减轻病害发生的压力,降低防病的投入成本;林下滇重楼抚育,可利用生物平衡原理及林下本身的腐殖土养分,不人为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让滇重楼在自然生长,不用化肥、农药,最终将可获得高品质的滇重楼产品。然而由于现有的滇重楼林下栽培技术才在起步阶段,其栽培技术不够完善,不仅存活率较低、产量和品质无法达到预期,而且由于水分、遮荫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林下栽培的滇重楼长势极不均匀。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能减少耕地使用、增加林业收益范围、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成活率和产品品质的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耕地使用、增加林业收益范围、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成活率和产品品质的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林地的选择:选择上有高大常绿阔叶林、地表有苔藓矮林的林地作为种植地(1),选择的种植地(1)生态环境为海拔800~2000m,坡度在30~90°,年降雨量1000~1600mm,生长季节温度22~28℃,冬季气温0℃以上,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透光率为20~30%;

②整地:整地时,先清除种植地(1)上的杂灌木、杂草和杂物,然后将种植地(1)深挖25cm以上,每亩种植地(1)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和过磷酸钙30~50kg,再翻挖、细碎、整平后,喷施消毒液对种植地(1)进行消毒,然后在种植地(1)的林间从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分层作环形畦面;

③栽种滇重楼:在作好的环形畦面上按照行距50~60cm、株距20~25cm的密度开沟栽种滇重楼种苗,栽种后浇水;

④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灌溉排水、调节透光度、追肥、打薹和越冬管理,

a除草培土:在滇重楼移栽成活后,应及时除去滇重楼周围的杂草,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时,应进行培土;

b灌溉排水:在干旱季节,采用专用的滴灌系统对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进行合理均匀的灌溉,让整个种植地(1)内栽种的滇重楼长势均匀,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去积水,防止病害发生;

c调节透光度:在滇重楼的生长期,当种植地(1)内的透光度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来调节透光,以保证春季透光度为20~30%,夏季透光度为15~20%,秋冬季透光度为20~25%;

d追肥:滇重楼移栽后的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施肥一次,每次每亩种植地(1)施肥1000~1500kg,所述肥料为腐熟的农家肥与沼气液按质量比1:1~2的比例配制而成,并在每100kg肥料中加入100~200g的硫酸亚铁,第二年之后每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种植地施复合肥5~10kg,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种植地(1)施过磷酸钙30~40kg和充分沤熟后的羊粪400~500kg,施用时将羊粪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种植地上,再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根茎膨大期,每亩种植地(1)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kg,第四次在11~12月倒苗,每亩种植地(1)施复合肥20~30kg后在复合肥上方覆盖腐熟的农家肥800~1000kg,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细泥土;

e病虫害防治:在重楼移栽成活后,在种植地(1)内合理的密植大蒜,如发现有病害的,立即拔除病株,并用山核桃叶、樟树叶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堆积发酵,经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施撒在滇重楼植株的周围;然后再用苦参、百部、苦楝树叶、水按质量比1~2:1~2:1~2:10的比例制成混合煎液,选择晴天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洒,达到杀菌防病及灭虫防虫;

f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当滇重楼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以促进根茎的生长,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g越冬管理:在天气寒冻前,把茎杆压倒,将种植地(1)林间的腐殖土覆盖在其表面,防止已长出的萌芽受冻,让滇重楼安全越冬,使来年滇重楼能早出苗、出壮苗、出齐苗;

⑤采收:栽种5年以后,即可进行滇重楼根茎的采收,采收时以切老留芽的方法采挖,所述切老留芽的方法是挖出滇重楼后,切取早几年生长的根茎做药,将带芽的顶端一节根茎连须根一起原坑栽回到种植地内,持续利用。

与现有技术先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云南阔叶林分布比较广,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林下种植中药材是林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林下产业建立了良好的示范,有效的利用了林下空间,做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由于长期的采集,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下草本植物滇重楼野生资源已难以寻迹,本发明对于恢复野生资源有重要作用。

3、本发明克服现有的园内栽培技术中存在的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三七药材失去了原有的野生性状、药用品质不足的缺陷。

4、本发明以大面积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作为滇重楼涵养繁殖的生长场所,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采取了不破坏森林资源的生长方式,根据滇重楼的生物学特性,利用自然植被的荫蔽,不用搭设荫棚,林下种植滇重楼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保护森林资源,还起到了利用滇重楼资源恢复林业与发展滇重楼的生产双效,对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开发森林的立体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可以缓解滇重楼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种植技术上也实行了改进,选取适宜的海拔、坡度、林下环境和土壤环境,为滇重楼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在种苗移栽时进行消毒去除夹杂的土壤和病原菌,可以有效降低种苗移栽后的病患率,降幅约为60%,利用专用的滴灌对滇重楼进行合理的灌溉,能保证整个种植地内的灌溉均匀,通过合理的追肥,能够让整个林间的滇重楼长势均匀,为提高滇的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在林间套种大蒜,大蒜的分泌物能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上述的技术改进能为滇重楼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能保证整个林间滇重楼的长势均匀,长势良好,而且能大幅的提高成活率,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避免了农药化肥的残留,有效的保证了滇重楼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滴灌系统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地,2-滴灌毛细管,3-滴灌支管,4-滴灌主管,5-高位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述的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林地的选择:选择上有高大常绿阔叶林、地表有苔藓矮林的林地作为种植地1,选择的种植地1生态环境为海拔800m,坡度在30°,年降雨量1000mm,生长季节温度22℃,冬季气温0℃以上,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透光率为20%;

②整地:整地时,先清除种植1上的杂灌木、杂草和杂物,然后将种植地1深挖25cm以上,每亩种植地1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和过磷酸钙30kg,再翻挖、细碎、整平后,喷施消毒液对种植地1进行消毒,所述消毒液为石灰水,然后在种植地1的林间从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分层作环形畦面;

③栽种滇重楼:在作好的环形畦面上按照行距50cm、株距20cm的密度开沟栽种滇重楼种苗,栽种后浇水,所述滇重楼种苗在栽种前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s,使用5ppm赤霉酸加5ppm吲哚丁酸催芽生根处理;;

④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灌溉排水、调节透光度、追肥、打薹和越冬管理,

a除草培土:在滇重楼移栽成活后,应及时除去滇重楼周围的杂草,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时,应进行培土;

b灌溉排水:在干旱季节,采用专用的滴灌系统对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进行合理均匀的灌溉,让整个种植地1内栽种的滇重楼长势均匀,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去积水,防止病害发生,所述专用的滴灌系统包括设置在种植地1坡顶上高位水箱5,且在坡顶上沿着坡顶的周围布置有一圈滴灌总管4,所述滴灌总管4与高位水箱5连通,所述滴灌总管4上安装有数个滴灌支管3,所述滴灌支管3顺着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方向布置,所述滴灌支管3上布置有多层滴灌毛细管2,上下相邻两层滴灌毛细管2之间的间距与种植地1内的上下相邻两层环形畦面的层间距相同,该专用系统的成本低,将水从高位输送到高位,输送的成本低,且沿着种植地1坡度方向布置环向的滴管装置,能保证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灌溉均匀,完全解决了滇重楼涨势不均匀的现象;

c调节透光度:在滇重楼的生长期,当种植地1内的透光度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来调节透光,以保证春季透光度为20~30%,夏季透光度为15~20%,秋冬季透光度为20~25%;

d追肥:滇重楼移栽后的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施肥一次,每次每亩种植地1施肥1000kg,所述肥料为腐熟的农家肥与沼气液按质量比1:1的比例配制而成,并在每100kg肥料中加入100g的硫酸亚铁,所述农家肥与沼气液为有机肥,无污染,肥效好,施肥时加入硫酸亚铁后,能够使金线莲的叶片浓绿而富有光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第二年之后每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种植地施复合肥5kg,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种植地1施过磷酸钙30kg和充分沤熟后的羊粪400kg,施用时将羊粪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种植地上,再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根茎膨大期,每亩种植地1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kg,第四次在11~12月倒苗,每亩种植地1施复合肥20~30kg后在复合肥上方覆盖腐熟的农家肥800kg,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细泥土;

e病虫害防治:在重楼移栽成活后,在种植地1内合理的密植大蒜,如发现有病害的,立即拔除病株,并用山核桃叶、樟树叶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堆积发酵,经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施撒在滇重楼植株的周围;然后再用苦参、百部、苦楝树叶、水按质量比1~2:1:1:10的比例制成混合煎液,选择晴天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洒,达到杀菌防病及灭虫防虫;

f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当滇重楼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以促进根茎的生长,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g越冬管理:在天气寒冻前,把茎杆压倒,将种植地1林间的腐殖土覆盖在其表面,防止已长出的萌芽受冻,让滇重楼安全越冬,使来年滇重楼能早出苗、出壮苗、出齐苗;

⑤采收:栽种5年以后,即可进行滇重楼根茎的采收,采收时以切老留芽的方法采挖,所述切老留芽的方法是挖出滇重楼后,切取早几年生长的根茎做药,将带芽的顶端一节根茎连须根一起原坑栽回到种植地内,持续利用。

在步骤②和④中,所述腐熟的农家肥由羊粪、牛粪、菜籽粕、发酵剂按质量比600:500:5:1的比例混合后,浇水至含水量为60~70%,再堆成发酵堆,控制温度在40~50℃下自然发酵6个月后制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所述的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林地的选择:选择上有高大常绿阔叶林、地表有苔藓矮林的林地作为种植地1,选择的种植地1生态环境为海拔1500m,坡度在60°,年降雨量1500mm,生长季节温度25℃,冬季气温0℃以上,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透光率为25%;

②整地:整地时,先清除种植地1上的杂灌木、杂草和杂物,然后将种植地1深挖25cm以上,每亩种植地1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kg和过磷酸钙40kg,再翻挖、细碎、整平后,喷施消毒液对种植地1进行消毒,所述消毒液为石灰水,然后在种植地1的林间从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分层作环形畦面;

③栽种滇重楼:在作好的环形畦面上按照行距55cm、株距22cm的密度开沟栽种滇重楼种苗,栽种后浇水,所述滇重楼种苗在栽种前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50s,使用5ppm赤霉酸加5ppm吲哚丁酸催芽生根处理;;

④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灌溉排水、调节透光度、追肥、打薹和越冬管理,

a除草培土:在滇重楼移栽成活后,应及时除去滇重楼周围的杂草,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时,应进行培土;

b灌溉排水:在干旱季节,采用专用的滴灌系统对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进行合理均匀的灌溉,让整个种植地1内栽种的滇重楼长势均匀,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去积水,防止病害发生,所述专用的滴灌系统包括设置在种植地1坡顶上高位水箱5,且在坡顶上沿着坡顶的周围布置有一圈滴灌总管4,所述滴灌总管4与高位水箱5连通,所述滴灌总管4上安装有数个滴灌支管3,所述滴灌支管3顺着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方向布置,所述滴灌支管3上布置有多层滴灌毛细管2,上下相邻两层滴灌毛细管2之间的间距与种植地1内的上下相邻两层环形畦面的层间距相同,该专用系统的成本低,将水从高位输送到高位,输送的成本低,且沿着种植地1坡度方向布置环向的滴管装置,能保证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灌溉均匀,完全解决了滇重楼涨势不均匀的现象;

c调节透光度:在滇重楼的生长期,当种植地1内的透光度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来调节透光,以保证春季透光度为20~30%,夏季透光度为15~20%,秋冬季透光度为20~25%;

d追肥:滇重楼移栽后的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施肥一次,每次每亩种植地1施肥1200kg,所述肥料为腐熟的农家肥与沼气液按质量比1:1.5的比例配制而成,并在每100kg肥料中加入150g的硫酸亚铁,所述农家肥与沼气液为有机肥,无污染,肥效好,施肥时加入硫酸亚铁后,能够使金线莲的叶片浓绿而富有光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第二年之后每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种植地施复合肥8kg,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种植地1施过磷酸钙35kg和充分沤熟后的羊粪450kg,施用时将羊粪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种植地上,再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根茎膨大期,每亩种植地1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200kg,第四次在11~12月倒苗,每亩种植地1施复合肥25kg后在复合肥上方覆盖腐熟的农家肥900kg,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细泥土;

e病虫害防治:在重楼移栽成活后,在种植地1内合理的密植大蒜,如发现有病害的,立即拔除病株,并用山核桃叶、樟树叶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堆积发酵,经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施撒在滇重楼植株的周围;然后再用苦参、百部、苦楝树叶、水按质量比1~2:2:1:10的比例制成混合煎液,选择晴天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洒,达到杀菌防病及灭虫防虫;

f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当滇重楼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以促进根茎的生长,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g越冬管理:在天气寒冻前,把茎杆压倒,将种植地1林间的腐殖土覆盖在其表面,防止已长出的萌芽受冻,让滇重楼安全越冬,使来年滇重楼能早出苗、出壮苗、出齐苗;

⑤采收:栽种5年以后,即可进行滇重楼根茎的采收,采收时以切老留芽的方法采挖,所述切老留芽的方法是挖出滇重楼后,切取早几年生长的根茎做药,将带芽的顶端一节根茎连须根一起原坑栽回到种植地内,持续利用。

在步骤②和④中,所述腐熟的农家肥由羊粪、牛粪、菜籽粕、发酵剂按质量比550:600:5:1的比例混合后,浇水至含水量为60~70%,再堆成发酵堆,控制温度在40~50℃下自然发酵6个月后制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所述的滇重楼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林地的选择:选择上有高大常绿阔叶林、地表有苔藓矮林的林地作为种植地1,选择的种植地1生态环境为海拔2000m,坡度在90°,年降雨量1600mm,生长季节温度28℃,冬季气温0℃以上,无霜多雾、气候湿润,土壤为弱酸性、蓄水透气性好、疏松、富含有机质,透光率为30%;

②整地:整地时,先清除种植地1上的杂灌木、杂草和杂物,然后将种植地1深挖25cm以上,每亩种植地1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和过磷酸钙50kg,再翻挖、细碎、整平后,喷施消毒液对种植地1进行消毒,所述消毒液为石灰水,然后在种植地1的林间从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分层作环形畦面;

③栽种滇重楼:在作好的环形畦面上按照行距60cm、株距20cm的密度开沟栽种滇重楼种苗,栽种后浇水,所述滇重楼种苗在栽种前先用1.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50s,使用5ppm赤霉酸加5ppm吲哚丁酸催芽生根处理;

④田间管理:包括除草培土、灌溉排水、调节透光度、追肥、打薹和越冬管理,

a除草培土:在滇重楼移栽成活后,应及时除去滇重楼周围的杂草,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时,应进行培土;

b灌溉排水:在干旱季节,采用专用的滴灌系统对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进行合理均匀的灌溉,让整个种植地1内栽种的滇重楼长势均匀,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去积水,防止病害发生,所述专用的滴灌系统包括设置在种植地1坡顶上高位水箱5,且在坡顶上沿着坡顶的周围布置有一圈滴灌总管4,所述滴灌总管4与高位水箱5连通,所述滴灌总管4上安装有数个滴灌支管3,所述滴灌支管3顺着种植地1的坡顶到坡底方向布置,所述滴灌支管3上布置有多层滴灌毛细管2,上下相邻两层滴灌毛细管2之间的间距与种植地1内的上下相邻两层环形畦面的层间距相同,该专用系统的成本低,将水从高位输送到高位,输送的成本低,且沿着种植地1坡度方向布置环向的滴管装置,能保证种植地1内的滇重楼灌溉均匀,完全解决了滇重楼涨势不均匀的现;

c调节透光度:在滇重楼的生长期,当种植地1内的透光度过低时,要修除林木过多的枝叶,遮荫度不够时,采取插树枝遮荫的办法来调节透光,以保证春季透光度为20~30%,夏季透光度为15~20%,秋冬季透光度为20~25%;

d追肥:滇重楼移栽后的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施肥一次,每次每亩种植地1施肥1500kg,所述肥料为腐熟的农家肥与沼气液按质量比1:2的比例配制而成,并在每100kg肥料中加入200g的硫酸亚铁,所述农家肥与沼气液为有机肥,无污染,肥效好,施肥时加入硫酸亚铁后,能够使金线莲的叶片浓绿而富有光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第二年之后每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种植地施复合肥10kg,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种植地1施过磷酸钙40kg和充分沤熟后的羊粪500kg,施用时将羊粪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后撒施在种植地上,再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根茎膨大期,每亩种植地1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500kg,第四次在11~12月倒苗,每亩种植地1施复合肥30kg后在复合肥上方覆盖腐熟的农家肥1000kg,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细泥土;

e病虫害防治:在重楼移栽成活后,在种植地1内合理的密植大蒜,如发现有病害的,立即拔除病株,并用山核桃叶、樟树叶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后堆积发酵,经发酵处理后的混合物,施撒在滇重楼植株的周围;然后再用苦参、百部、苦楝树叶、水按质量比1:2:2:10的比例制成混合煎液,选择晴天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洒,达到杀菌防病及灭虫防虫;

f打薹: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当滇重楼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以促进根茎的生长,打薹应选晴天进行;

g越冬管理:在天气寒冻前,把茎杆压倒,将种植地1林间的腐殖土覆盖在其表面,防止已长出的萌芽受冻,让滇重楼安全越冬,使来年滇重楼能早出苗、出壮苗、出齐苗;

⑤采收:栽种5年以后,即可进行滇重楼根茎的采收,采收时以切老留芽的方法采挖,所述切老留芽的方法是挖出滇重楼后,切取早几年生长的根茎做药,将带芽的顶端一节根茎连须根一起原坑栽回到种植地内,持续利用。

在步骤②和④中,所述腐熟的农家肥由羊粪、牛粪、菜籽粕、发酵剂按质量比600:600:5:1的比例混合后,浇水至含水量为60~70%,再堆成发酵堆,控制温度在40~50℃下自然发酵6个月后制得。

本实施例1~3苗生长状况描述:在使用直径为3cm的滇重楼作为种苗的实施例中,移栽的成活率为92%以上,移栽后成活后的植株在整个生长期内的长势良好,整个林内种植的滇重楼的长势都比较均匀,经过本方法林下栽培的滇重楼种苗,成熟根茎的甾体皂苷占总量的11.38%~16.34%,均值在13,67%,现有常规甾体皂苷占总量的8.65%~14.90%,均值为12.38%,得出甾体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滇重楼种苗栽培方法,其他成分如黄铜、丙氨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总提升幅度在10%左右,重金属含量及其他沉积农业含量较之常规滇重楼种苗抚育方法有较为显著的降低,总降幅在90%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