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子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751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材种植方法,具体是一种附子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附子的原植物为乌头,又名川乌、铁花。为毛莨科,乌头属。主产四川、陕西及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因其主根(块根)形似乌鸦的头,故名乌头。在主根的旁边生一个或数个子根(侧生块根),好像儿子依附在母亲的身旁,所以叫附子。四川江油市栽培乌头已有400多年的历时,其主根又称川乌。其野生者名草乌。

乌头的块根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其中主要为乌头碱。乌头碱虽然毒性很强,但经过高温煎熬后乌头碱分解,毒性大大减弱,至于强心成分不因经过高温二削弱。乌头碱主要用于风湿痹症的关节疼痛。蜂蜜可减低其毒性。故常与蜂蜜相配伍。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呈长纺锤形至卵形,每根再生侧根,外皮黑褐色。叶互生,叶片五角形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侧生裂片斜扇形。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或项生;萼片5,蓝紫花;花瓣2;蓇葖果。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长习性:附子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后,阳光充足。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灌水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最好轮作。

现有附子的种植方法存活率低、产量低且易染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植简单易行,存活率高、产量高且不易染病害的附子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附子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地区选择海拔2000m以上、年降雨量800~1400mm、年均气温13.7~16.3℃、日照时数在900~1500h的平原或山区,土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水方便及三年以上未种植过附子的沙壤土或紫色土;

步骤二,整地:将地块反复犁耙、镇压多次,得到细碎疏松、表层平坦的土壤,而后做畦,畦宽60~100cm,排水沟宽20~30cm,之后每亩取基肥干粪3800~4200kg、过磷酸钙45~55kg和饼肥45~55kg碎细混合均匀后撒于畦面,再翻入土中;

步骤三,选种:取0.75~1.75kg/100个或0.25~0.5kg/100个的附子块根作为种根;

步骤四,浸种:栽培前,取50%退菌特或50%多菌灵0.4~0.6kg和尿素0.4~0.6kg兑水250kg浸泡所述种根2.5~3.5h;

步骤四,栽培:每年11~12月对所述种根进行栽培,在整好的畦面中间开两行交错的窝,各行窝的窝距均为16~18cm,窝深12~15cm,每个窝内栽入0.75~1.75kg/100个的所述种根1个或0.25~0.5kg/100个的所述种根2个,且所述种根的绊(即附子从母根上摘下的痕迹)朝向畦心、芽口向上仰并露出畦面,刨土稳固所述种根,并取开所述排水沟的土覆于每个窝,每个窝覆土厚6~8cm;

步骤五,耙畦清沟:在附子幼苗出土前,将畦上的大土块和覆土过厚处的土耙到所述排水沟内整细后提到畦面上,并耙理整平所述排水沟,同时清除畦上的杂草;

步骤六,修根:首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cm时进行,首次修根将植株附近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和母根,然后将较小而多余的侧生块根刨掉,每个窝留下母根两侧较大的侧生块根各1个,第一株植株修根完成后,将下一株植株刨开的土覆于第一株植株的窝里,再对下一株植株进行修根,依次修完;二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立夏前后进行,修根方式与首次修根的修根方式相同,并削去植株茎基上新的小块根;

步骤七,打尖和掰芽:在首次修根后7~8天打尖2~3次,每次打尖挑去植株茎顶嫩尖,打尖后每周掰除植株叶腋的腋芽1~2次;

步骤八,追肥: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2月中旬、幼苗出齐、苗高5~6cm且具有2~4片小叶时进行追肥,先在行株处开沟或开窝并按每667m2施入2000~2500kg腐熟人畜粪肥,待所述腐熟人畜粪肥风干后盖土;在耙畦清沟后进行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000~1500kg和尿素4~6kg混合均匀后进行根际浇施追肥;在修根后,每20天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000~1500kg和尿素15~20kg混合均匀后在植株旁开沟或开穴施入,且相邻次追肥所开的沟或穴错开,每次追肥后将开沟或开穴产生的土提至畦面,使土壤成弓背形;

步骤九,灌溉: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3~6月,按7~10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度。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沙壤土可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的沙壤土。

优选地,步骤四中,每隔10窝在窝外栽种1~2个所述种根,以备补苗。

优选地,在所述种根的幼苗全部出土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而后用窝外栽种的所述种根出的幼苗进行补苗,补苗后施清淡粪水定根,覆细土填平。

优选地,步骤九中,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灌溉在夜间进行。

优选地,大雨后及时排出田中积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种植简单易行,存活率高、产量高且不易染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附子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地区选择海拔2000m以上、年降雨量800~1400mm、年均气温13.7~16.3℃、日照时数在900~1500h的平原或山区,土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水方便及三年以上未种植过附子的沙壤土或紫色土;

步骤二,整地:将地块反复犁耙、镇压多次,得到细碎疏松、表层平坦的土壤,而后做畦,畦宽60~100cm,排水沟宽20~30cm,之后每亩取基肥干粪3800kg、过磷酸钙45kg和饼肥45kg碎细混合均匀后撒于畦面,再翻入土中;

步骤三,选种:取0.75kg/100个或0.25kg/100个的附子块根作为种根;

步骤四,浸种:栽培前,取50%退菌特或50%多菌灵0.4kg和尿素0.4kg兑水250kg浸泡所述种根2.5h;

步骤四,栽培:每年11~12月对所述种根进行栽培,在整好的畦面中间开两行交错的窝,各行窝的窝距均为16cm,窝深12cm,每个窝内栽入0.75kg/100个的所述种根1个或0.25kg/100个的所述种根2个,且所述种根的绊朝向畦心、芽口向上仰并露出畦面,刨土稳固所述种根,并取开所述排水沟的土覆于每个窝,每个窝覆土厚6cm;

步骤五,耙畦清沟:在附子幼苗出土前,将畦上的大土块和覆土过厚处的土耙到所述排水沟内整细后提到畦面上,并耙理整平所述排水沟,同时清除畦上的杂草;

步骤六,修根:首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cm时进行,首次修根将植株附近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和母根,然后将较小而多余的侧生块根刨掉,每个窝留下母根两侧较大的侧生块根各1个,第一株植株修根完成后,将下一株植株刨开的土覆于第一株植株的窝里,再对下一株植株进行修根,依次修完;二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立夏前后进行,修根方式与首次修根的修根方式相同,并削去植株茎基上新的小块根;

步骤七,打尖和掰芽:在首次修根后7~8天打尖2~3次,每次打尖挑去植株茎顶嫩尖,打尖后每周掰除植株叶腋的腋芽1~2次;

步骤八,追肥: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2月中旬、幼苗出齐、苗高5~6cm且具有2~4片小叶时进行追肥,先在行株处开沟或开窝并按每667m2施入2000kg腐熟人畜粪肥,待所述腐熟人畜粪肥风干后盖土;在耙畦清沟后进行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000kg和尿素4kg混合均匀后进行根际浇施追肥;在修根后,每20天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000kg和尿素15kg混合均匀后在植株旁开沟或开穴施入,且相邻次追肥所开的沟或穴错开,每次追肥后将开沟或开穴产生的土提至畦面,使土壤成弓背形;

步骤九,灌溉: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3~6月,按7~10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度。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沙壤土可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的沙壤土。

优选地,步骤四中,每隔10窝在窝外栽种1~2个所述种根,以备补苗。

优选地,在所述种根的幼苗全部出土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而后用窝外栽种的所述种根出的幼苗进行补苗,补苗后施清淡粪水定根,覆细土填平。

优选地,步骤九中,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灌溉在夜间进行。

优选地,大雨后及时排出田中积水。

实施例2

一种附子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地:地区选择海拔2000m以上、年降雨量800~1400mm、年均气温13.7~16.3℃、日照时数在900~1500h的平原或山区,土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水方便及三年以上未种植过附子的沙壤土或紫色土;

步骤二,整地:将地块反复犁耙、镇压多次,得到细碎疏松、表层平坦的土壤,而后做畦,畦宽60~100cm,排水沟宽20~30cm,之后每亩取基肥干粪4200kg、过磷酸钙55kg和饼肥55kg碎细混合均匀后撒于畦面,再翻入土中;

步骤三,选种:取1.75kg/100个或0.5kg/100个的附子块根作为种根;

步骤四,浸种:栽培前,取50%退菌特或50%多菌灵0.6kg和尿素0.6kg兑水250kg浸泡所述种根3.5h;

步骤四,栽培:每年11~12月对所述种根进行栽培,在整好的畦面中间开两行交错的窝,各行窝的窝距均为18cm,窝深15cm,每个窝内栽入1.75kg/100个的所述种根1个或0.5kg/100个的所述种根2个,且所述种根的绊朝向畦心、芽口向上仰并露出畦面,刨土稳固所述种根,并取开所述排水沟的土覆于每个窝,每个窝覆土厚8cm;

步骤五,耙畦清沟:在附子幼苗出土前,将畦上的大土块和覆土过厚处的土耙到所述排水沟内整细后提到畦面上,并耙理整平所述排水沟,同时清除畦上的杂草;

步骤六,修根:首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cm时进行,首次修根将植株附近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和母根,然后将较小而多余的侧生块根刨掉,每个窝留下母根两侧较大的侧生块根各1个,第一株植株修根完成后,将下一株植株刨开的土覆于第一株植株的窝里,再对下一株植株进行修根,依次修完;二次修根于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立夏前后进行,修根方式与首次修根的修根方式相同,并削去植株茎基上新的小块根;

步骤七,打尖和掰芽:在首次修根后7~8天打尖2~3次,每次打尖挑去植株茎顶嫩尖,打尖后每周掰除植株叶腋的腋芽1~2次;

步骤八,追肥: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2月中旬、幼苗出齐、苗高5~6cm且具有2~4片小叶时进行追肥,先在行株处开沟或开窝并按每667m2施入2500kg腐熟人畜粪肥,待所述腐熟人畜粪肥风干后盖土;在耙畦清沟后进行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500kg和尿素6kg混合均匀后进行根际浇施追肥;在修根后,每20天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以每667m2取人畜粪水1500kg和尿素20kg混合均匀后在植株旁开沟或开穴施入,且相邻次追肥所开的沟或穴错开,每次追肥后将开沟或开穴产生的土提至畦面,使土壤成弓背形;

步骤九,灌溉:在所述种根栽培后次年3~6月,按7~10天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度。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沙壤土可选择前茬为禾本科作物的沙壤土。

优选地,步骤四中,每隔10窝在窝外栽种1~2个所述种根,以备补苗。

优选地,在所述种根的幼苗全部出土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而后用窝外栽种的所述种根出的幼苗进行补苗,补苗后施清淡粪水定根,覆细土填平。

优选地,步骤九中,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灌溉在夜间进行。

优选地,大雨后及时排出田中积水。

实施例1~2的有益效果是种植简单易行,存活率高、产量高且不易染病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