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556阅读:20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施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果桑,是以结果为主,果叶兼用桑树的统称,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和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而且口味鲜美,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其栽培密度为133-222株/亩,行距2-2.5米,株距1.5-2米。

果桑鲜果被称为第三代水果新秀,加工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佳天然绿保健食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果实成熟后口感酸甜适口,既可鲜食,也可速冻或加工成罐头、果汁、果酱、酒、茶,速冻果和加工品市场出口前景广阔。叶片可养蚕或炒茶。毫无疑问,果桑是当前建设生态采摘园的首选项目,也是山区、丘陵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项目之一。

农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就是绿色、安全和放心,本发明针对果桑生长特点和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建立了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果桑整个生长周期大量使用植物秸秆,完全不施用化学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前施肥:

定值前2个月左右,先挖定值沟,沟深6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植物秸秆的使用量为2000-2500公斤/亩,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然后在上覆盖10厘米左右的表土;

(2)定植时施肥:

定植时,在定植沟表土上再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腐熟油枯50-60公斤/亩、腐殖酸铵10-20公斤/亩、腐殖酸钾15-25公斤/亩,与表土混匀;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嫁接桑苗竖直放入定植沟内,并将根系理顺使其向四周伸展,然后培土踩实,填平定植沟,浇一次透水;最后,在埋植物秸秆处每隔1米用钢钎打一个直径3-4厘米的孔洞通气,深度以到达填埋秸秆区域为宜;

(3)定植后施肥:

①定植后的隔年11月中、下旬,在定植行距桑株50厘米两边开沟埋植物秸秆,沟深5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植物秸秆的使用量为2000-2500公斤/亩,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然后在上覆盖20厘米左右表土;最后在埋植物秸秆处每隔1米用钢钎打一个直径3-4厘米的孔洞通气,深度以到达填埋秸秆区域为宜;再隔年的11月上、中旬,在株间距离桑株50厘米两边开沟埋植物秸秆,填埋方式及填埋量同上;以上两种时间段的填埋方式逐年交替进行;

②每年3月上、中旬,距桑株左右30厘米各挖15厘米深,5-8厘米宽,长30厘米的施肥沟,施入腐殖酸铵50-60公斤/亩,腐殖酸钾60-70公斤/亩,施肥后用土盖严施肥沟。

③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明显缺肥症状,按腐殖酸铵5-8公斤/亩+腐殖酸钾5-8公斤/亩兑水浇施,每亩用水1500-2000公斤。

所述植物秸秆包括玉米杆、稻草、麦杆中的一种或几种。

果桑所需养分主要来源于填埋的植物秸秆腐熟后提供的养分,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明显缺肥症状,可按腐殖酸铵5-8公斤/亩+腐殖酸钾5-8公斤/亩兑水从地边浇施,每亩用水1000-2000公斤,整个过程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整个果桑生长周期,主要施用以秸秆为主的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所生产的果桑产品品质更优,更安全。

2、为满足果桑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每年需要2000-2500公斤/亩的植物秸秆,且不需要粉碎,若一个地方大力发展果桑并使用植物秸秆,可有效解决秸秆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每年大量使用植物秸秆,不但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强微生物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主要酶的活性。

4、在一定范围内,桑树的光合产物与二氧化碳浓度成正相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能满足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并不能使其达到最大光合效率,获得最佳产量和质量。秸秆在土壤腐熟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若面积相对集中,可局部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桑果产量,提升桑果品质。若为设施栽培,由于环境相对密闭,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前施肥:

定值前2个月左右,先挖定值沟,沟深6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植物秸秆的使用量为2000-2500公斤/亩,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然后在上覆盖10厘米左右的表土;

(2)定植时施肥:

定植时,在定植沟表土上再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腐熟油枯50-60公斤/亩、腐殖酸铵10-20公斤/亩、腐殖酸钾15-25公斤/亩,与表土混匀;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嫁接桑苗竖直放入定植沟内,并将根系理顺使其向四周伸展,然后培土踩实,填平定植沟,浇一次透水;最后,在埋植物秸秆处每隔1米用钢钎打一个直径3-4厘米的孔洞通气,深度以到达填埋秸秆区域为宜;

(3)定植后施肥:

①定植后的隔年11月中、下旬,在定植行距桑株50厘米两边开沟埋植物秸秆,沟深5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植物秸秆的使用量为2000-2500公斤/亩,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然后在上覆盖20厘米左右表土;最后在埋植物秸秆处每隔1米用钢钎打一个直径3-4厘米的孔洞通气,深度以到达填埋秸秆区域为宜;再隔年的11月上、中旬,在株间距离桑株50厘米两边开沟埋植物秸秆,填埋方式及填埋量同上;以上两种时间段的填埋方式逐年交替进行;

②每年3月上、中旬,距桑株左右30厘米各挖15厘米深,5-8厘米宽,长30厘米的施肥沟,施入腐殖酸铵50-60公斤/亩,腐殖酸钾60-70公斤/亩,施肥后用土盖严施肥沟。

③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明显缺肥症状,按腐殖酸铵5-8公斤/亩+腐殖酸钾5-8公斤/亩兑水浇施,每亩用水1500-2000公斤。

所述植物秸秆包括玉米杆、稻草、麦杆中的一种或几种。

果桑所需养分主要来源于填埋的植物秸秆腐熟后提供的养分,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明显缺肥症状,可按腐殖酸铵5-8公斤/亩+腐殖酸钾5-8公斤/亩兑水浇施,每亩用水1000-2000公斤,整个过程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桑绿色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定植前施肥:定值前2个月左右,先挖定值沟,沟深60厘米,沟宽50厘米,沟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2)定植时施肥:定植时,在定植沟表土上再施腐熟有机肥、腐熟油枯、腐殖酸铵、腐殖酸钾,与表土混匀;(3)定植后施肥:定植后的隔年11月中、下旬,在定植行距桑株50厘米两边开沟埋植物秸秆,用水浇湿秸秆,均匀撒上已经活化的秸秆分解复合菌群;再隔年的11月上、中旬,在株间距离桑株50厘米以相同方式填埋相同数量的植物秸秆。本发明的方法整个果桑生长周期,主要施用以秸秆为主的有机肥料,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

技术研发人员:任迎虹;尹福强;冯鸿;刘铭;刘松青;祁伟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师范学院;西昌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4.17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