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18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智能生态大棚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态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在现在的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棚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现有的大棚温控能力差,自动化水平较低,不能够合理的调节棚内温度和棚内透光率,并且保温效果差,棚内的空气流通性不好,对地下水源的利用不够,不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源带来的温差,合理的控制棚内的温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生态大棚,结构新颖,能够合理智能的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和棚内的透光率。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智能生态大棚,包括棚体,棚体主要由支撑框架构成,支撑框架外覆膜,支撑框架的顶部为层状结构,自上向下依次设置遮阳层、保温被层、真空层、内遮阴层以及玻璃层;大棚的两侧设置环流风机,大棚的中部设置温控风机,大棚的下部开有两口地下水井,两口地下水井可以通过地下水通道进行循环,大棚的两侧设置多排房屋,房屋的一旁设置鱼池,大棚的内部还设置地上水箱。

进一步优选,所述遮阳层采用塑料纤维制成,真空层采用两层塑料膜设置而成,玻璃层采用玻璃制成,内遮阴层主要采用遮阴帘子。

进一步优选,温控风机包括电机,电机的旋转轴上安装叶轮,电机的后侧设置雾化网,雾化网的一侧设置多条细管路,细管路上设置多个毛细孔,多条细管路均与设置在温控风机一端的主管路相连通,地下水井外接冷水管路,冷水管路与主管路相连通,地上水箱外接暖水管路,暖水管路与主管路相连通,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水泵,暖水管路和冷水管路上分别设置通断阀,暖水管上还设置有加热器。

进一步优选,雾化网上设置多个网孔,暖水管路和冷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优选,房屋的顶部设置屋顶,屋顶倾斜设置,屋顶的上部开有多条凹槽,凹槽的上部设置上部水槽,凹槽的底部设置下部水槽,上部水槽外接进水管,下部水槽外接出水管。

进一步优选,棚体的内部还设置滑杆,滑杆外部套接滑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了地下水的低温,智能的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空气流通度,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

2、在棚内构建房屋,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地下、地上水源给房屋降温,湿润空气;

3、两口井之间通过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流入鱼池后,进行升温,升温后的水可以用来浇灌植物,也可用作湿润空气;

4、棚内水流较多,白天吸热,晚上放热,调节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布局示意图;

图4本发明屋顶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温控风机用水示意图;

图6本发明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体;2、滑钩;3、温控风机;4、地下水井;5、环流风机;6、滑杆;7、层状结构;8、遮阳层;9、保温被层;10、真空层;11、内遮阴层;12、玻璃层;13、鱼池;14、屋顶;15、进水管;16、上部水槽;17、凹槽;18、出水管;19、下部水槽;20、地上水箱;21、暖水管路;22、加热器;23、通断阀;24、主管路;25、叶轮;26、细管路;27、水泵;28、冷水管路;29、雾化网;30、电机;31、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智能生态大棚,包括棚体1,棚体1主要由支撑框架构成,支撑框架外覆膜,支撑框架的顶部为层状结构7,自上向下依次设置遮阳层8、保温被层9、真空层10、内遮阴层11以及玻璃层12,所述遮阳层8采用塑料纤维制成,真空层10采用两层塑料膜设置而成,保温隔热,玻璃层12采用玻璃制成,内遮阴层11主要采用遮阴帘子,遮阳层8、保温被层9、内遮阴层11都可以通过电动机进行控制卷收,玻璃层12上可以盛放营养液,用以种植植物,供人们观赏其根部,大棚的两侧设置环流风机5,大棚的中部设置温控风机3,环流风机5和温控风机3共同带动大棚内的空气流动,大棚的下部开有两口地下水井4,两口地下水井4可以通过地下水通道进行循环,大棚的两侧设置多排房屋,房屋的一旁设置鱼池13,大棚的内部还设置地上水箱20。

如图5-6所示,温控风机3包括电机30,电机30的旋转轴上安装叶轮25,电机30的后侧设置雾化网29,雾化网29上设置多个网孔,雾化网29的一侧设置多条细管路26,细管路26上设置多个毛细孔,多条细管路26均与设置在温控风机3一端的主管路24相连通,地下水井4外接冷水管路28,冷水管路28与主管路24相连通,地上水箱20外接暖水管路21,暖水管路21与主管路24相连通,所述主管路24上设置水泵27,暖水管路21和冷水管路28上分别设置通断阀23,暖水管上还设置有加热器22。

其中,暖水管路21和冷水管路28上分别设置流量控制阀,可以分别控制冷水管路28和暖水管路21的流量,进而控制主管路24内水流的温度;使用时,当棚内温度较高,可以单独的使用冷水管路28的水进行降温增湿,当棚内温度较低时,可以单独的使用暖水管路21的水,并使用加热器22辅助加热的方式进行升温增湿;风机外加防护罩31,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4所示,房屋的顶部设置屋顶14,屋顶14倾斜设置,屋顶14的上部开有多条凹槽17,凹槽17的上部设置上部水槽16,凹槽17的底部设置下部水槽19,上部水槽16外接进水管15,下部水槽19外接出水管18。

使用时,进水管15既可以接地下水井4内的水,对房屋进行降温,也可以接鱼池13内的水,提高房屋内的湿润度,水流经上部水槽16流入凹槽17内,最后经下部水槽19进行汇流,由出水管18排出,排出后的水可以浇灌植物。

其中,棚体1的内部还设置滑杆6,滑杆6外部套接滑钩2,滑钩2可以在滑杆6上滑动,滑钩2上装载灌溉水管,灌溉水管上装载喷头,可以对植物进行灌溉,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整个大棚内两口地下水井4可以进行地下循环保持水温,地下水井4内的水可以通过管路流入环流风机5、屋顶14、鱼池13、灌溉植物等,充分的利用了地下水的低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态大棚,包括棚体,棚体主要由支撑框架构成,支撑框架外覆膜,支撑框架的顶部为层状结构,自上向下依次设置遮阳层、保温被层、真空层、内遮阴层以及玻璃层;大棚的两侧设置环流风机,大棚的中部设置温控风机,大棚的下部开有两口地下水井,两口地下水井可以通过地下水通道进行循环,大棚的两侧设置多排房屋,房屋的一旁设置鱼池,大棚的内部还设置地上水箱;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地下水的低温,智能的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空气流通度,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苏付标;苏腾飞;苏一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苏氏园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5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