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77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大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由于大棚都是在户外搭建并使用,时间久了,在大棚顶部会积累尘土、杂物,尤其在冬天下雪时,雪会积累在大棚顶上,大棚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塑料薄膜被尘土、杂物覆盖而将导致塑料薄膜的透光度降低,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大棚内植物的日照需求,而且大棚的稳定性降低,可能会孙华;而目前对于大棚顶部塑料薄膜表面的除尘方式还较为单一,多是通过人力进行除尘,工作效率低,除尘效果不够理想。

在公开号cn204350736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农业大棚除尘设备,在大棚主体的顶部通过架设可移动的支架安装除尘设备,除尘设备为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和垃圾收纳室,所述支架顶部安装供电电源。该农业大棚除尘设备通过在大棚顶部架设可移动吸尘装置的方式,能够有效清除附着在大棚顶部塑料薄膜上的尘屑,保证了塑料薄膜的透光度,进而满足了大棚内植物的日照需求,且实现了自动除尘,工作效率高,达到了理想的除尘效果;但不能有效地除雪,而且垃圾收纳室内的垃圾难以处理,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除去大棚顶部的灰尘,尤其是雪,还能给大棚降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大棚呈框架结构且包括多个竖杆和多个横杆,所述多个横杆上方设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两侧均设有多个弧形杆,弧形杆一端铰接在横杆端头上且另一端贴在安装板侧面上;

安装板顶端设有安装块,安装块顶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内部设有穿线管和输水管,输水管一端与喷头连接,喷头对准弧形杆顶面。

作为优选,弧形杆和竖杆表面设有大棚薄膜。

作为优选,安装板两侧均设有凸条,所述弧形杆另一端压在凸条上。

作为优选,安装块两侧从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且不阻碍弧形杆的转动。

作为优选,输水管与大棚储水装置内的水泵连接。

作为优选,弧形杆通过连接杆组装成两种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多个第一盖板和多个第二盖板依次分布。

作为优选,第一盖板两侧均设有容置腔,与第一盖板相邻的两个第二盖板的一端分别卡在容置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设有凸块,凸块卡接在容置腔内的卡槽内。

本发明能有效地除去大棚顶部的灰尘,为大棚降温,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通过喷头内向弧形杆上的大棚薄膜喷头,能有效地清洗大棚顶部的灰尘,另外,喷洒水能有效地给大棚降温;

(2)、弧形杆组装成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以转动打开,既可以将大棚顶部的灰尘倒下,又可以为大棚内通气;

(3)、结构稳定:凸条的设置能有效支撑弧形杆,保证弧形杆的稳定性;凸块的设置能增加第二盖板和第一盖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安装块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的安装块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

110、竖杆;120、横杆;130、安装板;131、凸条;1311、排水槽;1312、限位块;140、弧形杆;150、安装块;160、太阳能电池板;170、穿线管;180、输水管;190、喷头;210、第一盖板;211、容置腔;220、第二盖板;221、凸块;230、大棚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大棚呈框架结构且包括多个竖杆110和多个横杆120,所述多个横杆120上方设有一安装板130,安装板130两侧均设有多个弧形杆140,弧形杆140一端铰接在横杆120端头上且另一端贴在安装板130侧面上;

安装板130顶端设有安装块150,安装块150顶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60且内部设有穿线管170和输水管180,输水管180一端与喷头190连接,喷头190对准弧形杆140顶面。

通过喷头190内向弧形杆140上的大棚薄膜230喷头,能有效地清洗大棚顶部的灰尘,尤其是雪,当除雪时可使用热水,另外,喷洒水也能给大棚降温;弧形杆140可以转动打开,既可以将大棚顶部的灰尘倒下,又可以为大棚内通气;太阳能电池板160利用太阳能为大棚内部供电,线缆通过穿线管170穿入到大棚内部,十分节约能源。

本实施例中,弧形杆140和竖杆110表面设有大棚薄膜230。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30两侧均设有凸条131,所述弧形杆140另一端压在凸条131上。

凸条131的设置能有效支撑弧形杆140,保证弧形杆14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50两侧从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且不阻碍弧形杆140的转动。

安装块150两侧从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的结构能有效地防雨,防止雨水从弧形杆140和安装板130之间的间隙流入。

本实施例中,输水管180与大棚储水装置内的水泵连接。

本实施例中,弧形杆140通过连接杆组装成两种盖板: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多个第一盖板210和多个第二盖板220依次分布。

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的设置,便于弧形杆140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10两侧均设有容置腔211,与第一盖板210相邻的两个第二盖板220的一端分别卡在容置腔211内。

容置腔211和第二盖板220一端的卡接能增加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也能有效地防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220的一端设有凸块221,凸块221卡接在容置腔211内的卡槽内。

凸块221的设置能增加第二盖板220和第一盖板210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能除尘和降温的蔬菜大棚,大棚呈框架结构且包括多个竖杆110和多个横杆120,所述多个横杆120上方设有一安装板130,安装板130两侧均设有多个弧形杆140,弧形杆140一端铰接在横杆120端头上且另一端贴在安装板130侧面上;

安装板130顶端设有安装块150,安装块150顶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60且内部设有穿线管170和输水管180,输水管180一端与喷头190连接,喷头190对准弧形杆140顶面。

本实施例中,弧形杆140和竖杆110表面设有大棚薄膜230。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30两侧均设有凸条131,所述弧形杆140另一端压在凸条131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50两侧从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且不阻碍弧形杆140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输水管180与大棚储水装置内的水泵连接。

本实施例中,弧形杆140通过连接杆组装成两种盖板: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20,多个第一盖板210和多个第二盖板220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10两侧均设有容置腔211,与第一盖板210相邻的两个第二盖板220的一端分别卡在容置腔21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220的一端设有凸块221,凸块221卡接在容置腔211内的卡槽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凸条131的一侧设有排水槽1311,排水槽1311一侧面与安装板130一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排水槽1311槽口处设有限位块1312,限位块1312卡在弧形杆140内。

通过排水槽1311和限位块1312的设置,使得从弧形杆140与安装板130之间缝隙内的水不易流入到大棚内,而是流入到排水槽1311内,再流入到特定区域,限位块1312还能起到加强弧形杆140稳定性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