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繁育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orientalis)的人工繁育方法,以及东方平腹小蜂在防治林木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属同翅目homoptera蜡蝉科fulgoridae,别名蝽皮蜡蝉、斑衣、樗鸡、红娘子等。主要危害臭椿ailanthusaltissima、香椿toonasinensis、苦楝meliaazedarach、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杨populussp.、柳salixsp.、葡萄vitisvinifera和苹果malussp.等多种林木和果树。在我国分布广泛,为我国本土害虫,因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其在我国只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近年来,斑衣蜡蝉在我国的葡萄种植园的危害呈现加重的趋势。斑衣蜡蝉在上世纪30年代传入韩国,但并未发生大的危害,近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天敌缺乏,其在韩国逐渐爆发成灾,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成为韩国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
平腹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旋小蜂科(eupelmidae)平腹小蜂属(anatatus),我国已记录的寄生森林害虫的平腹小蜂约10种,我国目前有四种平腹小蜂研究和生物防治利用较多,分别为:白附平腹小蜂(anatatusalbitarsis)、舞毒蛾平腹小蜂(anatatusjaponicus)、黄纹卵平腹小蜂(anatatussp.)、双斑平腹小蜂(anatatussp.)。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orientalis)是我们团队发现的平腹小蜂属的新种。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林木害虫天敌的新品种的发现、人工繁育等研究,之前已就部分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例如cn201510359085.7、cn201510359064.5等,也发表过相关论文,例如《斑衣蜡蝉及其卵寄生蜂研究》。我们团队尝试对东方平腹小蜂进行人工繁育,以期望扩大斑衣蜡蝉的生物天敌范围。目前现有技术中平腹小蜂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利用寄主卵(天然的、人工的)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繁殖效率不是很理想,我们团队结合前人在平复小峰繁育上的经验,大胆尝试,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发现特定温度、湿度的变化能够提高东方平腹小蜂的繁育效果,经过大量研究、不断完善,进而完成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繁育东方平腹小蜂的方法,以及东方平腹小蜂在防治林木害虫中的应用,以通过采用人工繁育的方法繁育东方平腹小蜂成虫并进行储存,以便将其应用在防治林木害虫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东方平腹小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柞蚕卵平铺到培养皿中,然后接入健康且经过交配的东方平腹小蜂雌蜂,所述东方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的数量比为1:10,同时饲喂蜂蜜水;
(2)将培养皿放在20-21℃,相对湿度5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1-2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4-25℃,相对湿度60%,培养1-2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7℃,相对湿度65%,培养3-4天,待东方平腹小蜂产卵后,将被寄生的柞蚕卵从人工气候箱中取出,然后进行挑选、备用。;
优选地,将被东方平腹小蜂寄生的柞蚕卵置于温度为6-10℃,湿度为30-40%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储存,且储存时间不超过90天;
本发明还揭示了东方平腹小蜂在防治林木害虫中的应用,在林木害虫的卵期,将本发明变温变湿繁育的被东方平腹小蜂寄生的柞蚕卵从人工气候箱中取出,运送至林间,选择温度高于20℃的晴天或者阴天释放,释放时将所述柞蚕卵粘贴在纸片上,将纸片悬挂于植物的主干;
优选地,东方平腹小蜂释放前调查害虫虫口密度;
优选地,在林间释放被寄生的柞蚕卵时,所述被寄生的柞蚕卵与害虫的数量比1:10-20;
优选地,在被东方平腹小蜂寄生的柞蚕卵释放后的30天内,通过随机抽取部分受害植物,采集部分害虫的卵块,带回室内培养,至东方平腹小蜂羽化,统计寄生率;
优选地,所述林木害虫为斑衣蜡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柞蚕卵作为东方平腹小蜂的替代寄主,采用变温变湿的繁殖条件,使得东方平腹小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繁育的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1、试验方法:(试验重复三次)
(1)将柞蚕卵平铺到培养皿中,然后接入健康且经过交配的东方平腹小蜂雌蜂,所述东方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的数量比为1:10,同时饲喂蜂蜜水;
(2)将培养皿放在20℃,相对湿度5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2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4℃,相对湿度60%,培养2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7℃,相对湿度65%,培养3天,待东方平腹小蜂产卵后,将被寄生的柞蚕卵从人工气候箱中取出,然后进行挑选、备用;
(3)选用15个30cm×30cm×20cm的白色塑料盒,每盒内均放入5段有斑衣蜡蝉卵块的臭椿树木段,将步骤(2)中被寄生的柞蚕卵放入塑料盒,所述被寄生的柞蚕卵与斑衣蜡蝉卵的数量比1:10;
(4)平行对照设置,将柞蚕卵分别替换成米蛾卵、玉米螟卵,然后分别重复上述步骤(1)、(2)、(3),获得对照1(米蛾卵),对照2(玉米螟卵);
(5)将步骤(3)的塑料盒放入25℃,相对湿度75%的人工培养箱中,8-10天后取斑衣蜡蝉卵块置于培养皿中,并置于人工培养箱(温度25℃,相对湿度75%)中培养30天左右,待斑衣蜡蝉卵孵化或者寄生蜂羽化。统计寄生率。
表1不同寄主繁殖的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率
表1的数据表明,本发明繁殖寄主的选择使得繁殖得到的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效果显著增强,优于现有技术。
2、试验方法:(试验重复三次)
(1)将柞蚕卵平铺到培养皿中,然后接入健康且经过交配的东方平腹小蜂雌蜂,所述东方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的数量比为1:10,同时饲喂蜂蜜水;
(2)将培养皿放在21℃,相对湿度5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1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5℃,相对湿度60%,培养2天;再将人工气候箱中的温度调节为27℃,相对湿度65%,培养3天,待东方平腹小蜂产卵后,将被寄生的柞蚕卵从人工气候箱中取出,然后进行挑选、备用;
(3)选用15个30cm×30cm×20cm的白色塑料盒,每盒内均放入5段有斑衣蜡蝉卵块的臭椿树木段,将步骤(2)中被寄生的柞蚕卵放入塑料盒,所述被寄生的柞蚕卵与斑衣蜡蝉卵的数量比1:10;
(4)平行对照设置,调整步骤(2)中的繁殖条件,将温度调整为25℃,相对湿度70%,恒温恒湿繁殖,其他条件不变,获得对照3;
调整步骤(2)中的繁殖条件,将温度调整为22℃,相对湿度60%,恒温恒湿繁殖,其他条件不变,获得对照4;
(5)将步骤(3)的塑料盒放入25℃,相对湿度75%的人工培养箱中,7-10天后取斑衣蜡蝉卵块置于培养皿中,并置于人工培养箱(温度25℃,相对湿度75%)中培养30天左右,待斑衣蜡蝉卵孵化或者寄生蜂羽化。统计寄生率。
表2不同繁殖条件的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率
表2的数据表明,本发明繁殖条件的选择能够显著提东方平腹小蜂对斑衣蜡蝉卵的寄生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或改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