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09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含有丰富的糖类,还含有维生素、苹果酸、柠檬酸、蛋白质、脂肪、食物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等,有益健康,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果树之一,我国是柑橘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栽培橘树,薪火相传繁衍至今,柑橘栽培面积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性喜温暖湿润,有大水体增温的地域可向北推进到北纬45°,柑橘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生活中,皇帝柑又称皇帝柑,乃橙与橘的自然杂交种,具有橙与橘的双重优点,皮薄肉脆,色清淡,无渣少核,入口清甜爽滑,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皇帝柑的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如何提高皇帝柑果肉的品质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各个步骤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种苗成活率高,收获的皇帝柑果形端正、果色鲜亮、果肉水分足。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种植地中加入腐殖质土,深翻土地,调节ph为5.5~6.5,以行数开挖种植穴,编号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奇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一一对应,偶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也一一对应,且奇数行与偶数行的种植穴错位设置;步骤二、在每个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其厚度不超过种植穴深度的五分之三,其中,底肥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a、将12~17重量份的螺蛳壳、8~13重量份的花蛤壳、5~10重量份的木薯秸秆、3~6重量份的红豆草分别粉碎,再与6~12重量份的啤酒槽、2~4重量份的碳酸氢钠、4~7重量份的木霉菌粉、8~11重量份的米曲霉孢子粉共同放入发酵罐中,加入淘米水,控制温度为65~70℃,发酵13天后,向发酵罐中加入浓度为0.001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6.0,控制发酵温度为33~35℃,继续发酵2天,得到发酵物,备用;b、将18~25重量份的竹子渣、10~15重量份的甘蔗渣、8~13重量份的茶叶渣、11~15重量份的木屑、10~17重量份的草炭腐植酸、11~15重量份的芦荟汁混合均匀,通过滚圆法制得球形物,其中球形物的直径为3cm;c、将7~11重量份的多孔陶粒、3~5重量份的磁石颗粒、6~9重量份的珊瑚礁颗粒、4~6重量份的硒矿粉、5~7重量份的冶金渣粉与发酵物、球形物混合均匀,制得底肥;步骤三、种植前1~2天对已经施有底肥的种植穴进行浇水润湿,选择苗高0.6m以上,具有3~4条分枝的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内,覆土固定,并埋入活蚯蚓;步骤四、将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一个月后,兑水浇施提苗肥,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包括:氮磷钾复合肥10~15份、碳酸铵6~8份、硼酸1~2份、钼酸钠4~6份,硫酸锌0.5~1份、陈皮粉7~10份,花生壳粉8~12份,黄腐酸5~9份、赤霉素1~1.5份、茶多酚1~2份;步骤五、浇施提苗肥45天后喷施一次叶面肥,此后每隔4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是将柠檬酸、苹果酸、甲叉琥珀酸、蛇床子、复硝酚钠、萘乙酸钠以重量比为3:3:4:2:2:5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中制成;步骤六、当皇帝柑种苗长至2m高时,在偶数行的相邻两个种植穴之间安放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设在支撑杆上的半球形底座、第一反光体、第二反光体、第三反光体,其中,支撑杆的下端部为锥状结构,半球形底座的球面朝上,第一反光体、第二反光体、第三反光体均为椭球体,支撑杆从半球形底座的中心,沿第一反光体、第二反光体、第三反光体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半球形底座的球面与第一反光体、第二反光体、第三反光体的表面均贴覆锡箔纸;步骤七、待皇帝柑果实成熟后进行收获。优选的是,步骤四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4。优选的是,浇施提苗肥半个月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4%的波尔多液。优选的是,所述半球形底座的半径、第一反光体的长轴长度、第二反光体的长轴长度、第三反光体的长轴长度的比依次为2:4:2:1。优选的是,所述反光装置安装好后的高度不低于2.5m。优选的是,冶金渣粉为高炉渣和电炉渣的混合物。优选的是,种植穴的大小为1.0m×1.0m×1.0m,每一行内的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行的种植穴的间距为0.6m。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以行数开挖种植穴,使奇数行与偶数行的种植穴错位设置,在种植地形成彼此交错的种植穴,给予皇帝柑种苗足够的生长空间,后期种苗长大后,整棵皇帝柑果树依然能够充分的吸收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利于营养及能量的累积,使得皇帝柑果树生长茂盛,挂果量增多。本发明在每个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底肥中的发酵物含有螺蛳壳、花蛤壳等壳类,木薯秸秆、红豆草等植物,又与啤酒槽、碳酸氢钠、木霉菌粉、米曲霉孢子粉等混合发酵,使得发酵物质地疏松,与球形物等混合,使得底肥包含多种形态的物质,为皇帝柑种苗提供富有营养且具有疏松空隙的底层生长空间,易于皇帝柑种苗的根系自由舒展,同时,底肥中的发酵物为无定型状态,其最易于先被皇帝柑种苗吸收,而球形物为实心球体,其营养被分解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伴随皇帝柑种苗生长直至全部被吸收,而多孔陶粒、磁石颗粒、珊瑚礁颗粒、硒矿粉、冶金渣粉等能够为根系储存部分水分,促进根系吸收底肥的养分。因此,施加底肥后的皇帝柑种苗短时间内即可成活,且成活率高,收获的果实水分多。本发明在皇帝柑种植地安放反光装置,该反光装置主要通过第一反光体、第二反光体、第三反光体对太阳光进行漫反射,将光线反射至四周的皇帝柑果树上,且由于皇帝柑果树后期生长茂盛,使得越靠近地面的枝叶月被遮挡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加入反光装置,可将透过缝隙射入果树间距的光进行二次漫反射,再次投向果树,提升了果树枝叶光合作用的效率,当皇帝柑结果后,增加光合作用产物的累积,使得收获的皇帝柑果形端正、果色鲜亮,果肉水分足。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反光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轴向”、“径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种植地中加入腐殖质土,深翻土地,调节ph为5.5:,以行数开挖种植穴,编号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奇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一一对应,偶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也一一对应,且奇数行与偶数行的种植穴错位设置;步骤二、在每个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其厚度不超过种植穴深度的五分之三,其中,底肥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a、将12重量份的螺蛳壳、8重量份的花蛤壳、5重量份的木薯秸秆、3重量份的红豆草分别粉碎,再与6重量份的啤酒槽、2重量份的碳酸氢钠、4重量份的木霉菌粉、8重量份的米曲霉孢子粉共同放入发酵罐中,加入淘米水,控制温度为65℃,发酵13天后,向发酵罐中加入浓度为0.001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6.0,控制发酵温度为33℃,继续发酵2天,得到发酵物,备用;b、将18重量份的竹子渣、10重量份的甘蔗渣、8重量份的茶叶渣、11重量份的木屑、10~17重量份的草炭腐植酸、11~15重量份的芦荟汁混合均匀,通过滚圆法制得球形物,其中球形物的直径为3cm;c、将7重量份的多孔陶粒、3重量份的磁石颗粒、6重量份的珊瑚礁颗粒、4重量份的硒矿粉、5重量份的冶金渣粉与发酵物、球形物混合均匀,制得底肥;步骤三、种植前1~2天对已经施有底肥的种植穴进行浇水润湿,选择苗高0.6m以上,具有3~4条分枝的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内,覆土固定,并埋入活蚯蚓;步骤四、将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一个月后,兑水浇施提苗肥,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包括:氮磷钾复合肥10份、碳酸铵6份、硼酸1份、钼酸钠4份,硫酸锌0.5份、陈皮粉7份,花生壳粉8份,黄腐酸5份、赤霉素1份、茶多酚1份;步骤五、浇施提苗肥45天后喷施一次叶面肥,此后每隔4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是将柠檬酸、苹果酸、甲叉琥珀酸、蛇床子、复硝酚钠、萘乙酸钠以重量比为3:3:4:2:2:5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中制成;步骤六、当皇帝柑种苗长至2m高时,在偶数行的相邻两个种植穴之间安放反光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设在支撑杆9上的半球形底座8、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其中,支撑杆9的下端部为锥状结构,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朝上,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均为椭球体,支撑杆9从半球形底座8的中心,沿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与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表面均贴覆锡箔纸;步骤七、待皇帝柑果实成熟后进行收获。其中:步骤四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4。浇施提苗肥半个月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4%的波尔多液。所述半球形底座8的半径、第一反光体1的长轴长度、第二反光体2的长轴长度、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长度的比依次为2:4:2:1。所述反光装置安装好后的高度不低于2.5m。冶金渣粉为高炉渣和电炉渣的混合物。种植穴的大小为1.0m×1.0m×1.0m,每一行内的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行的种植穴的间距为0.6m。<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种植地中加入腐殖质土,深翻土地,调节ph为6.0,以行数开挖种植穴,编号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奇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一一对应,偶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也一一对应,且奇数行与偶数行的种植穴错位设置;步骤二、在每个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其厚度不超过种植穴深度的五分之三,其中,底肥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a、将15重量份的螺蛳壳、11重量份的花蛤壳、7重量份的木薯秸秆、4重量份的红豆草分别粉碎,再与10重量份的啤酒槽、3重量份的碳酸氢钠、6重量份的木霉菌粉、9重量份的米曲霉孢子粉共同放入发酵罐中,加入淘米水,控制温度为68℃,发酵13天后,向发酵罐中加入浓度为0.001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6.0,控制发酵温度为34℃,继续发酵2天,得到发酵物,备用;b、将22重量份的竹子渣、13重量份的甘蔗渣、11重量份的茶叶渣、12重量份的木屑、14重量份的草炭腐植酸、12重量份的芦荟汁混合均匀,通过滚圆法制得球形物,其中球形物的直径为3cm;c、将10重量份的多孔陶粒、4重量份的磁石颗粒、7重量份的珊瑚礁颗粒、5重量份的硒矿粉、6重量份的冶金渣粉与发酵物、球形物混合均匀,制得底肥;步骤三、种植前1~2天对已经施有底肥的种植穴进行浇水润湿,选择苗高0.6m以上,具有3~4条分枝的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内,覆土固定,并埋入活蚯蚓;步骤四、将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一个月后,兑水浇施提苗肥,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包括:氮磷钾复合肥12份、碳酸铵7份、硼酸1份、钼酸钠5份,硫酸锌0.7份、陈皮粉8份,花生壳粉10份,黄腐酸7份、赤霉素1.2份、茶多酚2份;步骤五、浇施提苗肥45天后喷施一次叶面肥,此后每隔4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是将柠檬酸、苹果酸、甲叉琥珀酸、蛇床子、复硝酚钠、萘乙酸钠以重量比为3:3:4:2:2:5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中制成;步骤六、当皇帝柑种苗长至2m高时,在偶数行的相邻两个种植穴之间安放反光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设在支撑杆9上的半球形底座8、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其中,支撑杆9的下端部为锥状结构,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朝上,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均为椭球体,支撑杆9从半球形底座8的中心,沿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与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表面均贴覆锡箔纸;步骤七、待皇帝柑果实成熟后进行收获。其中:步骤四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4。浇施提苗肥半个月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4%的波尔多液。所述半球形底座8的半径、第一反光体1的长轴长度、第二反光体2的长轴长度、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长度的比依次为2:4:2:1。所述反光装置安装好后的高度不低于2.5m。冶金渣粉为高炉渣和电炉渣的混合物。种植穴的大小为1.0m×1.0m×1.0m,每一行内的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行的种植穴的间距为0.6m。<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皇帝柑果肉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种植地中加入腐殖质土,深翻土地,调节ph为6.5,以行数开挖种植穴,编号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奇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一一对应,偶数行的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也一一对应,且奇数行与偶数行的种植穴错位设置;步骤二、在每个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其厚度不超过种植穴深度的五分之三,其中,底肥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得:a、将17重量份的螺蛳壳、13重量份的花蛤壳、10重量份的木薯秸秆、6重量份的红豆草分别粉碎,再与12重量份的啤酒槽、4重量份的碳酸氢钠、7重量份的木霉菌粉、11重量份的米曲霉孢子粉共同放入发酵罐中,加入淘米水,控制温度为70℃,发酵13天后,向发酵罐中加入浓度为0.001mol/l的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值调节至6.0,控制发酵温度为35℃,继续发酵2天,得到发酵物,备用;b、将25重量份的竹子渣、15重量份的甘蔗渣、13重量份的茶叶渣、15重量份的木屑、17重量份的草炭腐植酸、15重量份的芦荟汁混合均匀,通过滚圆法制得球形物,其中球形物的直径为3cm;c、将11重量份的多孔陶粒、5重量份的磁石颗粒、9重量份的珊瑚礁颗粒、6重量份的硒矿粉、7重量份的冶金渣粉与发酵物、球形物混合均匀,制得底肥;步骤三、种植前1~2天对已经施有底肥的种植穴进行浇水润湿,选择苗高0.6m以上,具有3~4条分枝的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内,覆土固定,并埋入活蚯蚓;步骤四、将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一个月后,兑水浇施提苗肥,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包括:氮磷钾复合肥15份、碳酸铵8份、硼酸2份、钼酸钠6份,硫酸锌1份、陈皮粉10份,花生壳粉12份,黄腐酸9份、赤霉素1.5份、茶多酚2份;步骤五、浇施提苗肥45天后喷施一次叶面肥,此后每隔45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是将柠檬酸、苹果酸、甲叉琥珀酸、蛇床子、复硝酚钠、萘乙酸钠以重量比为3:3:4:2:2:5加入1000重量份的水中制成;步骤六、当皇帝柑种苗长至2m高时,在偶数行的相邻两个种植穴之间安放反光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设在支撑杆9上的半球形底座8、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其中,支撑杆9的下端部为锥状结构,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朝上,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均为椭球体,支撑杆9从半球形底座8的中心,沿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方向贯穿设置,半球形底座8的球面与第一反光体1、第二反光体2、第三反光体3的表面均贴覆锡箔纸;步骤七、待皇帝柑果实成熟后进行收获。其中:步骤四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4。浇施提苗肥半个月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4%的波尔多液。所述半球形底座8的半径、第一反光体1的长轴长度、第二反光体2的长轴长度、第三反光体3的长轴长度的比依次为2:4:2:1。所述反光装置安装好后的高度不低于2.5m。冶金渣粉为高炉渣和电炉渣的混合物。种植穴的大小为1.0m×1.0m×1.0m,每一行内的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1.5m,相邻两行的种植穴的间距为0.6m。<对比试验>对比例1:步骤一中,在种植地中加入腐殖质土,深翻土地,调节ph为6.0,以行数开挖种植穴,相邻两行的种植穴一一对应;步骤二中,在种植穴底部施加普通氮磷钾复合肥,其余参数及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2:步骤六中采用普通的反光板进行反光,其余参数及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3:步骤五中的叶面肥由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尿素、硼砂混合而成,其余参数及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在同一地区,同时按照实施例2、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的方法分别对100株皇帝柑种苗进行培育:记录实施例2与对比例1中的每一株皇帝柑种苗植入种植穴后长出第一片新叶叶芽的时间,计算各自的平均出芽时间,30天后记录皇帝柑种苗的成活株数,计算其成活率,如表1所示;表1平均出芽时间及成活率平均出芽时间成活率实施例28天95%对比例115天87%待皇帝柑第一次成熟后,分别收获实施例2、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的皇帝柑,分别随机抽取并称量10株皇帝柑果树收获的皇帝柑,计算一株皇帝柑果树的平均挂果量,同时,分别从收获的皇帝柑中随机选择50个皇帝柑,剥皮后,称量总重量,然后分别将已经剥皮的皇帝柑置于同一条件下烘干相同的时间后,再次称量总重量,由此计算一个皇帝柑的果肉的平均含水量,如表2所示;表2平均挂果量及果肉的平均含水量此外,50名志愿者对按照实施例2、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收获的皇帝柑进行感官评价,每一位志愿者共收到四个皇帝柑(四个皇帝柑分别是实施例2、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中的各一个皇帝柑),对皇帝柑的外观、口感进行评价,统计评价结果:96%的志愿者认为实施例2的皇帝柑果形端正,果色橙黄、有光泽,果肉脆嫩,清甜爽口;84%的志愿者认为对比例1的皇帝柑果形歪,果色暗、无光泽,果肉干涩、有渣,略酸;90%的志愿者认为对比例2的皇帝柑果形略歪,果色暗、基本没光泽,果肉干涩,清甜;92%的志愿者认为对比例3的皇帝柑果形端正,果色橙黄、有光泽,果肉略干涩,略酸。通过表1、表2以及对志愿者的感官评价统计可知,本发明的皇帝柑的种植方法,以错位的方式开挖种植穴,有效缩减了皇帝柑种植的株距和行距,不仅提高了皇帝柑单位土地内的种植数量,而且使得种植后的皇帝柑能够最大程度的接收太阳光,促进光合作用,在种植穴底部施加底肥,皇帝柑种苗短时间内即可成活,且成活率高,在种植地安放反光装置,可将透过缝隙射入果树间距的光进行二次漫反射,将光线反射至四周的皇帝柑果树上,提升了果树枝叶光合作用的效率,使得收获的皇帝柑果形端正、果色鲜亮,果肉水分足。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