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蛉幼虫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01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植物保护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昆虫释放器,具体涉及一种草蛉幼虫释放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中国有记载的有15属约近百种,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想要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增强我们的体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草蛉是昆虫纲脉翅目中的一个大科,种类繁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松蚜、柳蚜、桃蚜、梨蚜等各类蚜虫及松干蚧的重要天敌昆虫,对森林苗圃果园农田中的蚜虫、疥壳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

然而,现有的释放器只是简单的敞开式容器,鸟类、爬行类小动物容易进入释放器内捕食草蛉等昆虫天敌,难以达到对昆虫天敌尽可能多释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蛉幼虫的释放器,根据草蛉幼虫向上、向光的特性,保证释放器中全部草蛉幼虫能够得到释放。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草蛉幼虫释放器,包括一底部容器、释放容器以及防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容器为上方敞口的圆柱形容器,所述底部容器内装有水,在所述底部容器的侧壁上部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为对称的至少两个,所述释放容器在所述底部容器的上方且在所述防雨盖的下方,所述释放容器的底板由底部容器开口处的四块支撑板固定连接,吸水芯的一端在所述底部容器的底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释放容器的底板露出一部分在所述释放容器内,草蛉幼虫放置在所述释放容器内,所述释放容器底部还放置有培养基质,所述释放容器的侧壁以及顶板上设置有若干根释放管,所述释放管向上延伸,其另一端端口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防雨盖的内侧壁上,所述释放管为透明塑料管,所述防雨盖顶部有挂钩,所述防雨盖与释放容器之间有两根支撑杆,在所述释放容器侧壁上有一放虫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u型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容器和所述释放器由塑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释放器外包裹一层遮光布。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释放管与所述释放容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为4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发明的释放容器没有开口,且外面裹有一层遮光布,在释放容器侧壁和顶板上设置透明释放管,根据草蛉幼虫向上、向光的特性,草蛉幼虫从释放管中向上爬出进行释放,防止鸟类或爬行类对草蛉幼虫进行捕杀,保证释放器中全部草蛉幼虫能够得到释放。且在释放容器下部还设置有盛有水的底部容器,释放容器通过吸水芯保证了草蛉幼虫所需的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草蛉虫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列实施例,可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突出优点,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草蛉幼虫释放器,包括一底部容器1、释放容器2以及防雨盖3,所述底部容器1为上方敞口的圆柱形容器,所述底部容器1内装有水4,在所述底部容器1的侧壁上部有溢流口5,所述溢流口5为对称的至少两个,或者前后、左右对称的4个,可以通过开口向底部容器内加水。所述释放容器2在所述底部容器1的上方且在所述防雨盖3的下方,所述释放容器2的底板6由底部容器1开口处的四块支撑板7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容器和所述释放器由塑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释放器外包裹一层遮光布。吸水芯8的一端在所述底部容器1的底板9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释放容器2的底板6露出一部分在所述释放容器2内,草蛉幼虫放置在所述释放容器2内,所述释放容器2底部还放置有培养基质10,所述释放容器2的侧壁以及顶板上设置有若干根释放管11,所述若干释放管11与所述释放容器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释放管11向上延伸,其另一端端口由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防雨盖3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件为u型固定件。所述释放管11为透明塑料管,所述防雨盖3顶部有挂钩13,所述防雨盖3与释放容器2之间有两根支撑杆14,在所述释放容器2侧壁上有一放虫门。

使用时,将吸水芯的一端放在底部容器底板上,另一端穿过释放容器,露出一部分在释放容器内,在释放容器中加入培养基质和待释放的草蛉幼虫,将放虫门关闭,将释放管一端与释放容器连接,另一端在用u型固定件将其固定在防雨盖的内侧壁上,并在释放容器外包裹一层遮光布,在底部容器内加入水,如果水加得过多,可从溢流口中排出,同时溢流口也可以防止因为雨水飘入而使底部容器积水过多,将准备好的草蛉幼虫释放器悬挂到目标林木的枝干上,由于草蛉幼虫具有向上和向光性,待在外面裹有遮光布的释放容器内的草蛉幼虫,将会养着透明释放管往上爬,爬到防雨盖上,然后沿着防雨盖以及挂钩爬到目标林木上,从而捕捉目标林木上的蚜虫等,使用上述释放器,可以防止鸟类或爬行类将草蛉幼虫捕食,且可以很好的保证了草蛉幼虫所需的湿度,能够尽可能多的释放草蛉幼虫。

实施例2

以梨园为例,利用本发明的草蛉幼虫释放器释放草蛉幼虫,首先,以梨叶为蚜虫的寄主植物饲养梨蚜虫,每天往饲养容器中添加干净梨叶,每天添加5次,每次加入30片,且在饲养容器中添加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按重量配比为:酵母粉15份,蔗糖8份,荞麦粉10份。在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饲养,直到梨蚜虫口密度为≥300头/克,饲养的蚜虫在梨叶和人工饲料的喂养下,迅速生长,备用。

在野外采集草蛉虫成虫饲养产卵后,将草蛉卵进行孵化成幼虫,准备一个饲养盒,所述饲养盒为正方形的塑料盒,在塑料盒的盖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外盖有纱布。在饲养盒内底部放置有培养基质,所述培养基质有4cm,所述培养基质由饲料和介质组成,所述介质经高温灭菌,灭菌时间为3小时,温度为130℃。所述介质为菇渣,饲料按重量配比为:洋槐花粉15份,麦芽胚18份,山梨酸10份,酵母粉20份,葡萄糖6份。将草蛉幼虫接入到饲养盒中,接入数量为50~80头,随后接入≥100头蚜虫,连同梨叶一起放入所述饲养盒中,饲养5-8天后向饲养盒中加入草蛉幼虫≥200头,之后每天向饲养盒中接入3次蚜虫,每次接入蚜虫的量为≥500头,在温度为24-27℃,相对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饲养18天。

成虫是通过下述方法采集的,将梨树等有草蛉虫的园林树木用一个黑色网罩罩住,在网罩上设置若干个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连接结构和收集瓶,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由透明塑料制成的三通管,在所述三通管的一端部外翻设置有法兰一,在收集瓶接头的端部边沿向外翻折设有法兰二,当三通管与收集瓶接头连接时,法兰一和法兰二位置对应的抵靠连接在一起,还包括将法兰一、法兰二禁锢连接的管件紧固件,并用螺丝将法兰一、法兰二和管件紧固件紧固连接在一起,收集瓶接头的另一端与收集瓶瓶口螺纹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的另外两端不插入网罩内,与网罩固定连接,在所述三通管和收集瓶上都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在所述网罩内的草蛉会通过三通管爬入收集瓶内,且在收集瓶瓶口下部设置有草蛉虫的防逃板,该方防逃板有两块,防逃板的一端分别与瓶壁铰接,该防逃板只能向下打开,草蛉虫向下打开后,进入收集瓶内,放逃板立即复位,草蛉虫就无法再逃出收集瓶,所述收集瓶也为透明塑料瓶,且在瓶底放有草蛉虫的人工饲料,所述人工饲料包括按重量配比的如下成分:30份啤酒酵母,15份蔗糖干粉,10份蜂蜜,6份洋槐花粉。通过特制的具有透明三通管的草蛉收集装置,由于草蛉虫具有向光性的本能,其可以沿着三通管道爬入收集瓶中。

草蛉幼虫的释放方法:将吸水芯的一端放在底部容器底板上,另一端穿过释放容器,露出一部分在释放容器内,在释放容器中加入新的上述培养基质,以及大于30头的草蛉幼虫,将放虫门关闭,将释放管一端与释放容器连接,另一端在用u型固定件将其固定在防雨盖的内侧壁上,并在释放容器外包裹一层遮光布,在底部容器内加入水,如果水加得过多,可从溢流口中排出,同时溢流口也可以防止因为雨水飘入而使底部容器积水过多,将准备好的草蛉幼虫释放器悬挂到梨园中每棵梨树的枝干上,由于草蛉幼虫具有向上和向光性,待在外面裹有遮光布的释放容器内的草蛉幼虫,将会养着透明释放管往上爬,爬到防雨盖上,然后沿着防雨盖以及挂钩爬到梨树上,从而捕捉梨树上的梨蚜虫。

每周观察草蛉捕食情况,根据梨园中蚜虫的情况,如果蚜虫量大,可在10-15天后进行草蛉幼虫再次释放,打开遮光布后,打开放虫门,将再次需要释放的草蛉幼虫放入释放容器中,关上放虫门以及遮光布即可进行再次释放,经过草蛉的释放,梨园中的蚜虫得到了很好的捕杀,起到了很好的生物防治功效,减少了农药的喷洒,进一步地减少了对梨园的污染与残留,增加了果园的收成。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若干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并非对本发明构思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涉及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