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1680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果套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因其外表肉质鳞片似蛟龙外鳞而得名,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为热带、南亚热带水果,是多年生攀缘性植物。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cm,外观多为红色,表层还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果肉有白色、黄色或红色之分。果实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花青素、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微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具有高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火龙果生长发育的条件要求不高,高温耐旱好气,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生长最适温度为25-35℃,昼夜温差越大,光照愈足越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

火龙果定植的株行距约为3m×3m,选择高度2-2.5m的水泥方桩立柱建架,火龙果苗种植在柱子的4个方向,每柱种4苗。火龙果盛花挂果期主要在6-10月,其余时间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土壤无覆盖,自然含水率较低,不利于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的牧草,因其适应性较强、栽培区域广泛、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牧草皇后”。紫花苜蓿起源于伊朗,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亚热带气候区,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已有大面积种植,推广种植取得较大成功。紫花苜蓿的适应性较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15-25℃,保证发育的温度为10-30℃,土壤ph值为6.5-8.0,生长需水量较大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可能发生大面积死亡。紫花苜蓿可制作草粉、草捆、草颗粒等草产品,用于饲喂家畜。

在火龙果地覆盖牧草,可以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平。通过草本植物的覆盖作用,降低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散失,有利于蓄存干热地区的土壤水,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动态调节气态水和液态水的数量与比例,进而提高火龙果产量,实现果农增产增收。

经查文献,目前未见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方法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以实现果草双丰收,推动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和产业脱贫。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火龙果母株周围分四穴点播紫花苜蓿种子。

具体的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来源:选用市售的三得利紫花苜蓿品种,种子经过专业处理,有包被物;

(2)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时间:每年4-6月的雨后;

(3)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在距火龙果母株40-50cm的周围分四穴点播紫花苜蓿种子,播种深度为2-3cm;

(4)水肥施用方法:播种时浇足水分,后期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补足水分。由于紫花苜蓿为固氮植物,应适当补充磷肥以促进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平衡;

(5)紫花苜蓿的采收管理:紫花苜蓿长至40cm-60cm高时及时进行采收,留桩5cm左右,利于下一茬生长。6-10月火龙果成熟采收期应人工控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6)杂草清理:及时人工清除杂草,防止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可供果农学习和借鉴。

2、紫花苜蓿是固氮植物,在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可以达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实现养分平衡的目的。

3、火龙果与紫花苜蓿套种,可以充分挖掘空间潜力,增强对光照、热量、气态水等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还有利于火龙果气生根生长,提高火龙果的产量。

4、实施本发明时,可通过刈割紫花苜蓿,人为调控生长周期和速率,不会影响火龙果盛花期对光照的吸收利用,且火龙果与紫花苜蓿的生长习性使其形成不同的资源位。

5、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实现果草双丰收,可以增加收入,推动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和产业脱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种子来源:选取市售的三得利紫花苜蓿品种,种子经过专业处理,有包被物,直接用于播种。

(2)紫花苜蓿的播种时间:5月的雨后,土壤较为湿润。

(3)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在距火龙果母株40cm的周围分四穴点播紫花苜蓿种子,播种深度为2-3cm,播种后覆盖原土。

(4)水肥施用方法:播种时浇足水分,生长期土壤自然含水率低于30-40%时及时补足水分。后期追施牛粪于火龙果母株附近,肥效具有环状辐射效应。

(5)紫花苜蓿的采收:紫花苜蓿长至40cm-60cm高时进行刈割,留桩5cm左右,以待下一茬生长。5月下旬至6月上旬,火龙果进入盛花挂果期,应人为控制紫花苜蓿生长;

(6)杂草清理:及时人工清除杂草,防止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实施例2:

(1)种子来源:采用市售的三得利紫花苜蓿品种,种子经过专业处理,有包被物,直接用于播种。

(2)紫花苜蓿的播种时间:4月的雨后,土壤较为湿润。

(3)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在距火龙果母株45cm的周围分四穴点播紫花苜蓿种子,播种深度为2-3cm,播种后覆盖原土。

(4)水肥施用方法:播种时浇足水分,生长期土壤自然含水率低于30-40%时及时补足水分,火龙果的滴灌系统可以解决紫花苜蓿的部分水分需求。后期追施牛粪于火龙果母株周围,同样可使紫花苜蓿吸收到养分。

(5)紫花苜蓿的采收:紫花苜蓿长至40cm-60cm高时进行刈割,留桩5cm左右,以待下一茬生长。5月下旬至6月上旬,火龙果进入盛花挂果期,应人为控制紫花苜蓿生长,预防对火龙果形成养分、光照等竞争;

(6)杂草清理:及时人工清除杂草,既可以饲喂家畜,降低土壤污染,又可以防止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实施例1~实施例2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的紫花苜蓿,播种后30天紫花苜蓿高度为20-30cm,45-60天左右即可收割,年亩产量10000-12000斤,市价达到1.2元/kg,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为可观,提高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有力推进山区精准扶贫和产业脱贫。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火龙果母株周围分四穴点播紫花苜蓿种子。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火龙果栽培地套种紫花苜蓿,可以实现果草双丰收,可以增加收入,推动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和产业脱贫。

技术研发人员:喻阳华;秦仕忆;盈斌;杨苏茂;程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6.22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