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75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具体为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蛋鸡是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以及鸡蛋的品质是蛋鸡养殖户思考的课题,在目前市场上,各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琳琅满目,但各个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系统,造成许多养殖户即使采取相应措施,蛋鸡的产蛋率依旧没有提升上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提高产蛋率的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雏期:挑选健康无病的雏鸡置于育雏舍内,育雏舍外使用保温板提高育雏舍的保温性能,育雏舍距离其它鸡舍的距离至少10米,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有一定通风,但气流不能过速,将雏鸡置于34~36℃下培育,每周下降2℃,直至24℃为止,使用供热设备供热;湿度为70%;刚出生雏鸡每天接受光照24h,每三天减少1h,使用照明灯照明;刚出生~6周龄采取全天喂食,自由采食,保证饮水器中的水位充足且使用温开水,水里加入1%的电解质溶液,自由饮水;7周龄~8周龄采用隔日喂料,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32g/只增加至75g/只;

②、育成期:9周龄~18周龄的蛋鸡置于育成舍内,每天光照时间为8h,采用自然光,育成舍内温度为室温,湿度为50~60%;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75g/只增加至105g/只;育成期的饲料中加重重量比为10%的蝇蛆,掺入饲料喂养,每天喂两次;

③、产蛋期:19周龄的蛋鸡每天光照时间为15~17h,通过人工补充光照;温度控制在17~25℃,如果温度低于最低值,可通过人工给鸡舍升温,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改善通风环境,辅以抽风机吸入冷风给鸡舍降温;湿度为45~55%;每日喂养,维持每天105g/只,饲料中加入重量比为20~30%的小杂鱼,小杂鱼晒干磨粉加入饲料中喂养,饲料中还加入重量为5~12%的健康猪血,掺入饲料中喂养;第46~72周的鸡,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减少喂料量,从每天105g/只减少至90g/只;

④、添加中药配方:提高蛋鸡繁殖性能,向蛋鸡饲料中加入中药配方,按质量份数,此重要配方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8~10份;党参7~10份;益母草7~9份;当归11~12份;茯苓4~6份;炒白术9~12份;麦芽8~11份;红枣7~10份,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后,在投食时,向产蛋期的饲料中加入投食量的2%的上述中药配方;

⑤、卫生防疫:鸡舍定期腾空后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鸡舍内温度提高到20℃以上,消毒后闲置2周才可进鸡。鸡舍周围,每3周对鸡舍周围及鸡舍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消毒一次,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和熏蒸消毒;

⑥、改善鸡舍环境:保持鸡舍周围的环境安静,防潮防湿,每天下午播放1h轻音乐。

进一步的,步骤①中的温开水的水温为16~20℃。步骤①中第1周的雏鸡饮用的温开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混合液。步骤①中的饮水器为乳头式饮水器。

更进一的,步骤①中的供热设备为水暖型锅炉和/或功率为100~250w的红外线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改善产蛋鸡的生长环境,使产蛋鸡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下,避免环境带来的疾病;同时向产蛋鸡的饲料中加入重要组份,能够促进蛋鸡的繁育能力。采用本技术方案,结合传统中医药手段,大大提高了蛋鸡产蛋率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雏期:挑选健康无病的雏鸡置于育雏舍内,育雏舍外使用保温板提高育雏舍的保温性能,育雏舍距离其它鸡舍的距离至少10米,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有一定通风,但气流不能过速,将雏鸡置于34℃下培育,每周下降2℃,直至24℃为止,使用供热设备供热;湿度为70%;刚出生雏鸡每天接受光照24h,每三天减少1h,使用照明灯照明;刚出生~6周龄采取全天喂食,自由采食,保证乳头式饮水器中的水位充足且使用水温为16℃,水里加入1%的电解质溶液,温开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混合液,自由饮水;7周龄~8周龄采用隔日喂料,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32g/只增加至75g/只;

②、育成期:9周龄~18周龄的蛋鸡置于育成舍内,每天光照时间为8h,采用自然光,育成舍内温度为室温,湿度为50%;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75g/只增加至105g/只;育成期的饲料中加重重量比为10%的蝇蛆,掺入饲料喂养,每天喂两次;

③、产蛋期:19周龄的蛋鸡每天光照时间为15h,通过人工补充光照;温度控制在17℃,如果温度低于最低值,可通过人工给鸡舍升温,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改善通风环境,辅以抽风机吸入冷风给鸡舍降温;湿度为45%;每日喂养,维持每天105g/只,饲料中加入重量比为20%的小杂鱼,小杂鱼晒干磨粉加入饲料中喂养,饲料中还加入重量为5%的健康猪血,掺入饲料中喂养;第46~72周的鸡,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减少喂料量,从每天105g/只减少至90g/只;

④、添加中药配方:提高蛋鸡繁殖性能,向蛋鸡饲料中加入中药配方,按质量份数,此重要配方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8份;党参7份;益母草7份;当归11份;茯苓4份;炒白术9份;麦芽8份;红枣7份,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后,在投食时,向产蛋期的饲料中加入投食量的2%的上述中药配方;

⑤、卫生防疫:鸡舍定期腾空后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鸡舍内温度提高到20℃以上,消毒后闲置2周才可进鸡。鸡舍周围,每3周对鸡舍周围及鸡舍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消毒一次,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和熏蒸消毒;

⑥、改善鸡舍环境:保持鸡舍周围的环境安静,防潮防湿,每天下午播放1h轻音乐。

雏鸡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胃的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由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极易患病。鸡舍内要通风换气,满足蛋鸡对氧气的需要和调节温度,排出二氧化碳、氨气及多余的水气和羽毛屑。

实施例二:

一种高产蛋鸡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育雏期:挑选健康无病的雏鸡置于育雏舍内,育雏舍外使用保温板提高育雏舍的保温性能,育雏舍距离其它鸡舍的距离至少10米,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有一定通风,但气流不能过速,将雏鸡置于36℃下培育,每周下降2℃,直至24℃为止,使用供热设备供热;湿度为70%;刚出生雏鸡每天接受光照24h,每三天减少1h,使用照明灯照明;刚出生~6周龄采取全天喂食,自由采食,保证饮水器中的水位充足且使用温开水,水里加入1%的电解质溶液,自由饮水;7周龄~8周龄采用隔日喂料,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32g/只增加至75g/只;

②、育成期:9周龄~18周龄的蛋鸡置于育成舍内,每天光照时间为8h,采用自然光,育成舍内温度为室温,湿度为60%;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增加喂料量,从每天75g/只增加至105g/只;育成期的饲料中加重重量比为10%的蝇蛆,掺入饲料喂养,每天喂两次;

③、产蛋期:19周龄的蛋鸡每天光照时间为17h,通过人工补充光照;温度控制在25℃,如果温度低于最低值,可通过人工给鸡舍升温,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改善通风环境,辅以抽风机吸入冷风给鸡舍降温;湿度为55%;每日喂养,维持每天105g/只,饲料中加入重量比为30%的小杂鱼,小杂鱼晒干磨粉加入饲料中喂养,饲料中还加入重量为12%的健康猪血,掺入饲料中喂养;第46~72周的鸡,采用每日喂养,逐周减少喂料量,从每天105g/只减少至90g/只;

④、添加中药配方:提高蛋鸡繁殖性能,向蛋鸡饲料中加入中药配方,按质量份数,此重要配方由下列组分构成:黄芪10份;党参10份;益母草9份;当归12份;茯苓6份;炒白术12份;麦芽11份;红枣0份,将上述中药研磨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后,在投食时,向产蛋期的饲料中加入投食量的2%的上述中药配方;

⑤、卫生防疫:鸡舍定期腾空后进行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鸡舍内温度提高到20℃以上,消毒后闲置2周才可进鸡。鸡舍周围,每3周对鸡舍周围及鸡舍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消毒一次,定期对蛋箱、蛋盘、喂料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和熏蒸消毒;

⑥、改善鸡舍环境:保持鸡舍周围的环境安静,防潮防湿,每天下午播放1h轻音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