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5042发布日期:2019-01-28 12:3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温室大棚设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单体塑料大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并成为我国蔬菜花卉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

单体塑料大棚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其保温性能较差,在我国北方和长三角地区主要用于蔬菜花卉春提早、秋延后栽培,不能应用于冬季生产,因而在冬季绝大多数单体塑料大棚处于闲置状态。湿帘风机是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夏季降温的系统配套设备,利用湿帘表面水分蒸发吸收空气热量而达到降温的效果。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湿帘风机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功能均为通风降温,在冬季都处于闲置状态,尚未见用于冬季加温的公开报道和相关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使得大棚能够适合我国北方和长三角地区冬季蔬菜花卉生产温度要求。该方法在大棚一端安装湿帘,另一端安装负压风机,采用冬季具有较高温度(17-18℃)的井水作为湿帘风机系统工作水源,冬季夜间为使所述负压风机吹出的、比露地气温高的空气回流到所述湿帘处,通过所述湿帘经井水加温重新流入棚内,需在大棚外增设结构和形状基本一致的外棚,原有大棚就变成内棚。所述内棚全年覆盖薄膜,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间合理距离是在不影响所述内棚薄膜安装固定的前提下越小越好,并且为降低所述内棚造价,所述内棚的热镀锌弓形钢架间距可2-3倍于所述外棚的热镀锌弓形钢架间距(外棚出于抗风抗雪压要求,热镀锌弓形钢架间距不宜过大)。冬季夜间湿帘风机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棚内空气从所述湿帘处向所述负压风机处流动,所述负压风机吹出的空气经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之间的夹层,由所述风机处向所述湿帘方向流动,回流入所述湿帘,形成循环,将所述湿帘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所述内棚,进行加温,在长三角地区应用,露地凌晨6~7点气温达-10~-6℃时所述内棚内最低气温不低于6℃。该方法最先将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冬季闲置停用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用于大棚冬季加温。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该方法中的棚体南北走向,由结构和形状基本一致的内棚和外棚组成,所述外棚冬季覆盖塑料薄膜,所述内棚全年覆盖塑料薄膜,所述内棚一端安装负压风机,另一端安装湿帘,所述湿帘以井水为水源;冬季夜间湿帘风机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棚内空气从所述湿帘处向所述负压风机处流动;所述负压风机吹出的气流经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之间的夹层,由所述负压风机处向所述湿帘方向流动,全部流入流过所述湿帘,形成循环,将所述湿帘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所述内棚,进行加温,满足冬季蔬菜花卉生产要求。

优选地,所述负压风机风量为18000~112000m3/h。

优选地,所述湿帘面积为4.5~18m2

优选地,所述湿帘以水井中的井水为水源,所述水井的供水量为3~12m3/h。

优选地,所述内棚横截面和所述外棚横截面包括弧形部分和梯形部分,所述弧形部分位于所述梯形部分的上方,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之间的夹层距离为50~500mm。

更优选地,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均采用多根钢管搭建而成,所述钢管为热镀锌弓形钢管,所述热镀锌弓形钢管直径为19~40mm,所述热镀锌弓形钢管壁厚为0.9~2.0mm。

最优选地,所述内棚长度为18000~57000mm,高度为2000~3500mm,所述内棚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800~1400mm,所述内棚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3800~9600mm,所述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000~2000mm。

最优选地,所述外棚长度为20000~60000mm,高度为2200~4000mm,所述外棚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900~1500mm,所述外棚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4000~10000mm,所述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500~1000mm。

优选地,所述内棚和所述外棚冬季均覆盖塑料薄膜。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将湿帘表面17~18℃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对内棚内部空气进行加温,使得长三角地区冬季内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6℃,适合蔬菜花卉的冬季生产要求。

(2)本发明提供的大棚温度提升方法,首次揭示湿帘风机系统又一新的功能,冬季以井水为水源,能够对大棚进行加温。

(3)本发明提供的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形成的内、外大棚结构较简单、施工安装容易,造价较低,冬季室内温度较高且温度提升成本较低,管理便捷,大棚冬季保温性能接近日光温室,投资成本不足日光温室的二分之一,经济效益好。

(4)本发明提供的大棚温度提升方法,技术效果明显,公益性显著,惠及北方及长三角地区菜农花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棚侧面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外棚端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棚端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棚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

采用热镀锌弓形钢管搭建内、外大棚,分别为内棚1和外棚2,内棚1和外棚2棚体南北走向,内棚1和外棚2热镀锌弓形钢管均覆盖塑料薄膜,内棚1一端安装有负压风机11,另一端安装有湿帘12,湿帘12以水井中的井水为工作水源。内棚1和外棚2采用的热镀锌钢管的直径为25mm,热镀锌钢管壁厚1.2mm;内棚1长度46500mm,高度为25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1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5600mm,热镀锌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500mm;外棚2长度为49500mm,高度为29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2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6000mm,热镀锌钢管之间的距离为750mm;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距离最大处为400mm,夹层距离最小部分为200mm;在内棚1设有负压风机11的一端设有内棚大门13,内棚大门13的宽度为1000mm,高度为1800mm,外棚2对应一端同样设有外棚大门21,外棚大门21的宽度为1000mm,高度为1800mm。负压风机11的风量为30000m3/h,湿帘12厚度为10cm,湿帘12面积为7.4㎡,水井供水量为3m3/h。图1为大棚侧面视图,图2为大棚内外棚端面图,图3为外棚端面图,图4为内棚端面图。

启动负压风机11,内棚1内空气由湿帘12处向负压风机11处流动,然后负压风机11将空气抽入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中,负压风机11吹出的空气经由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流向湿帘12,经过湿帘12流入内棚1,将湿帘12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1内部,对内棚1内部空气进行加温,实现内棚1温度提升。

夏季,将外棚2热镀锌钢架上的塑料薄膜去掉或者替换为遮阳网,利用湿帘风机系统使内棚内部气温下降,使之夏季七、八月份也能用于蔬菜花卉生产。钢管大棚应用技术效果如表1。

表1。

由表1结果可知,该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利用内外双层大棚和湿帘风机系统显著提升了冬季大棚内温度,长三角地区冬季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6℃,夏季降低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不高于32℃,满足了冬季绿萝等热带室内观叶植物越冬要求。

实施例2

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

采用热镀锌弓形钢管搭建内、外大棚,分别为内棚1和外棚2,内棚1和外棚2棚体南北走向,内棚1和外棚2热镀锌弓形钢管均覆盖塑料薄膜,内棚1一端安装有负压风机11,另一端安装有湿帘12,湿帘12以水井中的井水为工作水源。内棚1和外棚2采用的热镀锌钢管的直径为25mm,热镀锌钢管壁厚1.2mm;内棚1长度28500mm,高度为25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1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5600mm,热镀锌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500mm;外棚2长度为30000mm,高度为29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2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6000mm,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750mm;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距离最大处为400mm,夹层距离最小处为200mm;在内棚1设有负压风机11的一端设有内棚大门13,内棚大门13的宽度为1000mm,高度为1800mm,外棚2对应一端同样设有外棚大门21,外棚大门21的宽度为1000mm,高度为1800mm。负压风机11的风量为30000m3/h,湿帘12厚度为10cm,湿帘12面积为7.4㎡,水井供水量为3m3/h。图1为大棚侧面视图,图2为大棚内外棚端面图,图3为外棚端面图,图4为内棚端面图。

启动负压风机11,内棚1内空气由湿帘12处向负压风机11处流动,然后负压风机11将空气抽入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负压风机11吹出的空气经由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流向湿帘12,经过湿帘12流入内棚1,将湿帘12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1内部,对内棚1内部空气进行加温,实现内棚1温度提升。

夏季,将外棚2热镀锌钢架上的塑料薄膜去掉或者替换为遮阳网,利用湿帘风机系统使内棚内部气温下降,使之夏季七、八月份也能用于蔬菜花卉生产。钢管大棚应用技术效果如表2。

表2。

由表2结果可知,该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利用双层大棚及湿帘风机系统显著提高了冬季大棚内温度,长三角地区冬季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7℃;夏季降低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不高于29℃。由此可见,缩短大棚长度,能够明显提升冬季大棚内温度,降低夏季大棚内温度。

实施例3

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

采用热镀锌弓形钢管搭建内、外大棚,分别为内棚1和外棚2,内棚1和外棚2棚体南北走向,内棚1和外棚2热镀锌弓形钢管均覆盖塑料薄膜,内棚1一端安装有负压风机11,另一端安装有湿帘12,湿帘12以水井中的井水为工作水源。内棚1和外棚2采用的热镀锌钢管的直径为19mm,热镀锌钢管壁厚0.9mm;内棚1长度18000mm,高度为20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8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3800mm,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000mm;外棚2长度为20000mm,高度为22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9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4000mm,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500mm;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距离最大处为200mm,夹层距离最小处为100mm;在内棚1设有负压风机11的一端设有内棚大门13,内棚大门13的宽度为800mm,高度为1500mm,外棚2对应一端同样设有外棚大门21,外棚大门21的宽度为800mm,高度为1500mm。负压风机11的风量为18000m3/h,湿帘12厚度为10cm,湿帘12面积为4.5㎡,水井供水量为3m3/h。图1为大棚侧面视图,图2为大棚内外棚端面图,图3为外棚端面图,图4为内棚端面图。

启动负压风机11,内棚1内空气由湿帘12处向负压风机11处流动,然后负压风机11将空气抽入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负压风机11吹出的空气经由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流向湿帘12,经过湿帘12流入内棚1,外棚内部形成循环,将湿帘12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1内部,对内棚1内部空气进行加温,实现内棚1温度提升。

夏季,将外棚2热镀锌钢架上的塑料薄膜去掉或者替换为遮阳网,利用湿帘风机系统使内棚内部气温下降,使之夏季七、八月份也能用于蔬菜花卉生产。钢管大棚应用技术效果如表3。

表3。

由表3结果可知,该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利用内外双层大棚及风机湿帘系统完全实现了在冬季提升棚内温度,长三角地区冬季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7℃,夏季降低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不高于29℃,满足了冬季绿萝等热带室内观叶植物越冬要求。

实施例4

一种大棚温度提升方法

采用热镀锌弓形钢管搭建内、外双层大棚,分别为内棚1和外棚2,内棚1和外棚2棚体南北走向,内棚1和外棚2热镀锌弓形钢管均覆盖塑料薄膜,内棚1一端安装有负压风机11,另一端安装有湿帘12,湿帘12以水井中的井水为工作水源。内棚1和外棚2采用的热镀锌钢管的直径为40mm,热镀锌钢管壁厚2.0mm;内棚1长度57000mm,高度为35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400mm,内棚1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9600mm,热镀锌弓钢管之间的距离为2000mm;外棚2长度为60000mm,高度为40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的高度为1500mm,外棚2横截面梯形部分底边宽度为10000mm,热镀锌弓形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000mm;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宽度最大部分为500mm,夹层宽度最小部分为200mm;在内棚1设有负压风机11的一端设有内棚大门13,内棚大门13的宽度为1200mm,高度为2000mm,外棚2对应一端同样设有外棚大门21,外棚大门21的宽度为1200mm,高度为2000mm。负压风机11的风量(安装2台风量为56000m3/h的负压风机)为112000m3/h,湿帘12厚度为10cm,湿帘12面积为18㎡,水井供水量为12m3/h。图1为大棚侧面视图,图2为大棚内外棚端面图,图3为外棚端面图,图4为内棚端面图。

启动负压风机11,内棚1内空气由湿帘12处向负压风机11处流动,然后负压风机11将空气抽入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负压风机11吹出的空气经由内棚1和外棚2之间的夹层流向湿帘12,经过湿帘12流入内棚1内部形成循环,将湿帘12表面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1内部,对内棚1内部空气进行加温,实现内棚1温度提升。

夏季,将外棚2热镀锌钢架上的塑料薄膜去掉或者替换为遮阳网,利用湿帘风机系统使内棚内部气温下降,使之夏季七、八月份也能用于蔬菜花卉生产。钢管大棚应用技术效果如表4。

表4。

由表4结果可知,该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利用双层大棚及风机湿帘系统完全实现了在冬季提升棚内温度,长三角地区冬季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6℃,夏季降低棚内温度,棚内温度不高于32℃,满足了冬季绿萝等热带室内观叶植物越冬要求。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大棚温度提升方法,将湿帘表面17~18℃井水中的热量带入内棚,对内棚内部空气进行加温,使得长三角地区冬季内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6℃,适合蔬菜花卉的种植;该方法中使用的内外双层大棚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冬季室内温度较高且温度提升成本较低,管理便捷,大棚冬季保温性能接近日光温室,投资成本不足日光温室的二分之一,经济效益好;该方法技术效果明显,公益性显著,惠及北方及长三角地区菜农花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