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榆树的嫁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7597阅读:4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园林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榆树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白榆,也称榆树,榆科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1m。树冠圆球形。小枝灰白色,无毛。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一边楔形、一边近圆,叶缘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齿,无毛或脉腑微有簇生柔毛,老叶质地较厚。花簇生。翅果近圆形,熟时黄白色,无毛。白榆树是良好的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也是抗有毒气体(二氧化碳及氯气)较强的树种。

圆冠榆(学名:ulmusdensalitw.)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枝条直伸至斜展,树冠密,近圆形。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枝条偏斜向上,叶柄长5-11毫米,上面被毛。花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花序。翅果长圆状倒卵形,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喜光、耐寒、抗高温,适合盐碱土壤生长,在土层深厚、湿润、疏松砂质土壤中生长迅速。原产前苏联。中国新疆、内蒙古及北京引种栽培。其主干端直,绿荫浓密,树形优美,木材可供家具等用。对温差较大且降雨量少的地区有很强的适应性,是绿化树种之精品,戈壁明珠。是喀什的市树。

倒榆也称垂榆,垂枝榆,属榆科落叶园林树木。倒榆树形优美,枝条明显下垂,姿态潇洒,且叶色鲜绿,有亮光,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适用于街道、庭院、风景区及矿区绿化。

为集上述三种榆树优点,栽培一种树体健壮,可净化空气,抗病性强,对环境适应性强,树形优美,具有实用和欣赏价值的园林树种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榆树的嫁接方法,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综合优秀特性的榆树,该榆树体形优美可供观赏,抗病性强、可净化空气,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欣赏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榆树的嫁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白榆为砧木,在所述白榆的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接穗,在所述白榆的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接穗。

作为优选,所述圆冠榆的接穗枝条和所述倒榆的接穗枝条的采集时间均为乌鲁木齐地区的2月底至3月中旬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圆冠榆的接穗枝条是剪取圆冠榆阳面的中上部一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所述倒榆的接穗枝条是剪取倒榆阳面的中上部一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

作为优选,所述圆冠榆的接穗枝条和所述倒榆的接穗枝条的保存方法为:将剪下的所述圆冠榆的接穗枝条和所述倒榆的接穗枝条分别用潮布包裹,放置于花窖,用潮湿细砂覆埋,窖内温度为0℃-5℃;定期检查,发现砂子干燥,及时喷水,保持细砂湿润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圆冠榆的接穗枝条和所述倒榆的接穗枝条在嫁接时需要的长度为3cm-5cm且均留2-3个枝芽。

作为优选,所述砧木的每一个嫁接口内插入的接穗数量为1-5个,嫁接口断面涂抹泥浆,再捆绑2-4个支撑棒,最后套上塑料袋并绑紧。

作为优选,所述嫁接的手段采用劈接法,所述砧木的嫁接口直径为1-2.5cm,接穗数量为1-2个;

或者所述嫁接的手段采用皮下搭接法,所述砧木的嫁接口直径为3-6cm,接穗数量为2-4个;

或者所述嫁接的手段采用直插法,所述砧木的嫁接口直径为7-10cm,接穗数量为4-5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各品种榆树具有的优秀特性,选取三种榆树进行嫁接,以白榆为砧木,在砧木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在砧木的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得到一种集白榆健壮与可净化空气的特性、圆冠榆耐寒、抗高温及适合盐碱土壤生长的特性以及倒榆优美体形的特性的榆树,该榆树尤其适应乌鲁木齐地区生长,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欣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在乌鲁木齐地区的3月初采集嫁接的接穗枝条,剪切取倒榆和圆冠榆阳面的中上部一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剪下枝条随即分捆用潮布包裹,放置于花窖,用潮湿细砂覆埋,窖温2℃,定期检查,发现砂子干燥,要及时喷水,保持湿润状态;

在乌鲁木齐地区4月初,在白榆树液已开始流动至完全展叶之间,气温15℃,采用枝接方式进行嫁接,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白榆为砧(zhen)木,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接穗,其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接穗;

嫁接时准备手锯、修枝剪、枝接刀、梯架、保险锁带、塑料袋、绑扎用塑料绳、平口螺丝刀、固定支撑棒(直径1-2cm,长度20-30cm);盛泥罐(取泥土、水搅拌,成糊状,装入塑料罐);

每天一早先将花窖贮藏枝条取出,剪切接穗,一般剪取每根枝条的中部段,剪裁3cm,留2个芽,枝条中部芽饱满,剪切接穗数量当天够用为宜,并随时用潮湿布包好,以防水分散失;

嫁接时用梯架上树,并且保险锁带,将操作人安全绑好,从树体上部开始,嫁接顺序自上而下,先用手锯或修枝剪将嫁接处截断,再用枝接刀将接口削平滑,该枝干仅保留砧木接口之下相临近的1-2个小枝,作为营养枝,其余的全部去除;

采用劈接法对砧木切口,用枝接刀将接穗下部端口削切为楔形,嫁接口直径2.5cm,接穗2个;用刀从砧木断面中心附近垂直纵切,切口的基部呈楔形,接穗下端两面削齐呈v字型,砧木切口断面外缘木质部与韧皮部联接处(形成层)1个或对称插入两个接穗,使砧木形成层与接穗形成层对齐接合;插完接穗后,用塑料绳将接口处向下缠绕绑紧,接口断面涂抹泥浆,再捆绑2-4个支撑棒,最后套上塑料袋并绑紧即可;

嫁接完毕,及时灌透水,以利成活,定期检查;约15天,接穗发芽展叶后,及时将塑料袋开口通风,避免接穗新叶灼伤;当天去除塑料袋、绑扎绳及支撑棒,并将砧木上营养枝去除,随后常规管理,及时抹芽等。

实施例2

在乌鲁木齐地区的3月初采集嫁接的接穗枝条,剪切取倒榆和圆冠榆阳面的中上部一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剪下枝条随即分捆用潮布包裹,放置于花窖,用潮湿细砂覆埋,窖温5℃,定期检查,发现砂子干燥,要及时喷水,保持湿润状态;

在乌鲁木齐地区4月初,在白榆树液已开始流动至完全展叶之间,气温20℃,采用枝接方式进行嫁接,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白榆为砧(zhen)木,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接穗,其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接穗;

嫁接时准备手锯、修枝剪、枝接刀、梯架、保险锁带、塑料袋、绑扎用塑料绳、平口螺丝刀、固定支撑棒(直径1-2cm,长度20-30cm);盛泥罐(取泥土、水搅拌,成糊状,装入塑料罐);

每天一早先将花窖贮藏枝条取出,剪切接穗,一般剪取每根枝条的中部段,剪裁3cm,留2个芽,枝条中部芽饱满,剪切接穗数量当天够用为宜,并随时用潮湿布包好,以防水分散失;

嫁接时用梯架上树,并且保险锁带,将操作人安全绑好,从树体上部开始,嫁接顺序自上而下,先用手锯或修枝剪将嫁接处截断,再用枝接刀将接口削平滑,该枝干仅保留砧木接口之下相临近的1-2个小枝,作为营养枝,其余的全部去除;

采用皮下搭接对砧木切口,嫁接口直径5cm,接穗3个;剥开接口处树皮,将接穗插入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削接穗呈双楔形,横向呈v形,宽部位贴向木质木,削好接穗从剥皮部贴式插入,使砧木形成层与接穗形成层对齐接合;插完接穗后,用塑料绳将接口处向下缠绕绑紧,接口断面涂抹泥浆,再捆绑2-4个支撑棒,最后套上塑料袋并绑紧即可;

嫁接完毕,及时灌透水,以利成活,定期检查;约15天,接穗发芽展叶后,及时将塑料袋开口通风,避免接穗新叶灼伤;当天去除塑料袋、绑扎绳及支撑棒,并将砧木上营养枝去除,随后常规管理,及时抹芽等。

实施例3

在乌鲁木齐地区的3月初采集嫁接的接穗枝条,剪切取倒榆和圆冠榆阳面的中上部一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剪下枝条随即分捆用潮布包裹,放置于花窖,用潮湿细砂覆埋,窖温1℃,定期检查,发现砂子干燥,要及时喷水,保持湿润状态;

在乌鲁木齐地区4月初,在白榆树液已开始流动至完全展叶之间,气温20℃,采用枝接方式进行嫁接,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白榆为砧(zhen)木,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接穗,其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接穗;

嫁接时准备手锯、修枝剪、枝接刀、梯架、保险锁带、塑料袋、绑扎用塑料绳、平口螺丝刀、固定支撑棒(直径1-2cm,长度20-30cm);盛泥罐(取泥土、水搅拌,成糊状,装入塑料罐);

每天一早先将花窖贮藏枝条取出,剪切接穗,一般剪取每根枝条的中部段,剪裁3cm,留2个芽,枝条中部芽饱满,剪切接穗数量当天够用为宜,并随时用潮湿布包好,以防水分散失;

嫁接时用梯架上树,并且保险锁带,将操作人安全绑好,从树体上部开始,嫁接顺序自上而下,先用手锯或修枝剪将嫁接处截断,再用枝接刀将接口削平滑,该枝干仅保留砧木接口之下相临近的1-2个小枝,作为营养枝,其余的全部去除;

采用直插法对砧木切口,嫁接口直径8cm,接穗5个;接穗下端一侧削成锐角面,对面一侧,用枝接刀背将老皮刮去,留绿色内皮,内皮面朝向砧木韧皮部。先用小螺丝刀戳一缝,直接插入,使砧木形成层与接穗形成层对齐接合;插完接穗后,用塑料绳将接口处向下缠绕绑紧,接口断面涂抹泥浆,再捆绑2-4个支撑棒,最后套上塑料袋并绑紧即可;

嫁接完毕,及时灌透水,以利成活,定期检查;约15天,接穗发芽展叶后,及时将塑料袋开口通风,避免接穗新叶灼伤;当天去除塑料袋、绑扎绳及支撑棒,并将砧木上营养枝去除,随后常规管理,及时抹芽等。

本发明以白榆为砧木,在砧木主干顶部嫁接圆冠榆,在砧木的中下部四周的侧枝末端嫁接倒榆,得到一种集白榆健壮与可净化空气的特性、圆冠榆耐寒、抗高温及适合盐碱土壤生长的特性以及倒榆优美体形的特性的榆树,该榆树尤其适应乌鲁木齐地区生长,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欣赏价值。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