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748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黑猫鱼即石斑鱼,沿海当地居民俗称。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有海中鲤鱼之称,实际上食用价值和味道高于鲤鱼,比常见鱼类价格偏贵。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传统的石斑鱼养殖方法,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产量低、肉质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石斑鱼养殖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良的石斑鱼养殖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斑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选择,选择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ph值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的海域;

(2)、投苗,投苗规格为: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000-3000尾,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800-1200尾;

(3)、投饵,投喂系数波动在6-10;

所述步骤(2)中,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

所述步骤(3)中,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小杂鱼,日投饵量一般掌握在鱼体重的7-9%。

本发明的石斑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水质进行严格调节、以及饵料的科学投放,使得石斑鱼生长速度快、无病虫害,肉质好,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石斑鱼养殖方法,场地选择: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无污染区域。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米)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米)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投饲技术对石斑鱼养殖的效果影响较大。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小时-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进行。11月-12月、3月-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投饲的一般原则是,小潮水流缓水清,水温适宜时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饵量一般掌握在鱼体重的8%左右,每次投喂时,应先投入小许、分批缓缓遍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由于石斑鱼是吞咽方式进食的,因此饵料的个体大小要小于鱼的口径。投饲还应讲究定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

本技术:
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石斑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场地选择;(2)、投苗;(3)、投饵,投喂系数波动在6‑10。本发明的石斑鱼养殖方法,通过对水质进行严格调节、以及饵料的科学投放,使得石斑鱼生长速度快、无病虫害,肉质好,产量高。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宝发海珍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1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