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苏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1933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苏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紫苏,别名荏、赤苏、白苏、香苏、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等。一年生草本,夏季开淡红色花,具有特异的芳香。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材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现有技术的紫苏栽培方法多采用行业内类似植物的栽培方法,无针对性,不符合紫苏;因此,一直存在紫苏产量低,农药残留,产品质量差等缺点,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紫苏栽培方法普遍存在的紫苏子有益物质含量低、有害物质含量高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苏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紫苏栽培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种子生长基质的配置

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冷杉树皮30~40份、草木灰10~20份、大豆粕5~10份、稻壳粉10~15份、麦麸3~5份、花生壳5~10份、其余为水稻秸秆;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5℃下,避光通风,发酵15天,得到发酵产物,所述发酵产物经烘干、搅拌之后得到呈颗粒状基质肥料。

取食用菌渣若干,将食用菌渣充分干燥,粉碎成直径为0.3~0.5cm的粉状颗粒,取泥炭土若干,对所取泥炭土烘干、搅拌处理得到粉状泥炭土颗粒,将所述泥炭土、基质肥料和食用菌渣安重量比为10:3:1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机均匀搅拌30~45min后得到种子生长基质,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直径为0.1~0.2cm的沙石进行搅拌。

(2)播种

将所得的种子生长基质铺设在大棚中,得到基床,铺设厚度为10~15cm,利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基床上,播完种后,覆土2~3cm,每隔两天对种子浇一次水,使基床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大棚温度控制在19~22℃。

(3)配置植株生长基质

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动物粪便30~40份、冷杉树皮10~20份、大豆粕5~10份、稻壳粉10~15份、麦麸3~5份、花生粕5~10份、食用菌渣5~10份、余量为水;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8℃下,避光通风,发酵20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得发酵产物放入到处理池中,加入足量的蚯蚓,避光,进行二次处理。

取足量池塘泥,采用石灰水对池塘泥进行酸碱调节;在强光下,取经蚯蚓处理的发酵产物的上层产物与池塘泥按重量比为5: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植株生长基质,所述生长基质经干湿处理,使生长基质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

在铺设植株生长基床时,先铺设厚度1~2cm的草木灰,再在草木灰长铺设厚度为25~30cm的植株生长基质。

(4)植株移栽

取生长3周的紫苏幼苗移栽到生长基地,植株距30cm,开沟深12cm,所述生长基地的周围栽种有驱虫植物,生长基地内投放足量的蚯蚓,在虫期,每隔一段时间,在晴天的时候对紫苏喷洒微生物菌剂水溶液,定期清除杂草,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0%。

作为优选,所述食用菌渣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猴头菇20-30份、香菇20-30份、木耳10-20份、金针菇4-10份。

作为优选,播种时,播种量每公顷12~15千克。

作为优选,移栽时,每公顷移栽苗13~15万株。

作为优选,所述驱虫植物可选择柠檬桉、逐蝇梅、蒜香藤、夜来香和天竺葵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菌肥水溶液用量为105.2kg/亩,其中包括2kg白僵菌、2.2kg座壳孢、1kg苏云金杆菌和100kg水,所采用的微生物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种类并且所述微生物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所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紫苏栽培方法产量高、产品质量好,同时,通过本发明紫苏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获得的紫苏的有益物质含量高、紫苏中的有害物质低,无明显农药残留,无论是紫苏叶还是紫苏子都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配置按重量种子生长基质,首先,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冷杉树皮30份、草木灰10份、大豆粕5份、稻壳粉10份、麦麸3份、花生壳5份、其余为水稻秸秆;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5℃下,避光通风,发酵15天,得到发酵产物,所述发酵产物经烘干、搅拌之后得到呈颗粒状基质肥料。

选取食用菌渣,所述食用菌渣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猴头菇20份、香菇20份、木耳10份、金针菇4份,将食用菌渣充分干燥,粉碎成直径为0.3cm的粉状颗粒,取泥炭土若干,对所取泥炭土烘干、搅拌处理得到粉状泥炭土颗粒,将所述泥炭土、基质肥料和食用菌渣安重量比为10:3:1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机均匀搅拌30min后得到种子生长基质,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直径为0.1cm的沙石进行搅拌。

将所得的种子生长基质铺设在大棚中,得到基床,铺设厚度为10cm,利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基床上,播种时,播种量每公顷12千克,播完种后,覆土2cm,每隔两天对种子浇一次水,使基床相对湿度保持在55%,大棚温度控制在19℃。

在种子萌发阶段,配置植株生长基质,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动物粪便30份、冷杉树皮10份、大豆粕5份、稻壳粉10份、麦麸3份、花生粕5份、食用菌渣5份、余量为水;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8℃下,避光通风,发酵20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得发酵产物放入到处理池中,加入足量的蚯蚓,避光,进行二次处理。

取足量池塘泥,采用石灰水对池塘泥进行酸碱调节;在强光下,取经蚯蚓处理的发酵产物的上层产物与池塘泥按重量比为5: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植株生长基质,所述生长基质经干湿处理,使生长基质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在铺设植株生长基床时,先铺设厚度1cm的草木灰,再在草木灰长铺设厚度为25~30cm的植株生长基质。

取生长3周的紫苏幼苗移栽到生长基地,植株距30cm,开沟深12cm,移栽时,每公顷移栽苗13万株,所述生长基地的周围栽种有驱虫植物,生长基地内投放足量的蚯蚓,在虫期,每隔一段时间,在晴天的时候对紫苏喷洒微生物菌剂水溶液,本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植物可选择柠檬桉、逐蝇梅、蒜香藤、夜来香和天竺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生物菌肥水溶液用量为105.2kg/亩,其中包括2kg白僵菌、2.2kg座壳孢、1kg苏云金杆菌和100kg水,定期清除杂草,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

实施例2

配置按重量种子生长基质,首先,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冷杉树皮35份、草木灰15份、大豆粕8份、稻壳粉12份、麦麸4份、花生壳7份、其余为水稻秸秆;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5℃下,避光通风,发酵15天,得到发酵产物,所述发酵产物经烘干、搅拌之后得到呈颗粒状基质肥料。

选取食用菌渣,所述食用菌渣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猴头菇25份、香菇25份、木耳15份、金针菇7份,将食用菌渣充分干燥,粉碎成直径为0.4cm的粉状颗粒,取泥炭土若干,对所取泥炭土烘干、搅拌处理得到粉状泥炭土颗粒,将所述泥炭土、基质肥料和食用菌渣安重量比为10:3:1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机均匀搅拌38min后得到种子生长基质,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直径为0.15cm的沙石进行搅拌。

将所得的种子生长基质铺设在大棚中,得到基床,铺设厚度为12cm,利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基床上,播种时,播种量每公顷14.4千克,播完种后,覆土2.5cm,每隔两天对种子浇一次水,使基床相对湿度保持在60%,大棚温度控制在21.5℃。

在种子萌发阶段,配置植株生长基质,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动物粪便35份、冷杉树皮15份、大豆粕58份、稻壳粉13份、麦麸4份、花生粕8份、食用菌渣7份、余量为水;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8℃下,避光通风,发酵20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得发酵产物放入到处理池中,加入足量的蚯蚓,避光,进行二次处理。

取足量池塘泥,采用石灰水对池塘泥进行酸碱调节;在强光下,取经蚯蚓处理的发酵产物的上层产物与池塘泥按重量比为5: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植株生长基质,所述生长基质经干湿处理,使生长基质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6%。

在铺设植株生长基床时,先铺设厚度1.5cm的草木灰,再在草木灰长铺设厚度为28cm的植株生长基质。

取生长3周的紫苏幼苗移栽到生长基地,植株距30cm,开沟深12cm,移栽时,每公顷移栽苗13万株,所述生长基地的周围栽种有驱虫植物,生长基地内投放足量的蚯蚓,在虫期,每隔一段时间,在晴天的时候对紫苏喷洒微生物菌剂水溶液,本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植物可选择柠檬桉、逐蝇梅、蒜香藤、夜来香和天竺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生物菌肥水溶液用量为105.2kg/亩,其中包括2kg白僵菌、2.2kg座壳孢、1kg苏云金杆菌和100kg水,定期清除杂草,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8%。

实施例3

配置按重量种子生长基质,首先,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冷杉树皮40份、草木灰20份、大豆粕10份、稻壳粉15份、麦麸5份、花生壳10份、其余为水稻秸秆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5℃下,避光通风,发酵15天,得到发酵产物,所述发酵产物经烘干、搅拌之后得到呈颗粒状基质肥料。

选取食用菌渣,所述食用菌渣由下列组分按重量份组成:猴头菇30份、香菇30份、木耳20份、金针菇10份,将食用菌渣充分干燥,粉碎成直径为0.5cm的粉状颗粒,取泥炭土若干,对所取泥炭土烘干、搅拌处理得到粉状泥炭土颗粒,将所述泥炭土、基质肥料和食用菌渣安重量比为10:3:1的比例混合,经搅拌机均匀搅拌45min后得到种子生长基质,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直径为0.2cm的沙石进行搅拌。

将所得的种子生长基质铺设在大棚中,得到基床,铺设厚度为15cm,利用播种机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基床上,播种时,播种量每公顷15千克,播完种后,覆土3cm,每隔两天对种子浇一次水,使基床相对湿度保持在65%,大棚温度控制在22℃。

在种子萌发阶段,配置植株生长基质,按重量份数配置发酵物,动物粪便40份、冷杉树皮20份、大豆粕10份、稻壳粉15份、麦麸5份、花生粕10份、食用菌渣10份;余量为水,利用粉碎机将所配置的发酵物粉碎,将所得粉碎物放入到发酵罐内,置于28℃下,避光通风,发酵20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得发酵产物放入到处理池中,加入足量的蚯蚓,避光,进行二次处理。

取足量池塘泥,采用石灰水对池塘泥进行酸碱调节;在强光下,取经蚯蚓处理的发酵产物的上层产物与池塘泥按重量比为5: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植株生长基质,所述生长基质经干湿处理,使生长基质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8%。

在铺设植株生长基床时,先铺设厚度2cm的草木灰,再在草木灰长铺设厚度为30cm的植株生长基质。

取生长3周的紫苏幼苗移栽到生长基地,植株距30cm,开沟深12cm,移栽时,每公顷移栽苗15万株,所述生长基地的周围栽种有驱虫植物,生长基地内投放足量的蚯蚓,在虫期,每隔一段时间,在晴天的时候对紫苏喷洒微生物菌剂水溶液,本实施例中,所述驱虫植物可选择柠檬桉、逐蝇梅、蒜香藤、夜来香和天竺葵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生物菌肥水溶液用量为105.2kg/亩,其中包括2kg白僵菌、2.2kg座壳孢、1kg苏云金杆菌和100kg水,定期清除杂草,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8%。

实验例

选取同一基床上生长所得的紫苏种,平均分成4份,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每组种子重量相同,所述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种植,实验组1、2、3分别按实施例1、2、3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除必要的技术差别外,其余种植条件保持一致,生长100天后,随机选取各基床上1平方米范围内的植株,统计各组分中平均的株高、叶片数、鲜叶重、茎重、一级分枝数和干重,如表1所示

上述数据表明,本发明的紫苏栽培方法产量高、产品质量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