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11137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布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青皮绿瓜是松江地区栽培的传统瓜果,又是优良的地方品种。推广种植既能弘扬本地的农耕文化,又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且当地农民因对本地农家品种的生长规律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掌握本地农家品种的种植技术,能通过种植本地农家品种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一种好的种植方法能提高瓜果的收获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发明公布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业生产方法的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布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包括配置营养土、营养钵的制造、瓜种的选择、晒种、浸种、播种、移栽、施肥和采摘。

(1)配置营养土:在播种前5-8天左右,选取多年来未种西瓜、甜瓜等葫芦科及茄果类作物的土壤,并且取其表土层,然后苗床每平方米施进口复合肥0.08-0.14公斤,并进行土壤消毒,杀死土壤内部的有害细菌和害虫的卵,之后按亩用500公斤的营养土,放苗菌敌20克进行充分的搅拌后备用。

(2)营养钵的制造:采用泥钵或者可降解塑料钵,钵体直径8-10厘米,高10-12厘米,如果制做泥钵,则营养土湿度要求用手能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防止泥土过湿水源侵蚀泥钵,过干种子不易成活。

(3)瓜种的选择: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没有病虫害的种子,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4)晒种:将选择出的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曝晒1-3天。

(5)浸种:用65%-70%百菌清1000倍进行浸种3-4小时,以防床土带菌,导致种子感染细菌降低发芽率。

(6)播种: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育苗,每钵放瓜籽2-4粒,用消毒备用的土作盖籽泥盖0.3-0.7厘米,之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并且用小环棚进行保温保湿,中午小环棚两头打开,防止烧芽,齐苗后抽掉地膜,白天两头打开,夜里复盖,出苗后分批间苗、定苗,种苗移栽前2-3天用70%-75%治萎灵600倍液喷雾,用30%-40%腚虫脒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

(7)移栽:待幼苗生长至2-3片真叶时移栽,行距70-80厘米,株距40-50厘米,钵子要高于地面,移栽后浇搭根水,水中可适量放入赐保康液肥,以一千到一千五百倍为宜,每钵施0.5-1公斤,当幼苗生长至四叶一心时及时摘除主蔓生长点,促进子蔓生长,每株留3-4个子蔓,子蔓30-40厘米时要摘除生长点,以促多结瓜、早结瓜、结大瓜。

(8)施肥和采摘:在结瓜中后期每亩浇氨水二次,每次25-30公斤,兑水浇施,同时畦面铺草,避免与地面接触而烂瓜,到7月上旬至8月上进行熟瓜的采摘。

作为本发明公布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亩用500公斤的营养土,放苗菌敌20克进行充分的搅拌后备用。

作为本发明公布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营养土湿度要求用手能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作为本发明公布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齐苗后抽掉地膜,白天两头打开,夜里复盖。

作为本发明公布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幼苗生长至四叶一心时及时摘除主蔓生长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布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布的方法,明显提高瓜果的成活率和结瓜率,从而提高瓜果带来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示出。下面通过参考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包括配置营养土、营养钵的制造、瓜种的选择、晒种、浸种、播种、移栽、施肥和采摘。

(1)配置营养土:在播种前5天左右,选取多年来未种西瓜、甜瓜等葫芦科及茄果类作物的土壤,并且取其表土层,然后苗床每平方米施进口复合肥0.08公斤,并进行土壤消毒,杀死土壤内部的有害细菌和害虫的卵,之后按亩用500公斤的营养土,放苗菌敌20克进行充分的搅拌后备用。

(2)营养钵的制造:采用泥钵或者可降解塑料钵,钵体直径8厘米,高10厘米,如果制做泥钵,则营养土湿度要求用手能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防止泥土过湿水源侵蚀泥钵,过干种子不易成活。

(3)瓜种的选择: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没有病虫害的种子,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4)晒种:将选择出的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曝晒1天。

(5)浸种:用65%百菌清1000倍进行浸种3小时,以防床土带菌,导致种子感染细菌降低发芽率。

(6)播种: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育苗,每钵放瓜籽2粒,用消毒备用的土作盖籽泥盖0.3厘米,之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并且用小环棚进行保温保湿,中午小环棚两头打开,防止烧芽,齐苗后抽掉地膜,白天两头打开,夜里复盖,出苗后分批间苗、定苗,种苗移栽前2天用70%治萎灵600倍液喷雾,用30%腚虫脒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

(7)移栽:待幼苗生长至2-3片真叶时移栽,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钵子要高于地面,移栽后浇搭根水,水中可适量放入赐保康液肥,以一千到一千五百倍为宜,每钵施0.5公斤,当幼苗生长至四叶一心时及时摘除主蔓生长点,促进子蔓生长,每株留3个子蔓,子蔓30-40厘米时要摘除生长点,以促多结瓜、早结瓜、结大瓜。

(8)施肥和采摘:在结瓜中后期每亩浇氨水二次,每次25公斤,兑水浇施,同时畦面铺草,避免与地面接触而烂瓜,到7月上旬至8月上进行熟瓜的采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包括配置营养土、营养钵的制造、瓜种的选择、晒种、浸种、播种、移栽、施肥和采摘。

(1)配置营养土:在播种前6天左右,选取多年来未种西瓜、甜瓜等葫芦科及茄果类作物的土壤,并且取其表土层,然后苗床每平方米施进口复合肥0.1公斤,并进行土壤消毒,杀死土壤内部的有害细菌和害虫的卵,之后按亩用500公斤的营养土,放苗菌敌20克进行充分的搅拌后备用。

(2)营养钵的制造:采用泥钵或者可降解塑料钵,钵体直径9厘米,高11厘米,如果制做泥钵,则营养土湿度要求用手能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防止泥土过湿水源侵蚀泥钵,过干种子不易成活。

(3)瓜种的选择: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没有病虫害的种子,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4)晒种:将选择出的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曝晒2天。

(5)浸种:用68%百菌清1000倍进行浸种3小时,以防床土带菌,导致种子感染细菌降低发芽率。

(6)播种: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育苗,每钵放瓜籽3粒,用消毒备用的土作盖籽泥盖0.5厘米,之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并且用小环棚进行保温保湿,中午小环棚两头打开,防止烧芽,齐苗后抽掉地膜,白天两头打开,夜里复盖,出苗后分批间苗、定苗,种苗移栽前2.5天用72%治萎灵600倍液喷雾,用35%腚虫脒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

(7)移栽:待幼苗生长至2-3片真叶时移栽,行距75厘米,株距45厘米,钵子要高于地面,移栽后浇搭根水,水中可适量放入赐保康液肥,以一千到一千五百倍为宜,每钵施0.7公斤,当幼苗生长至四叶一心时及时摘除主蔓生长点,促进子蔓生长,每株留3-4个子蔓,子蔓35厘米时要摘除生长点,以促多结瓜、早结瓜、结大瓜。

(8)施肥和采摘:在结瓜中后期每亩浇氨水二次,每次28公斤,兑水浇施,同时畦面铺草,避免与地面接触而烂瓜,到7月上旬至8月上进行熟瓜的采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青皮绿瓜的培育方法,包括配置营养土、营养钵的制造、瓜种的选择、晒种、浸种、播种、移栽、施肥和采摘。

(1)配置营养土:在播种前8天左右,选取多年来未种西瓜、甜瓜等葫芦科及茄果类作物的土壤,并且取其表土层,然后苗床每平方米施进口复合肥0.14公斤,并进行土壤消毒,杀死土壤内部的有害细菌和害虫的卵,之后按亩用500公斤的营养土,放苗菌敌20克进行充分的搅拌后备用。

(2)营养钵的制造:采用泥钵或者可降解塑料钵,钵体直径10厘米,高12厘米,如果制做泥钵,则营养土湿度要求用手能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防止泥土过湿水源侵蚀泥钵,过干种子不易成活。

(3)瓜种的选择:选择颗粒饱满并且没有病虫害的种子,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4)晒种:将选择出的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曝晒3天。

(5)浸种:用70%百菌清1000倍进行浸种4小时,以防床土带菌,导致种子感染细菌降低发芽率。

(6)播种:早春保护地栽培的一般在2月下旬,露地栽培的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育苗,每钵放瓜籽4粒,用消毒备用的土作盖籽泥盖0.7厘米,之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并且用小环棚进行保温保湿,中午小环棚两头打开,防止烧芽,齐苗后抽掉地膜,白天两头打开,夜里复盖,出苗后分批间苗、定苗,种苗移栽前3天用75%治萎灵600倍液喷雾,用40%腚虫脒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蚜虫。

(7)移栽:待幼苗生长至2-3片真叶时移栽,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钵子要高于地面,移栽后浇搭根水,水中可适量放入赐保康液肥,以一千到一千五百倍为宜,每钵施1公斤,当幼苗生长至四叶一心时及时摘除主蔓生长点,促进子蔓生长,每株留3-4个子蔓,子蔓40厘米时要摘除生长点,以促多结瓜、早结瓜、结大瓜。

(8)施肥和采摘:在结瓜中后期每亩浇氨水二次,每次30公斤,兑水浇施,同时畦面铺草,避免与地面接触而烂瓜,到7月上旬至8月上进行熟瓜的采摘。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