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59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的难题,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关键。在水资源并不丰富地区,很多可耕种的田地在山丘,这些地方远离水源、溪流,往往需要建造引水渠或使用抽水泵,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满足。很多种植的灌溉往往是“靠天吃饭”,久不下雨往往就是低产量或者绝收。因而对集水装置需求十分紧迫,特别是可以在夜间集水,收集露水的集水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专利201410750485.6公开一种设置在园林内的蓄水及智能灌溉装置,可利用雨水进行园林灌溉。这种装置只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不能够对雾水收集,只能“靠天吃饭”,具有局限性。

专利201310598099.5公开一种雾水收集装置能够收集雾水中水分,但其受限于结构只能够设用于小型装置,同时其雾水收集区域小,同时容易积累杂物。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收集雾水同时具有较强收集能力,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同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具有较强收集能力,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同时可以配合滴灌管进行灌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包括

支撑杆,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并与安装面旋转连接,其上部沿轴向设置若干长条形孔;

雾水收集单元,包括雾水吸收网、中空导水杆、导水盘、转杆和电机,所述导水盘为环形结构并套设置在支撑杆下部,所述中空导水杆沿导水盘周向均匀布置且与导水盘铰接,中空导水杆与导水盘连通;所述转杆位于支撑杆内并与其同轴设置,转杆的端部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撑杆内壁连接,所述转杆下部连接位于支撑杆底部内的电机,并可由电机带动旋转;所述雾水吸收网为三角形,其一侧边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并与转杆连接,相邻一侧边与中空导水杆连接;所述雾水吸收网能够由转杆带动并旋转收叠,并使中空导水杆相对支撑杆收叠;

水箱,所述水箱通过水管连接导水盘;

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所述水泵位于水箱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外的电磁阀;

滴灌管,所述滴灌管连通电磁阀,所述滴灌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设有主流道的主管体和设有副流道的副管体,所述副管体连通主管体;所述副管体上沿副流道方向设置有若干灌溉单元,所述灌溉单元包括灌溉腔、细管路、缓冲腔和连通部,所述缓冲腔位于灌溉腔左右两侧并呈对称设置,所述细管路呈之字形设置并连通灌溉腔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通过连通部连接连通部连通主流道;所述灌溉腔上设置有一外露于管体的外出水口。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中,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灌管实现对植物的灌溉,其具有智能一体化,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可以满足多种场合使用。雾水吸收网可以通过转杆旋转收叠展开,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白天不占用地方。夜晚打开时,雾水吸收网收集水滴,流入中空导水杆,经导水盘汇入水箱,最后通过滴灌管灌溉。

滴灌管设置灌溉腔和缓冲腔可以有效做到有效滴灌,其中缓冲腔中设置有铜片,可以与水中氧气生成氧化铜,从而生成含有氧化铜的溶液,并在滴灌外出水口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外出水口,这里铜片可以起到对进入水缓冲。这里外出水口可以不同与现有技术中设置非常小,即作为滴灌出口,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加大,同时出水量可以依然可控,这样可以相对区别于现有技术,减少由于滴灌出口小而造成阻塞现象。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一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设有若干倾斜伸入安装面的固定锚。固定锚可以进一步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水盘为中空结构,其底部呈漏斗状结构,且其底部通过水管连接水箱。这样可以方便收集中空导水杆汇入水滴,并导入水箱中。

优选的,所述中空导水杆上相对雾水吸收网的两侧对称设置导水板,所述中空导水杆上位于两导水板之间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中空导水杆位于导水孔处沿所述导水孔轴周向凹陷。这样在雾水吸收网形成水滴,由于重力滑入中空导水杆上时可以通过导水孔流入中空导水杆中,导水板防止水滴溅出。

优选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在户外使用。

优选的,所述副管体包括相同尺寸的上管体和下管体,且均为平面胶带;所述灌溉腔、细管路、缓冲腔和连通部由设置在上管体和下管体上对应贴合端面上的凹槽贴合组成;所述凹槽深度不大于平面胶带的厚度大小,所述灌溉腔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设有细铜线,所述细铜线沿灌溉腔和缓冲腔中心连线设置。这样副管体可以直接压制而成,其加工更加简单,有利于生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中,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灌管实现对植物的灌溉,其具有智能一体化,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可以满足多种场合使用。雾水吸收网可以通过转杆旋转收叠展开,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白天不占用地方。夜晚打开时,雾水吸收网收集水滴,流入中空导水杆,经导水盘汇入水箱,最后通过滴灌管灌溉。

2.本发明滴灌管缓冲腔中设置有铜片,可以与水中氧气生成氧化铜,从而生成含有氧化铜的溶液,并在滴灌外出水口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外出水口,这里铜片可以起到对进入水缓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滴灌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安装盘、2-支撑杆、3-雾水收集单元、4-中空导水杆、5-导水盘、6-转杆、7-电机、8-水管、9-水箱、10-滴灌管、11-主管体、12-副管体、13-连通部、14-缓冲腔、15-细管路、16-灌溉腔、17-铜片、18-外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农业集水灌溉装置,包括支撑杆2、雾水收集单元3、水箱9、控制单元和滴灌管10。支撑杆2为中空结构,竖立设置在安装面上并与安装面旋转连接,其上部沿轴向设置若干长条形孔。支撑杆2底部设置一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设有若干倾斜伸入安装面的固定锚。固定锚可以进一步固定。

雾水收集单元3包括雾水吸收网、中空导水杆4、导水盘5、转杆6和电机7,导水盘5为环形结构并套设置在支撑杆2下部,中空导水杆4沿导水盘5周向均匀布置且与导水盘5铰接,中空导水杆4与导水盘5连通。转杆6位于支撑杆2内并与其同轴设置,转杆6的端部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撑杆2内壁连接,转杆6下部连接位于支撑杆2底部内的电机7,并可由电机7带动旋转。雾水吸收网为三角形,其一侧边穿过长条形孔并与转杆6连接,相邻一侧边与中空导水杆4连接。雾水吸收网能够由转杆6带动并旋转收叠,并使中空导水杆4相对支撑杆2收叠。水箱9通过水管8连接导水盘5。

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水泵、水位传感器和处理器,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9内,电磁阀、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处理器,水泵位于水箱9底部,其出水端连通位于水箱9外的电磁阀。滴灌管10连通电磁阀。

其中,导水盘5为中空结构,其底部呈漏斗状结构,且其底部通过水管8连接水箱9。这样可以方便收集中空导水杆4汇入水滴,并导入水箱9中。中空导水杆4上相对雾水吸收网的两侧对称设置导水板,中空导水杆4上位于两导水板之间设有若干导水孔,中空导水杆4位于导水孔处沿导水孔轴周向凹陷。这样在雾水吸收网形成水滴,由于重力滑入中空导水杆4上时可以通过导水孔流入中空导水杆4中,导水板防止水滴溅出。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撑杆2顶部并与处理器电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在户外使用。

本发明可以使用雾水收集单元3进行雾水收集并流入水箱9中,并通过控制单元对滴灌管10实现对植物的灌溉,其具有智能一体化,集雾水收集和灌溉于一体,可以满足多种场合使用。雾水吸收网可以通过转杆6旋转收叠展开,不积累杂物的收集装置,白天不占用地方。夜晚打开时,雾水吸收网收集水滴,流入中空导水杆4,经导水盘5汇入水箱9,最后通过滴灌管10灌溉。

如图2所示,滴灌管10包括管体,管体包括设有主流道的主管体11和设有副流道的副管体12,副管体12连通主管体11。副管体12上沿副流道方向设置有若干灌溉单元,灌溉单元包括灌溉腔16、细管路15、缓冲腔14和连通部13,缓冲腔14位于灌溉腔16左右两侧并呈对称设置,细管路15呈之字形设置并连通灌溉腔16和缓冲腔14,缓冲腔14通过连通部13连接连通部13连通主流道;灌溉腔16上设置有一外露于管体的外出水口18。

副管体12包括相同尺寸的上管体和下管体,且均为平面胶带。灌溉腔16、细管路15、缓冲腔14和连通部13由设置在上管体和下管体上对应贴合端面上的凹槽贴合组成。凹槽深度不大于平面胶带的厚度大小,灌溉腔16为长方体结构;上管体和下管体之间设有细铜线,细铜线沿灌溉腔16和缓冲腔14中心连线设置。这样副管体12可以直接压制而成,其加工更加简单,有利于生产。

滴灌管10设置灌溉腔16和缓冲腔14可以有效做到有效滴灌,其中缓冲腔14中设置有铜片17,可以与水中氧气生成氧化铜,从而生成含有氧化铜的溶液,并在滴灌外出水口18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外出水口18,这里铜片17可以起到对进入水缓冲。这里外出水口18可以不同与现有技术中设置非常小,即作为滴灌出口,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加大,同时出水量可以依然可控,这样可以相对区别于现有技术,减少由于滴灌出口小而造成阻塞现象。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