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66530阅读:5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树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果树培养成篱笆状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果树种植的管理办法中,树冠形状为多方向自由生长,多年之后,树体比较大,不易管理和摘果,而且受树冠形状限制,背面的果实一直处于背阴面,光照时间不足,影响果实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管理且光照均匀的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南北定植,架设多层篱架,紧靠篱架种植果树,果树株距和行距为2.3~2.7米;

步骤二,第一年,待果树长至2.3~2.7米时打头形成直立生长的主干,主干上左右两侧对应每层篱架各留两个主枝,主枝长至1.1~1.3米时打头,主枝上与篱架垂直的侧枝去除;

步骤三,第二年,主枝上所有侧枝全留,背上枝留0.12~0.18米扭梢;

步骤四,第三年,根据品种选择性地在主枝上保留结果枝,使得每个主枝结果10~15斤为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篱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立柱,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五层用于约束果树侧枝生长的钢丝,相邻的钢丝之间的距离为0.48~0.52米,最下层钢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0.48~0.52米,最下层钢丝和最上层钢丝之间为果树的结果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钢丝之间的距离优选0.50米,最下层钢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优选0.50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一中,果树株距优选2.5米,果树行距优选2.5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二中,待果树长至2.5米时打头;主枝长至1.2米时打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三中,背上枝留0.15米扭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结果枝每三年更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南北定植,架设多层篱架,紧靠篱架种植果树,果树株距和行距为2.3~2.7米;步骤二,第一年,待果树长至2.3~2.7米时打头形成直立生长的主干,主干上左右两侧对应每层篱架各留两个主枝,主枝长至1.1~1.3米时打头,主枝上与篱架垂直的侧枝去除;步骤三,第二年,主枝上所有侧枝全留,背上枝留0.12~0.18米扭梢;步骤四,第三年,根据品种选择性地在主枝上保留结果枝,使得每个主枝结果10~15斤为宜;按照本管理方法将果树培育篱笆形状,果实结在篱笆状树冠的外侧,光照均匀而充足,通风透光好,管理简单,操作方便,负载量大,产量高,适用于机械化管理。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长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主干;2-主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南北定植,架设多层篱架,紧靠篱架种植果树,果树株距和行距为2.3~2.7米,果树株距优选2.5米,果树行距优选2.5米,亩栽106棵左右;

所述篱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立柱,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五层用于约束果树侧枝生长的钢丝,相邻的钢丝之间的距离为0.48~0.52米,优选0.50米,最下层钢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0.48~0.52米,优选0.50米,最下层钢丝和最上层钢丝之间为果树的结果区;

步骤二,第一年,待果树长至2.3~2.7米时打头形成直立生长的主干1,主干1上左右两侧对应每层篱架各留两个主枝2,主枝2长至1.1~1.3米时打头,主枝2上与篱架垂直的侧枝去除;

优选地,待果树长至2.5米时打头;主枝2长至1.2米时打头;

步骤三,第二年,主枝2上所有侧枝全留,背上枝留0.12~0.18米扭梢;

优选地,背上枝留0.15米扭梢;

步骤四,第三年,根据品种选择性地在主枝2上保留结果枝,使得每个主枝2结果10~15斤为宜。结果枝每三年更换。

保持果树在篱架左右两侧0.15~0.20米的范围内生长。从定植开始的前五年内,果树在篱架左右两侧的延伸范围保持在15厘米以内,五年后,随着果树的成长,果树在篱架两侧的延伸范围会慢慢增大到20厘米,为了保证果树的篱笆结构,果树的树冠厚度达到20厘米后,要通过修剪树枝维持果树树冠厚度在20厘米左右。

待果树成长定型后,将篱架拆除,果树的树冠定型为篱笆状。

按照本管理方法将果树培育篱笆形状,果实结在篱笆状树冠的外侧,光照均匀而充足,通风透光好,管理简单,负载量大,产量高,适用于机械化管理。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果树呈篱笆状南北向定植,果树面向东和西的两个面是主结果面,这两个结果面接受到的太阳照射时间基本一致,能够保证果树上果实所受的光照均匀而充足,果实品质高。

2、果树树冠呈篱笆状向上生长,横向延伸的距离短,相邻的两行果树之间通风透光好,不形成竞争,整片果园的果实品质一致性高。

3、果树的结果层高达两米,结果面积大,产量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树篱笆式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南北定植,架设多层篱架,紧靠篱架种植果树,果树株距和行距为2.3~2.7米;步骤二,第一年,待果树长至2.3~2.7米时打头形成直立生长的主干,主干上左右两侧对应每层篱架各留两个主枝,主枝长至1.1~1.3米时打头,主枝上与篱架垂直的侧枝去除;步骤三,第二年,主枝上所有侧枝全留,背上枝留0.12~0.18米扭梢;步骤四,第三年,根据品种选择性地在主枝上保留结果枝,使得每个主枝结果10~15斤为宜;按照本管理方法将果树培育篱笆形状,果实结在篱笆状树冠的外侧,光照均匀而充足,通风透光好,管理简单,操作方便,负载量大,产量高,适用于机械化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孙考义;孙国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考义
技术研发日:2017.10.11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