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74466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树栽培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该茶发源于石阡,引种到黔东、黔北、黔东南等地,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特色茶产业的战略品种,曾被人誉为“金不换”和“品牌中的品牌”。

石阡苔茶品种为中生性、中叶群体种,自然生长条件下一次分枝部位20-30cm,分枝能力弱,顶端优势强,新梢节间长,芽头匀称;新叶浅绿色、长椭圆形,成叶浓绿平展,叶面多为隆起状,叶缘波浪形,夏梢多为红紫色芽。正常树冠面发芽密,极适宜于机采,手工采摘净度好,采摘功效高,很受茶农喜欢。特别是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高,季节性变化大15%-32%,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达46%以上,已被贵茶公司、中粮集团贵州基地作为首选推广品种,也是石阡茶园基地的当家品种。但与其他无性系茶园相比,该品种种植产量相对不高,育苗种植后成活率低,育苗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石阡苔茶品种推广面积仍然不大,严重阻碍了石阡苔茶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阡苔茶现有种植技术不规范、产量和质量有待提高、育苗种植后成活率低和育苗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茶树品种的选择:石阡苔茶;苗木选择: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2)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2m,行深:20-35cm,步径10cm以上;

(3)施底肥:施肥有机肥800-1000kg/亩,分两次施肥,行深20-35cm,施有机肥500-700kg/亩,再回填土5-10cm,再施有机肥100-500kg/亩;

(4)茶树种植:定植时间分别为早春或初冬季节,定植密度为:单条播:每亩苗数1500-2500株或双条播:每亩苗数2000-3000株;

(5)茶园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和修剪都采用茶园常规管理。

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肥4次以上,每次施有机肥100-200kg/亩。

幼年期修剪:在幼年期采用定性修剪法进行修剪,使树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各枝条保持在同一水平梯度,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茶树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成年投产期修剪: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包括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一年1次或两年1次,修剪深度掌握在留下当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轻修剪将成年投产期的茶树枝权剪平,保持树冠水平。深修剪5-7年1次;衰老期修剪: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包括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剪掉不可利用的主枝和分枝;台刈是齐地剪平无利用价值的主枝。

优选,步骤(1)无性繁殖的方式为无心土苗床扦插繁殖育苗。

优选,调节土壤的酸碱度采用带酸性或碱性的有机肥调节土壤呈酸性,ph:5.5-7.5。

优选,有机肥为发酵农家肥500-600份、发酵酒糟100-200份、硫酸亚铁5-10份、硫酸钙30-50份、土壤改良剂3-5份、尿素50-100份、草木灰30-50份。

优选,土壤改良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发酵农家肥为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潲水添加其重量2-3%的过磷酸钙,再加入腐熟剂,充分搅拌均匀后堆贮10-20天制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石阡苔茶的种植技术完整规范,有利于整体种植技术的提高,增加产量,降低种植成本。本发明采用无心土苗床扦插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育苗成本显著降低,扦插短穗成活率可达85%以上,平均每亩节约成本1万元;本发明施用的有机肥优选采用发酵农家肥、发酵酒糟、硫酸亚铁、硫酸钙、土壤改良剂、尿素、草木灰混合而成,可以完全满足石阡苔茶的营养需求,并且加入土壤改良剂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和粘性、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减少土壤结皮和侵蚀、减少植物根部疾病、降低灌溉频率和种植后的维护成本。

(2)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干毛茶产量每亩增加10-15kg,茶叶的品质也有所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茶树品种的选择:石阡苔茶;苗木选择:采用无心土苗床扦插繁殖育苗,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2)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采用带酸性或碱性的有机肥调节土壤呈酸性,ph:5.5-7.5,开行,单行或双行,行距:1m,行深:35cm,步径20cm;

(3)施底肥:施有机肥1000kg/亩,分两次施肥,行深35cm,施有机肥700kg/亩,再回填土10cm,再施有机肥300kg/亩;其中有机肥的组成为有机肥为发酵农家肥550kg、发酵酒糟150kg、硫酸亚铁5kg、硫酸钙40kg、聚乙烯醇土壤改良剂3kg、尿素70kg、草木灰50kg。发酵农家肥为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潲水添加其重量2%的过磷酸钙,再加入腐熟剂,充分搅拌均匀后堆贮15天制得。

(4)茶树种植:定植时间分别为早春或初冬季节,定植密度为:单条播:每亩苗数2000株;

(5)茶园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和修剪。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肥4次以上,每次施有机肥100-200kg/亩。

幼年期修剪:在幼年期采用定性修剪法进行修剪,使树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各枝条保持在同一水平梯度,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茶树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成年投产期修剪: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包括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一年1次或两年1次,修剪深度掌握在留下当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轻修剪将成年投产期的茶树枝权剪平,保持树冠水平。深修剪5-7年1次;衰老期修剪: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包括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剪掉不可利用的主枝和分枝;台刈是齐地剪平无利用价值的主枝。

实施例2

本发明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茶树品种的选择:石阡苔茶;苗木选择:采用无心土苗床扦插繁殖育苗,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2)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采用带酸性或碱性的有机肥调节土壤呈酸性,ph:5.5-7.5,开行,双行,行距:1.5m,行深:25cm,步径15cm;

(3)施底肥:施有机肥900kg/亩,分两次施肥,行深25cm,施有机肥500kg/亩,再回填土5cm,再施有机肥400kg/亩;其中有机肥的组成为有机肥为发酵农家肥600kg、发酵酒糟100kg、硫酸亚铁5kg、硫酸钙50kg、聚乙烯醇树脂土壤改良剂3kg、尿素100kg、草木灰40kg;发酵农家肥为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潲水添加其重量3%的过磷酸钙,再加入腐熟剂,充分搅拌均匀后堆贮10天制得。

(4)茶树种植:定植时间分别为早春或初冬季节,定植密度为:双条播:每亩苗数2500株;

(5)茶园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和修剪。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肥4次以上,每次施有机肥100-200kg/亩。

幼年期修剪:在幼年期采用定性修剪法进行修剪,使树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各枝条保持在同一水平梯度,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茶树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成年投产期修剪: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包括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一年1次或两年1次,修剪深度掌握在留下当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轻修剪将成年投产期的茶树枝权剪平,保持树冠水平。深修剪5-7年1次;衰老期修剪: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包括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剪掉不可利用的主枝和分枝;台刈是齐地剪平无利用价值的主枝。

实施例3

本发明石阡苔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茶树品种的选择:石阡苔茶;苗木选择:采用无心土苗床扦插繁殖育苗,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2)整地:平整山地,将土地全垦,采用带酸性或碱性的有机肥调节土壤呈酸性,ph:5.5-7.5,开行,单行,行距:2m,行深:20cm,步径12cm;

(3)施底肥:施有机肥800kg/亩,分两次施肥,行深20cm,施有机肥600kg/亩,再回填土5cm,再施有机肥100kg/亩;其中有机肥的组成为发酵农家肥600kg、发酵酒糟150kg、硫酸亚铁7kg、硫酸钙30kg、脲醛树脂土壤改良剂5kg、尿素60kg、草木灰40kg;发酵农家肥为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潲水添加其重量2.5%的过磷酸钙,再加入腐熟剂,充分搅拌均匀后堆贮20天制得。

(4)茶树种植:定植时间分别为早春或初冬季节,定植密度为:单条播:每亩苗数1500株;

(5)茶园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和修剪。茶园中耕除草定植,第一年的茶苗根部用手拔除杂草,其余空地浅耕3-5cm,不能深耕;第二年浅耕2-3次,时间在5月、8月、10月进行,视茶园内的杂草生长情况来定,除草一次,每年8-9月进行;每年施肥4次以上,每次施有机肥100-200kg/亩。

幼年期修剪:在幼年期采用定性修剪法进行修剪,使树冠分枝密集,幅度开阔,各枝条保持在同一水平梯度,避免形成树冠时空缺;对于顶端优势强、分枝稀疏的茶树要压低主枝,扶助侧枝;成年投产期修剪:在成年投产期的修剪包括轻修剪、轻修平和深修剪;轻修剪一年1次或两年1次,修剪深度掌握在留下当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轻修剪将成年投产期的茶树枝权剪平,保持树冠水平。深修剪5-7年1次;衰老期修剪:茶树在衰老期的修剪包括重修剪和台刈;重修剪是剪掉不可利用的主枝和分枝;台刈是齐地剪平无利用价值的主枝。

实施例4

贵州铜仁石阡县某茶园,山园土壤为地黄棕壤,ph值为5.5-6.5。供试茶园建于2000年春季,品种为石阡当地苔茶品种,育苗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的茶树。该茶园试验前茶树长势、园相及管理水平一般,产量较低(亩年产干毛茶在45kg左右)。在茶园内设置1个试验组(面积1.5亩)和1个对照组(面积1.5亩)。在试验区采用实施例1种植方式种植,对照组采用常规绿茶种植方法种植。

按上述种植方式的试验组毛干茶产量为55-60kg/亩,明显高于对照区:(45kg/亩),增产率为22.2-33.3%。

对茶叶的新梢鲜叶(按照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的标准采集)蒸青样的主要成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试验组种植方式的茶鲜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春、夏茶4次采样测定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48.2%,对照组(常规绿茶种植方法)为44.8%;试验组茶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22.5%,比对照组高3.8%;茶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3%,对照组为4.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