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控制梨木虱为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8678发布日期:2019-05-22 01:5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控制梨木虱为害的方法,其技术领域属于植物保护学科。



背景技术:

中国梨木虱(psyllachinensis)原是我国东北、华北局部地区梨树的重要害虫,现已遍布全国,为害猖獗,一些梨园受害率几乎达100%,引起树势衰弱,早期落叶,影响花芽分化,对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威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梨园中大量使用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虽然有效控制了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的为害,但同时杀灭了中国梨木虱的自然天敌花蝽、草蛉、瓢虫、蜘蛛、寄生蜂等,使中国梨木虱失去了天敌的有效控制,从而爆发成灾。中国梨木虱对梨树的危害既表现为直接危害又表现为间接危害。直接危害由虫体直接刺吸树体汁液,使树体衰弱;间接危害由梨木虱若虫分泌物上的霉菌及其毒素对梨树的危害。在霉菌及其毒素的共同危害下,梨树表皮组织结构被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大量失水变干枯死亡,形成大小不等的被害斑,进而造成叶片早期脱落,果实腐烂,枝条生长衰弱。间接危害又远远大于直接危害,间接危害使叶片被害率达到96%,落叶率达到73%。梨木虱若虫分泌物的ph值为5,呈现弱酸性,有较强的黏着性,黏附在叶、果和枝条上。分泌物失水后,残留物更不易被雨水冲去,当空气湿度增大时,产生煤烟病,严重阻止梨树的光合作用,果实甜度下降,果实上产生煤烟病使商品价值降低。梨木虱若虫在其分泌物的保护下生活、危害,药剂很难触及虫体杀死若虫,药剂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对梨木虱为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虫剂法,但梨木虱对各类农药品种均可产生抗药性,而且较一般虫害更敏感,收获的梨果实具有较高的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梨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一段时间以来,强内吸性杀虫剂吡虫琳对消灭在幼叶卷边内危害的梨木虱,齐螨素对消灭第2代后的粘液中的梨木虱若虫效果较好。但近年来,吡虫啉、齐螨素对梨木虱的防效越来越差,梨木虱在果园内猖獗为害,广大果农和政府部门迫切需求防治梨木虱的新技术和替代农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控制梨木虱为害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杀虫剂防治因梨木虱抗药性防治效果差以及梨果农药含量高的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控制梨木虱为害的方法,梨树株行距为4m×8m,每亩梨园播种2.0~2.6kg间作作物,播种期为4月20~30日,将180~24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

优选的,所述间作作物为白三叶草或桔梗。

优选的,所述间作作物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

优选的,将190~210ml所述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

优选的,所述白三叶草播种量为每亩2.1~2.3千克。

优选的,所述桔梗播种量为每亩2.2~2.4千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间作多年生植物白三叶草和桔梗,提高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助迁自然天敌,建立健康梨园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喷施富含钾盐的生物药剂savona破除若虫分泌物,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梨木虱为害的可持续控制。白三叶草、桔梗作为果园间作作物,可以通过物理屏障、视觉干扰、气味隐蔽以及化学物质驱避等机制驱避干扰梨木虱对梨树的识别和定居,也为自然天敌提供栖息和庇护场所,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可促使周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因季节性变动向果园迁移,并通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运动,扩大天敌种群数量达到控制全年梨木虱的效果。梨木虱若虫分泌液的ph值为5,呈弱酸性,savona是一种源自天然钾盐,经特别组配而成的生物杀虫剂,主要通过脱水、窒息杀死梨木虱若虫,使若虫分泌液干枯、脱落。本方法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杀虫剂的施用量,减少了施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梨果实农药残留,而且播种的间作作物可以多年循环使用,绿色环保,操作过程简单,且防治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0kg白三叶草,可以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期为4月20日,将18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的50%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白三叶草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2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6kg白三叶草,可以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期为4月30日,将24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3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白三叶草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3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3kg白三叶草,可以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期为4月25日,将21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白三叶草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4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1kg白三叶草,可以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期为4月22日,将20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白三叶草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5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0kg桔梗,播种方式最好为撒播方式,播种期为4月20日,将19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桔梗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6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6kg桔梗,播种方式最好为撒播方式,播种期为4月30日,将210ml0.3%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桔梗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7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3kg桔梗,播种方式最好为撒播方式,播种期为4月25日,将200ml0.3%的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2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桔梗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8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2kg桔梗,播种方式最好为撒播方式,播种期为4月27日,将200ml0.3%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3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桔梗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实施例9

梨树株行距为4m×8m,树体生长健壮。每亩梨园播种2.4kg桔梗,播种方式最好为撒播方式,播种期为4月25日,将200ml0.3%savona稀释1200倍与常规施药杀虫剂50%的量混合喷施。施药时期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第一至第四代若虫、成虫高峰期前3天喷药。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各代若虫和成虫种群数量和叶片被害率桔梗间作+生物药剂区均极显著低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区。

以上各实施例的生态控制梨木虱为害的方法,果园间作白三叶草、桔梗与施用生物药剂savona结合,组成梨园梨木虱等害虫控制技术系统,可持续地控制梨木虱等害虫,保障梨果实产量和品质,减少施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生产上应用前景广阔。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