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8936阅读:34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蟑螂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及餐饮装修格局的改变,室内蟑螂的密度相对于从前明显升高,人们对室内的蟑螂越来越反感,从简单的踩死、拍扁的简单手段,丰富到使用各种杀虫剂的灭蟑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灭蟑产品也从气雾剂、杀蟑香这些强制灭杀的杀虫剂产品,向杀蟑饵剂、杀蟑胶饵、蟑螂屋这些更环保、更安全的剂型转变。

杀蟑饵剂、杀蟑胶饵、蟑螂屋是通过气味吸引蟑螂取食或靠近,来达到毒杀或粘捕的功效。剂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引诱剂吸引蟑螂,因此,引诱剂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剂型对蟑螂的毒杀或粘捕效果,引诱剂对蟑螂的引诱性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蟑螂引诱剂及其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蟑螂引诱剂,含有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是由蟑螂及蟑螂粪便经45℃低温烘干10h,再粉碎、过筛、制得干粉;然后使用食用油在60℃~80℃条件下将干粉浸泡并搅拌8~12h,最后进行过滤得到的浸提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食用油为棕榈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浸提时食用油与干粉的重量比为2~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含有熟制动物肝脏、鱼粉或虾粉以及可接受的熟制豆类或者谷物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接受的熟制豆类或者谷物粉为熟制黄豆粉、熟制花生粉、熟制红薯粉和熟制板栗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含有芝麻油香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原料按照重量份配比包括: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蟑螂引诱剂,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熟制动物肝脏、鱼粉、虾粉、熟制黄豆粉、熟制花生粉,芝麻油香精能散发出蟑螂喜欢食物的气味,吸引蟑螂取食。此外蟑螂是群聚类昆虫,通过同类的气味进行聚集或交配,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是通过棕榈油、花生油等食用油对蟑螂或蟑螂粪便进行提取,含有蟑螂聚集信息素,使蟑螂聚集;

(2)、同时加入食物型引诱剂和信息素引诱剂,使引诱性倍增。蟑螂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可以在一天到三天内不用取食,因此,仅凭借蟑螂喜欢的食物的气味来吸引是不够的。但仅凭借蟑螂聚集信息素,引诱性不及添加了蟑螂喜欢的食物的引诱剂配方。因此,同时添加了蟑螂喜欢的食物和蟑螂聚集信息素,使引诱剂的引诱性倍增;

(3)、添加了芝麻香精,相对于加入芝麻油,不但使成本较低,而且使引诱性提高。芝麻香精比芝麻油更有香气的穿透性,而且加入量较低,具有良好的引诱性;

(4)、原料组分中不但含有易于挥发的吸引蟑螂的成分,例如熟制黄豆粉、熟制花生粉、芝麻香精、虾鱼粉等;也含有相对难挥发的引诱蟑螂的成分,例如动物肝脏、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这就使引诱剂在一到七天内都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即使在七天后,仍然对蟑螂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蟑螂引诱剂在杀蟑饵剂中的用途,杀蟑饵剂通过在蟑螂引诱剂中直接添加杀虫成分制成,杀虫成分选自硼酸、硼酸盐、线虫成分、细菌病原体、真菌病原体、病毒病原体、昆虫生长调节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及植物和化学杀虫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蟑螂引诱剂在杀蟑胶饵中的用途,将蟑螂引诱剂破碎至过200目筛,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杀蟑胶饵的配方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蟑螂引诱剂在蟑螂屋中的用途,蟑螂引诱剂直接包装成小袋,放入蟑螂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进行蟑螂屋引诱性时模拟房内四个蟑螂屋的摆放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制备样品

一、制备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

1、收集蟑螂粪便100g,蟑螂尸体300g,分别经45℃低温烘干10h,再粉碎、过100目筛、混合后制得干粉110g;

2、将干粉全部加入带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再分别加入棕榈油150g和花生油350g,开动搅拌,搅拌速度为100~150rpm;

3、使用水浴加热,使三口烧瓶中的混合物的温度为65℃,保温并持续搅拌10小时;

4、停止搅拌,采用砂芯漏斗抽滤后,得到滤液475g,滤饼弃去。滤液深褐色,无刺激性气味,即为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

二、制备蟑螂引诱剂a

1、将新鲜鸡肝脏去筋,无需洗净血水,再蒸熟,倒入绞肉机进行破碎,出料,得鸡肝泥,鸡肝泥一般现制现用;

2、称取30g现制的鸡肝泥加入卧式搅拌锅当中,再依次加入熟制黄豆粉26g,熟制花生粉15g,鱼粉8g、虾粉5g、芝麻油香精3g,山梨酸钾2g和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10g进行搅拌,2小时后出料,得到制备蟑螂引诱剂a100g,用铝膜密封包装。

三、制备蟑螂引诱剂b

1、将新鲜猪肝脏去筋,无需洗净血水,再蒸熟,倒入绞肉机进行破碎,出料,得猪肝泥;

2、称取35g现制的猪肝泥加入卧式搅拌锅当中,再依次加入熟制黄豆粉28g,熟制花生粉20g,鱼粉5g、虾粉3g、芝麻油香精2g,苯甲酸钠2g和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15g进行搅拌,2小时后出料,得到制备蟑螂引诱剂b100g,用铝膜密封包装。

四、制备杀蟑饵剂c

取蟑螂引诱剂a30g,加入硼酸1.5g混匀后,得到杀蟑饵剂c,用铝膜密封包装待用。

五、制备杀蟑饵剂d

取蟑螂引诱剂b30g,加入吡虫啉1.0g混合均匀后,得到杀蟑饵剂d,用铝膜密封包装待用。

样品生物测试

一、蟑螂屋引诱性测试

将环境温度调为25±5℃,湿度控制在40%~70%,在8立方的模拟房中,放入50只德国小蠊。如图1所示,在模拟房地板中心位置,放置含有水的棉球和普通的蟑螂饲料1。待蟑螂状态稳定后,以棉球和饲料1的位置为中心点,在四边相等距离放置四个蟑螂屋。四个蟑螂屋规格相同且使用同种材料和结构,其中两个为供试样品蟑螂屋2,另外两个为对照蟑螂屋3。供试样品蟑螂屋2和对照蟑螂屋3间隔放置以排除相互影响。供试样品蟑螂屋2中放入蟑螂引诱剂a或者蟑螂引诱剂b作为引诱剂,对照蟑螂屋3放入市售的普通蟑螂屋中的引诱剂。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分别查看每个蟑螂屋中粘捕的蟑螂数量,记录。两个房间相同摆置,同时进行,相同实验重复2次,分别记录四个的粘捕数量如下表1和表2。

表1蟑螂引诱剂a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引诱效果对照表

表2蟑螂引诱剂b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引诱效果对照表

由表1和表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含有蟑螂聚集信息素,能够使蟑螂聚集,从而具有很好的引诱效果;

(2)、同时加入食物型引诱剂和信息素引诱剂,使引诱性倍增。蟑螂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可以在一天到三天内不用取食,因此,仅凭借蟑螂喜欢的食物的气味来吸引是不够的。但仅凭借蟑螂聚集信息素,引诱性不及添加了蟑螂喜欢的食物的引诱剂配方。因此,同时添加了蟑螂喜欢的食物和蟑螂聚集信息素,使引诱剂的引诱性倍增;

(3)、添加了芝麻香精,相对于加入芝麻油,不但使成本较低,而且使引诱性提高。芝麻香精比芝麻油更有香气的穿透性,而且加入量较低,具有良好的引诱性;

(4)、原料组分中不但含有易于挥发的吸引蟑螂的成分,例如熟制黄豆粉、熟制花生粉、芝麻香精、虾鱼粉等;也含有相对难挥发的引诱蟑螂的成分,例如动物肝脏、蟑螂及蟑螂粪便提取物,这就使引诱剂在1~3天内都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实际上,即使在七天后,仍然对蟑螂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二、杀蟑饵剂生物活性测试

杀蟑饵剂的生物测试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是测试杀蟑饵剂的引诱性,第二是测试杀蟑饵剂的半数致死率。两个实验综合体现的杀蟑饵剂的引诱性及灭杀蟑螂的效果。

1杀蟑饵剂引诱性实验——取食个数法

1.1实验步骤

取待测饵剂和作为参比的市售饵剂各两个,剪掉饵剂盒盖,取两个塑料箱,标记为a箱和b箱,距离最上端5cm处除涂抹一圈凡士林,在两箱的中心位置分别放入1cm直径大小的吸水棉球;分别放入30只小蠊,待试虫稳定后,在距离棉球15cm的两侧分别放置待测和参比饵剂,开始计时。

b箱内两种饵剂摆放位置与a箱相反,其他相同。

每2min记录在每个饵剂上取食的蜚蠊个数,至30min时实验结束。

1.2结果记录

测试完毕后,分别计算取食蜚蠊总个数。测试结果如下表3和表4所示。

表3杀蟑饵剂c引诱效果对照表

表4杀蟑饵剂d引诱效果对照表

2杀蟑饵剂致死率实验——参照gb/t13917.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

2.1测试步骤

采用方箱装置。将30只德国小蠊由放虫孔放入已关闭门的方箱装置中,塞紧放虫孔。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在箱内一角放置待测饵剂,对角放置蜚蠊饲料,中央放置盛有浸水棉球培养皿,逐日观察试虫死亡情况,并示意正常饲料饲养为空白对照,每次试验结束,应清洗试验装置。

每隔24小时观察蜚蠊的死亡情况,并将死亡试虫取出,连续观察至投饵后的第12天或至蜚蠊全部死亡,测试至少进行两组重复。

2.2计算方法

重复测试所得数据的均值按式(1)和式(2)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保留2位小数。空白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空白对照死亡率在5%~20%,应进行校正;空白对照死亡率>20%,需重新进行实验。

式中:p——死亡率,%;k——死亡虫数,单位为只;n——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只。

式中:p2——校正死亡率,%;p1——处理死亡率,%;p0——对照死亡率,%。

2.3评价指标

根据试虫死亡率进行室内药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5、表6和表7。

表5杀蟑饵剂c和杀蟑饵剂d饵剂室内评价指标表

注:投饵后第第12天的死亡率;

表6杀蟑饵剂c和杀蟑饵剂d饵剂室内评价指标表

表7杀蟑饵剂d饵剂室内测试结果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市售饵剂、杀蟑饵剂c、杀蟑饵剂d均能达到国家a级标准。同时,从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杀蟑饵剂c、杀蟑饵剂d第1天的蜚蠊死亡率明显大于市售饵剂,说明杀蟑饵剂在添加本发明的蟑螂引诱剂后,引诱性明显提升,进而提高了杀蟑饵剂对蜚蠊的生物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