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535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鳜鱼又名熬花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那时每斤鳜鱼的售价几乎是鲤鱼的两倍。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其中以翘嘴镢生长最快。鳜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鳜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着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鳜鱼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吃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常常栖息于缓流并有水草丛生的沿岸水域的下层,有时潜伏于泥穴中,窥视摄取食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悄悄游近,瞅准时机,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袭击。鳜鱼到冬季多在深水中越冬。

东平湖鳌花鱼(即鳜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鳜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着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中国常见的鳜鱼有翘嘴鳜和大眼鳜等。体侧扁,背部隆起,色黄或淡绿,有黑色垂直条斑和小斑块。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两颌和口盖骨上生有绒毛状细齿,并有发达的犬齿。背鳍由根根利刺组成。性情凶猛,肉食性,刚开始摄食的小鳜鱼就可以吞食与其身体几乎等大的其他鱼类。鳜鱼大多栖息于水中的石洞里或水闸、乱石丛中,吞食过往的其他鱼类。一般可用手竿钓、放线钓、手线钓等多种技法。粗线、大钩、荤饵,以小活饵和泥鳅为宜,路亚拟饵钩拖钓亦可,鳜鱼一般不食素饵,钓点应选择在清水沙石底的流水处或树洞、石洞、石溪旁。

当前,鳜鱼的池塘养殖一般按鳜鱼池面积1∶3-4的比例配套饵料鱼池,不但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占用过多水面,也与提倡发展节约型渔业产业产生矛盾,部分养殖的鳜鱼被检出药残。由于养殖观点落后,养殖技术、养殖模式陈旧,新成果、新技术推广慢,养殖条件破坏等原因,导致养殖产量徘徊、效益降低、增产不增效、病害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养殖户积极性受损,严重影响了鳜鱼产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鳜鱼的养殖方法效率低,养殖产量少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利用病虫防治手段和中草药处理饵料鱼饲料,解决鳜鱼通过生物链富集药物的问题,养殖的鳜鱼能通过严格的药物残留检测;提高增加多个水氧机,解决了鳜鱼由于缺氧造成的存活率低进而使得产量低的问题,大幅度提高鳜鱼池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包括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鳜鱼鱼种投放、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饲养管理、水质管理、鱼病防治、投入市场。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选择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沙质低,淤泥少的区域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面积3-5亩,水深1.5-2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在鳜鱼主养池塘中底端设置若干气氧机;

(2)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以生石灰浆消毒,主养池塘用18-30千克的生石灰溶于36-60千克的水中,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用清水冲洗池内壁,将水排出,将周边河水等淡水引入消毒后的主养池塘中,主养池塘中淡水的深度为1.3-1.8米;

(3)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每亩投喜旱莲子草150-200kg,在池塘四周种植宽2-2.5m的草带;每亩投轮叶黑藻100-150kg,在池塘中间设置12-16个草墩组成草区;

(4)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诱导鲫鱼、鲮鱼、鲢鱼、青鱼、细鳞斜颌鲴等鱼苗集聚繁育,为鳜鱼提供饵料鱼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

(5)鳜鱼鱼种投放:鳜鱼主养塘每亩投放8-10cm的大规格鳜鱼种800-1000尾;

(6)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浸出液浸泡除去饵料鱼药残,提高其免疫力;鳜鱼10cm以后的饵料鱼以鲫鱼为主,鲫鱼培育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用1%-2%的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后投喂,一来提高麦鲮的抵抗力,二来促使麦鲮排出微量的药物残留,培育无药残饵料鱼,确保鳜鱼质量安全水平;

(7)饲养管理:3-5天投放补充一次饲料鱼,饲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8)水质管理:主养池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需要每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8-22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用每亩1公斤明矾化水后全池泼洒;安装水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备好含量30%-50%的双氧水,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80-300毫升,加水560-600毫升,并再加入1%-3%的硫酸亚铁2-6毫升;

(9)鱼病防治:在寄生虫病害流行季节6-9月,用甲醛20-30ppm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纤毛虫病;每次投喂饵料鱼之前,将饵料鱼浸泡在混合液中20-30分钟,然后投喂,可有效预防锚头蚤病和鱼虱,所述混合液为20ppm“高锰酸钾”溶液;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7-10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烂鳃;

(10)投入市场:鳜鱼分三批上市,9-11月,销售价格50-60元/kg,第二年1-3月上市,销售价格45-55元/kg,第二年4-5月上市,销售价格70-80元/kg。

收获:每亩生产鳜鱼520-624千克,饵料鱼大规模鱼种65千克,亩创产值36000元,生产成本12000元,可获利24000元左右。

对照塘:6月中下旬投放鳜鱼大规格鱼种每亩200-300尾,可亩生产鳜鱼100-120千克,大规模鱼种100千克,亩创产值9000元,生产成3000元,可获利6000元左右。

与目前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选择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沙质低,淤泥少的区域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面积3亩,水深1.8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在鳜鱼主养池塘中底端设置若干气氧机,气氧机的使用,保证了鳜鱼有充足的溶解氧供应,从而大大提升了鳜鱼的存活率,增加了其产量。

2.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以生石灰浆消毒,主养池塘用25千克的生石灰溶于48千克的水中,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用清水冲洗池内壁,将水排出,将周边河水等淡水引入消毒后的主养池塘中,主养池塘中淡水的深度为1.6米,利用生石灰浆,实现池塘内的有效杀菌和消毒,消毒后将水排出,避免了后期投放鳜鱼造成的药性中毒而导致死亡。

3.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浸出液浸泡除去饵料鱼药残,提高其免疫力;鳜鱼10cm以后的饵料鱼以鲫鱼为主,鲫鱼培育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用2%的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后投喂,一来提高麦鲮的抵抗力,二来促使麦鲮排出微量的药物残留,培育无药残饵料鱼,确保鳜鱼质量安全水平。

4.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主养池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需要每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用每亩1公斤明矾化水后全池泼洒;安装水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备好含量40%的双氧水,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90毫升,加水58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4毫升,保证了鳜鱼水环境的优良,从而保证其存活率。

5.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鱼病防治:在寄生虫病害流行季节6-9月,用甲醛25ppm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纤毛虫病;每次投喂饵料鱼之前,将饵料鱼浸泡在混合液中30分钟,然后投喂,可有效预防锚头蚤病和鱼虱,所述混合液为20ppm“高锰酸钾”溶液;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8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烂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包括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鳜鱼鱼种投放、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饲养管理、水质管理、鱼病防治、投入市场。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选择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沙质低,淤泥少的区域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面积3亩,水深1.8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在鳜鱼主养池塘中底端设置若干气氧机;

(2)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以生石灰浆消毒,主养池塘用25千克的生石灰溶于48千克的水中,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用清水冲洗池内壁,将水排出,将周边河水等淡水引入消毒后的主养池塘中,主养池塘中淡水的深度为1.6米;

(3)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每亩投喜旱莲子草180kg,在池塘四周种植宽2.3m的草带;每亩投轮叶黑藻130kg,在池塘中间设置14个草墩组成草区;

(4)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诱导鲫鱼、鲮鱼、鲢鱼、青鱼、细鳞斜颌鲴等鱼苗集聚繁育,为鳜鱼提供饵料鱼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

(5)鳜鱼鱼种投放:鳜鱼主养塘每亩投放8cm的大规格鳜鱼种900尾;

(6)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浸出液浸泡除去饵料鱼药残,提高其免疫力;鳜鱼10cm以后的饵料鱼以鲫鱼为主,鲫鱼培育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用2%的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后投喂,一来提高麦鲮的抵抗力,二来促使麦鲮排出微量的药物残留,培育无药残饵料鱼,确保鳜鱼质量安全水平;

(7)饲养管理:4天投放补充一次饲料鱼,饲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8)水质管理:主养池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需要每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用每亩1公斤明矾化水后全池泼洒;安装水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备好含量40%的双氧水,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90毫升,加水58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4毫升;

(9)鱼病防治:在寄生虫病害流行季节6-9月,用甲醛25ppm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纤毛虫病;每次投喂饵料鱼之前,将饵料鱼浸泡在混合液中30分钟,然后投喂,可有效预防锚头蚤病和鱼虱,所述混合液为20ppm“高锰酸钾”溶液;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8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烂鳃;

(10)投入市场:鳜鱼分三批上市,9-11月,销售价格50-60元/kg,第二年1-3月上市,销售价格45-55元/kg,第二年4-5月上市,销售价格70-80元/kg。

收获:每亩生产鳜鱼600千克,饵料鱼大规模鱼种65千克,亩创产值36000元,生产成本12000元,可获利24000元左右。

对照例1:

投放鳜鱼大规格鱼种(8cm左右)每亩300尾,可亩生产鳜鱼158千克,大规模鱼种100千克,亩创产值9480元,生产成本5800元,可获利3680元左右。

实施例2

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包括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鳜鱼鱼种投放、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饲养管理、水质管理、鱼病防治、投入市场。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选择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沙质低,淤泥少的区域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面积3亩,水深1.8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在鳜鱼主养池塘中底端设置若干气氧机;

(2)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以生石灰浆消毒,主养池塘用18千克的生石灰溶于36千克的水中,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用清水冲洗池内壁,将水排出,将周边河水等淡水引入消毒后的主养池塘中,主养池塘中淡水的深度为1.3米;

(3)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每亩投喜旱莲子草150kg,在池塘四周种植宽2m的草带;每亩投轮叶黑藻100kg,在池塘中间设置12个草墩组成草区;

(4)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诱导鲫鱼、鲮鱼、鲢鱼、青鱼、细鳞斜颌鲴等鱼苗集聚繁育,为鳜鱼提供饵料鱼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

(5)鳜鱼鱼种投放:鳜鱼主养塘每亩投放8cm的大规格鳜鱼种800尾;

(6)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浸出液浸泡除去饵料鱼药残,提高其免疫力;鳜鱼10cm以后的饵料鱼以鲫鱼为主,鲫鱼培育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用2%的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后投喂,一来提高麦鲮的抵抗力,二来促使麦鲮排出微量的药物残留,培育无药残饵料鱼,确保鳜鱼质量安全水平;

(7)饲养管理:3天投放补充一次饲料鱼,饲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8)水质管理:主养池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需要每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8-22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用每亩1公斤明矾化水后全池泼洒;安装水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备好含量30%的双氧水,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80毫升,加水56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2毫升;

(9)鱼病防治:在寄生虫病害流行季节6-9月,用甲醛20ppm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纤毛虫病;每次投喂饵料鱼之前,将饵料鱼浸泡在混合液中20分钟,然后投喂,可有效预防锚头蚤病和鱼虱,所述混合液为20ppm“高锰酸钾”溶液;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7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烂鳃;

(10)投入市场:鳜鱼分三批上市,9-11月,销售价格50-60元/kg,第二年1-3月上市,销售价格45-55元/kg,第二年4-5月上市,销售价格70-80元/kg。

收获:每亩生产鳜鱼520千克,饵料鱼大规模鱼种65千克,亩创产值31200元,生产成本11000元,可获利20200元左右。

对照例2

投放鳜鱼大规格鱼种(8cm左右)每亩200尾,可亩生产鳜鱼96千克,大规模鱼种100千克,亩创产值5760元,生产成本4300元,可获利1460元左右。

实施例3

一种基于高产的新型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包括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鳜鱼鱼种投放、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饲养管理、水质管理、鱼病防治、投入市场。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建设鳜鱼主养池塘:选择有充足的水源供应、沙质低,淤泥少的区域建设鳜鱼主养池塘,主养池塘的面积5亩,水深2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在鳜鱼主养池塘中底端设置若干气氧机;

(2)主养池塘的消毒及引入淡水:以生石灰浆消毒,主养池塘用30千克的生石灰溶于60千克的水中,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用清水冲洗池内壁,将水排出,将周边河水等淡水引入消毒后的主养池塘中,主养池塘中淡水的深度为1.8米;

(3)在鳜鱼主养池塘设置草带和草区:每亩投喜旱莲子草200kg,在池塘四周种植宽2.5m的草带;每亩投轮叶黑藻150kg,在池塘中间设置16个草墩组成草区;

(4)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诱导鲫鱼、鲮鱼、鲢鱼、青鱼、细鳞斜颌鲴等鱼苗集聚繁育,为鳜鱼提供饵料鱼鳜鱼苗种适宜饵料鱼的选择;

(5)鳜鱼鱼种投放:鳜鱼主养塘每亩投放10cm的大规格鳜鱼种1000尾;

(6)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饵料鱼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浸出液浸泡除去饵料鱼药残,提高其免疫力;鳜鱼10cm以后的饵料鱼以鲫鱼为主,鲫鱼培育投喂颗粒饲料,颗粒饲料用2%的黄芪和白术浸出液浸泡后投喂,一来提高麦鲮的抵抗力,二来促使麦鲮排出微量的药物残留,培育无药残饵料鱼,确保鳜鱼质量安全水平;

(7)饲养管理:5天投放补充一次饲料鱼,饲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左右,如饲料鱼规格不均匀时,需用鱼筛将大规格的饲料鱼筛去;

(8)水质管理:主养池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需要每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8-22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用每亩1公斤明矾化水后全池泼洒;安装水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备好含量50%的双氧水,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300毫升,加水600毫升,并再加入3%的硫酸亚铁6毫升;

(9)鱼病防治:在寄生虫病害流行季节6-9月,用甲醛30ppm兑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纤毛虫病;每次投喂饵料鱼之前,将饵料鱼浸泡在混合液中30分钟,然后投喂,可有效预防锚头蚤病和鱼虱,所述混合液为20ppm“高锰酸钾”溶液;每亩每公尺水深用“强氯精”0.27公斤或用“漂粉精”0.33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服用药饵10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烂鳃;

(10)投入市场:鳜鱼分三批上市,9-11月,销售价格50-60元/kg,第二年1-3月上市,销售价格45-55元/kg,第二年4-5月上市,销售价格70-80元/kg。

收获:每亩生产鳜鱼624千克,饵料鱼大规模鱼种65千克,亩创产值37440元,生产成本13000元,可获利24440元左右。

对照例3

投放鳜鱼大规格鱼种(10cm左右)每亩200尾,可亩生产鳜鱼130千克,大规模鱼种100千克,亩创产值7800元,生产成本5600元,可获利2200元左右。

将上述实施例1-3与对照例1-3所捕捞的鳜鱼,分别对其发病率、成活率、产量、产值、效益进行对比,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对照试验表

从上表结果显示,本发明鳜鱼养殖:实施例1-3纤毛虫病平均发病率4.7%,对照例1-3平均发病率38.4%,差异极显著(p<0.01);实施例1-3锚头蚤病和鱼虱平均发病率8.9%,对照例1-3平均发病率64.0%,差异极显著(p<0.01);实施例1-3细菌性烂鳃平均发病率6.3%,对照例1-3平均发病率43.2%,差异极显著(p<0.01);实施例1-3鳜鱼平均单产581kg,对照例1-3平均单产128kg,差异极显著(p<0.01);实施例1-2鳜鱼平均亩产值34880元,对照例1-3平均亩产值7680,差异极显著(p<0.01);实施例1-3鳜鱼平均亩效益22880元,对照例1-3平均亩效益2447元,差异极显著(p<0.0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