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519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鱼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养殖方法,具体为一种以低碳、环保的科学养鱼方法代替传统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养鱼的技术起始时间比较早,我国的淡水网箱养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大、中、小型湖泊、发电水库有网箱养鱼,在某些缓流的河道甚至深水池塘中也在进行网箱养鱼。网箱养鱼技术通常的地点选择一般面积较大的水域,如发电水库、湖泊等可进行网箱养鱼,某些条件较好的河道、面积较大的深水池塘等也可设置网箱。为了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一般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3.5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网箱的设置地点应尽量远离交通繁忙的水上航道和工矿企业的排污口。还应注意养殖地区周边的治安环境良好、交通畅通、鱼种及饲料来源方便,放养优质早繁鱼种,赶上每年生长最适温季节。培育肉食性鱼苗、鱼种,为防止大鱼吃小鱼,7-10天按不同规格进行筛分,使苗种规格整齐,生长速度一致,成活率提高。为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发挥养殖品种间的互惠互利,在确定了主养品种后,应适当搭配混养品种,可按82:18进行搭配。投喂安全、营养、高效的配合饲料,缩短商品鱼养殖周期,混养品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即可增加鱼类产量,还可以调节水质。在混养品种中,也可搭配少量比主养品种规格小的肉食性鱼类(如加州鲈、鳜鱼等),利用其控制野杂鱼数量,同时收获优质的水产品。

降低饲料系数和养殖成本,生态防治鱼病,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鱼产品的销售顺畅等,传统养殖模式中习惯定时投喂,因为缺乏科学技术,比如在阳光充足的下午,发现鱼摄食而缓慢游动,检查水中ph高达9.0,因ph升高1,具有毒性的非离子氨浓渡加大,毒性增加10倍左右,不仅抑制鱼生长,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应提前1小时增氧,调整投喂时间,特别是溶氧低于3mg/l时,容易受寄生虫、细菌侵袭,使鱼体免疫功能下降,鱼病发生,不仅鱼生长缓慢,饲料系数高,严重的还会引起鱼死亡,导致重大损失。这些都是缺乏科学养鱼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可改进传统喂鱼方式,利用现代水质在线能监测系统对水质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为科学调控水质提供依据,运用池塘改造高效节能养殖系统,减少水体污染,实现生态、高效养殖的一种养鱼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养鱼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池中进行网箱养殖鱼类,网箱下面配套组装鱼粪回收系统和配套组装平移法底排

污水自溢系统,对鱼粪进行回收,有效的排出池底的污水和沉积物;减少鱼粪和残饵对水体的污染;所述的鱼粪回收系统是指用投饵网箱鱼体排泄物机械化抽提系统装置,可采用公开号为cn101946736a中的装置。其浮力装置通过网箱顶部的固定架固定浮于水面,网箱和鱼粪收集器分别与浮力装置连接,鱼粪收集器底部设置有铁质漏斗,铁质漏斗通过抽粪管与抽粪机连接,鱼粪收集器上设置有振动扣环,所述振动扣环上连接有振动绳。利用抽粪机对鱼粪收集器内的鱼粪进行抽取,其抽粪效率高,成本降低、抽提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对抽粪机的维护十分方便,所抽出的粪水即时的通过粪水分离系统进行处理,养殖网箱与鱼粪收集器进行有机的分离使网箱养殖更加环保、养殖更加健康、科学;生物浮床的搭配使养殖网箱得到生物的净化处理,组成了一个完善的环保型水产养殖网箱系统。移除的鱼粪可以作为花果疏菜等的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

所述的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统是指在养殖池底安装排污设施,其排污设施包括在养殖池的池底具有一定的坡度,然后在塘底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口,在排污口处设置有防逃网,池塘主体通过池底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系统连通,然后在养殖池的一侧设置有固液分离池,排污管的出水口端与固液分离池中部和上部连通,固液分离池底部设置有带截止阀的固形物排污管,固液分离池上部设置有污水上清液排水管,污水上清液排水管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连通。排污系统可以留住上层溶氧高,排出底层养殖沉积物和污水,达到清淤效果。为鱼类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农户为实现持续健康养殖,确保质量安全打下基础。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统可采用公开号为cn102696534a中记载的池塘养殖底排污水系统。

1)在网箱养殖区配备增氧设备进行复合增氧,促进上下层和表层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氧;根据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浓度、ph值和光照强度调整投喂时间和投饵率;增氧设备包括微孔增氧机(或涌浪机)、叶轮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三种机器单独或并联,共同促进上下层和表层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氧。

2)运用浮床种植水生植物,网箱外进行池塘养殖湿地种养结合,实现鱼菜

共生,生物净化水质。运用生物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盐,水体养殖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再循环利用。

3)科学养鱼。首先根据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浓度、ph值、光照强度以及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时间,溶解氧的浓度、ph值、光照强度均靠仪器随时进行跟踪测量,在溶氧的浓度>5mg/l,或ph值为7.5~8.5时投喂,选择溶氧高的地点投饵,投饵频率为2-4次,投饵率为2-5%。只有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才能分解彻底,物质循环才能加快,有毒物质如分子氨、硫化氢、醛酮(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物)等也能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所以,溶解氧是鱼类生长和水体循环的首要条件。

其养殖所采用的水的ph值为7.5-8.5,分子氨≤0.02mg/l,溶解氧的浓度大于5mg/l。进行网箱养殖,其在第一次灌注新水时需经过消毒,待5-7天毒性消失后才可放养鱼类。在放养的鱼种中应使主养鱼与混养鱼的数量比例为82:18。根据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浓度、ph值和光照强度调整投喂时间和投饵率,其应选择溶氧高的地点投饵,投饵频率为2-4次/天,投饵率为2-5%。

生物浮床种植的水生植物为水雍菜、水芹菜、睡莲或三种植物混合种植。

鱼类在低温季节冬季或早春,当年11月-翌年3月往养殖池中放养鱼种,放养时需对鱼种进行消毒,用3-5%盐水浸泡20-30分钟,或20g/每立方水的高锰酸钾浸泡15-20分钟后再放入。盐水浸泡是为了采用盐水进行消毒,原理为增加渗透压,使病原生物失水而死亡,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有一定消毒能力,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病原生物的细胞膜,两者消毒范围广,且不易形成耐药性。

本方法中最主要的技术就是科学养鱼,科学养鱼是指采用创新“七字”科学养殖模式,概括为“水、种、料、分、混、防、工”。其中:水:养鱼用水要求水源方便、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其中,ph7.5-8.5,分子氨≤0.02mg/l,溶解氧连续24h中,全天24个小时中,有16小时以上溶解氧的浓度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只有保证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才能分解彻底,物质循环才能加快,有毒物质如分子氨、硫化氢、醛酮(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物)等也能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所以,溶解氧是鱼类生长和水体循环的首要条件。然而,由于在池塘高密度的精养条件下,投入了大量饲料产生的鱼类排泄物和残饵,造成了水体有机负荷增大,细菌分解时消耗大量溶氧从而导致水体容易缺氧。

养殖鱼类时,在干塘清淤后,经过消毒,5-7天后即可灌注新水,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才可放养鱼类。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可按照上述方法调节水体中的溶氧,同时也可辅以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

鱼种:放养鱼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气候条件和自身的技术水平来确定,鱼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康。根据以上因素选好放养品种,在低温季节(冬季或早春,11月-3月)可放入池塘,水温低鱼类活动强度弱,减少鱼类受伤,同时可以延长鱼类生长时间。放养规格应根据上市规格来确定,如上市规格为3斤,则放养规格至少为3两(一龄鱼种)及以上,生长周期长,放养规格3两左右,生长周期短,则适当提高。放养密度根据上市规格、计划产量和预期成活率(养殖管理水平对成活率影响较大)进行确定。如亩产量3000斤,上市规格3斤,成活率80%,则亩放养密度为3000÷3÷80%=1250尾。而本申请中要求放养早繁鱼种,当年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如:肉食性鱼类南方鲇,平均可达1-1.5公斤,鲤鱼可达0.5公斤以上,草鱼可达1公斤左右。放养早繁苗种,肉食性鱼类当年即可出售,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鱼种成本。放养鱼种时,要经过消毒,可用3-5%盐水浸泡20分钟,或高锰酸钾20g/每立方水,浸泡15-20分钟。

注意:一是早繁鱼苗:冬季对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大棚控制水温在24-26℃,亲鱼提早30-60天左右成熟,比传统早繁鱼苗30-50天;二是早放优质鱼种:放养体质壮,规格大、数量足的优质鲇鱼种,赶上生长最适温季节,创新当年鱼种养成一茬或两茬商品鱼,改变两年养成商品鱼历史。

料:投喂营养全面、符合养殖鱼类营养需求的配合饲料,如肉食性鱼类按不同生长阶段蛋白要求为32-40%,饲料中不含激素和抗生素等违禁添加剂,不能腐败变质。传统养殖投喂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原则,而本专利做了以下改变:一是将定时投喂创新为根据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光照以及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改变和调整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溶氧较高,溶解氧的浓度>5mg/l(或提前1小时开增氧机调整)或ph7.5~8.5时进行投喂。水体的ph过高,ph值>9,养殖水体中氨氮毒性增强,从而对养殖鱼类造成危害。二是将定点投喂创新为根据季节风向变化,以及池水其它理化因子变化情况,选择溶氧高的地点投饵。如精养鱼池,晴天下午一般应选择在鱼池下风口处,因下风口处受风力的作用,聚集着大量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其溶氧往往高于上风口,且上下层水体混合均匀度高,有利于保证鱼类摄食时的充足溶氧需求和较高的饵料摄食率。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生长阶段投饵频率为2-4次,投饵率为2-5%并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和鱼类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天气不好,阴天尤其是阴雨天,溶氧低,鱼类活动弱,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以投完后大量约80%左右鱼类不再摄食为准。

分:网箱内养殖鱼苗种7-10天按不同规格进行筛分,防止肉食性鱼类大鱼吃小鱼,以及因鱼种规格不同带来的摄食不均导致的个体差异较大,使苗种规格整齐,生长速度一致,成活率提高。鱼苗从水花养成规格鱼种期间,由于苗种在幼鱼阶段,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会造成个体差异,规格不均,肉食性鱼类还会发生互相残杀,且载鱼量和密度增加容易引起缺氧,引起死亡率升高,鱼苗成活率不到20%,产量减少。故养殖过程中,需对苗种进行分池饲养,可大大提高成活率,达90%及以上。其具体筛分方法为,水花放养密度为20万尾/亩,长至寸片时,筛分为10万尾/亩,长至2寸规格时,筛分为5万尾/亩,长至3寸规格时,筛分为2-3万尾/亩。进行成鱼养殖时,放养密度为800-1500尾/亩。

混:为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发挥养殖品种间的互惠互利,在确定了主养品种后,应适当搭配混养品种,可按82:18进行搭配。混养品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即可增加鱼类产量,还可以调节水质。在混养品种中,也可搭配少量肉食性鱼类(如加州鲈、鳜鱼等),利用其控制野杂鱼数量,同时收获优质的水产品。

防:防病向提高免疫力方向发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发病季节每隔15-—20天用聚维酮碘消毒杀菌;即1m3水体用0.45~0.75ml(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300~500ml),隔日一次,连用2次,可防治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细菌引起出血、烂鳃、疖疮、腐皮等细菌性疾病。或者每立方水体用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0.2g全池泼洒,可预防鱼病;定期(每20—30天)给每100公斤鱼的在饲料中加入食盐200g、多维

50-100g、大蒜素(2g)或大蒜头500g拌药饵,每天投喂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细菌性疾病;同时做好防逃、防灾、防盗等。

工:配套组装机械增氧,水车增氧机、叶轮增氧机和微孔增氧机(或涌浪机),且三者配合使用,水车增氧机叶轮搅起的水珠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溶解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搅动的水由于涡流作用可使水体表层发生上下交换,溶氧分布较为平均;叶轮增氧机的搅动能够打破水体的温跃层(对于温度突然变化的水层叫做温跃层,可阻碍水体溶氧的扩散),使上下水层对流更为明显,上层溶氧充足的水体可快速扩散至水体下层,溶氧分布更为平均;微孔增氧机通过直接将空气打入水中,增加了水体与空气中氧气的溶解面积,空气的推动作用也可将上下水层进行对流,达到氧气溶解均匀;三者配合使用,可保持水体较好的溶氧条件,每15亩池塘配备1.5kw水车增氧机、1.5kw叶轮增氧机和1kw微孔增氧机。二是定期排出底部有机物含量高,易缺氧的污水,减少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同时上层加注新水。三是在水中种植大型水生植物,如水雍菜(竹叶菜)、水芹菜、睡莲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增加水体的溶氧,可按池塘面积1-3%面积种植。安装投饵机和饵料台,减少劳动强度,便于管理。

该养鱼的方法的工程改造中还包括改建养殖池,改建养殖池是指先按照养殖池的大小和水的深度进行架设网箱,一般网箱的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2%,可选择长1-3米,宽1-3米,高1-2米进行架设,网箱可按品字形进行安装,每排网箱间距10米以上,为防止投喂饲料漂出网箱造成浪费,在网箱上设置围子,该围子在水面上,为聚乙烯网片或塑料管材网片。配套组装不同增氧设备,促进上下层和表层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氧;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一)、池塘养殖排水工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科学布局,并实施物理、生物净化等综合技术的科学组装,使池塘自动清淤,可使养殖水体减少污染和鱼病发生,可减少使用鱼药,减少污染。

(二)、推广工程化养鱼,实现机械化操作,节省劳动力,实现养殖工程创新管理,养殖户实现持续健康养殖。

(三)、科学机械化管理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成鱼的日增量达5-10g,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饲料系数,降低养殖成本。

(四)、排出的底层污水进入固液分离池物理沉淀,底层固形物做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上清液排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滤食性鱼类等通过物理、生物净化,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再循环使用或排入沟渠,运用池塘改造高效节能养殖系统,减少水体污染,实现生态、高效养殖。

(五)、移出的鱼粪可以作为花果疏菜等的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可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鱼粪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个养殖网箱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网箱、2、外网箱、3、浮力装置、4、鱼粪收集器、5、集粪桶、6、抽粪管、8、振动扣环、9、振动绳、10、u型连接管、11、间隙、12、粪水分离袋、13、水生植物、14、捆绑环、15、控制开关、16、连接线、17、粪水分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养鱼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改建养殖池、固液分离池和人工湿地,再往养殖池中加水、放养鱼种和安装增氧设备。改建养殖池为在养殖池中架设网箱,在养殖池底安装底排污设施,在网箱内安装鱼粪回收系统装置,修建固液分离池和人工湿地,并且在养殖池的四周设置增氧设备,同时在养殖池中加水并在湿地种植水生蔬菜和养殖滤食性鱼类,在养殖池排水口处安装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统。

2011年6月-11月,双流永兴镇星火基地:

试验塘13亩,设置网箱115个,网箱每个长为1.5米,1.5米,2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控制水的ph值为7.5-8.5,分子氨≤0.02mg/l,溶解氧为不低于5mg/l。配置增氧机10.5kw,按照本申请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养殖了5个月,折合亩产2115斤,亩产值达到20366元,总产值达到264752元。资金投入情况:鱼种费用41599元,鱼饲料64538元,渔药费用7200元,电费6000元,人工费8000,塘租13000元,鱼塘折旧费10000元,计150377元。净利润:总净利润为产值减去投入资金费用,即114375;平均每亩净利润8798元。

实施例2:

2009年4月-11月,贵州罗甸县星火生态水产养殖公司养殖基地:试验塘15亩,设置网箱50个,网箱每个长为2.0米,2.0米,2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控制水的ph值为7.5-8.5,分子氨≤0.02mg/l,溶解氧为不低于5mgl。配置增氧机10.5kw,按照本申请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养殖了6个月,折合亩产2165斤,亩产值达19485元,总产值达到308513元。资金投入情况:鱼种费用39150元,鱼饲料112038元,渔药费用4500元,电费7560元,人工费9600,塘租15000元,鱼塘折旧费12000元,计199788元。净利润:总净利润为产值减去投入资金费用,即108723元;平均每亩净利润7249元。

本方法是科学机械化管理,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饲料系数,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户增加收入。排出的底层污水进入固液分离池物理沉淀,底层固形物做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上清液排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滤食性鱼类等通过物理、生物净化,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再循环使用或排入沟渠,运用池塘改造高效节能养殖系统,减少水体污染,实现生态、高效养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