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5183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鱼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农耕文化,其合理利用了农业水土资源、改善了农业生态系统,传统的稻田养鱼是在稻田中开挖沟函,鱼在沟函中放养中,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鱼的粪便又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但是水稻种植具有季节性,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种植一季水稻一季旱地作物,因此稻田养鱼只有5、6个月的养殖时间,而且在稻田中的鱼在捕捞季节相对难于捕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稻麦轮作是通常的做法,但是梅雨季节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时期至成熟,造成小麦赤霉病和锈病发生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如果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损失则是毁灭性的,而且小麦的经济效益不高,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需要寻找新的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来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稻田一角开挖鱼塘,用鱼塘的水在稻田中循环灌溉,鱼与稻分开生长,在稻田闲置后利用稻草和米糠作为基质培育大球盖菇,采菇后又用菇渣喂鱼、基质还田,实现生态循环的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稻田的一角开挖矩形鱼塘,并将鱼塘分隔成若干条平行的沟槽,鱼塘与稻田相交的两条边上设有进出口和出水口,进出口和出水口处设有拦鱼栅,进水口处设有水泵,稻田内设有地垄,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块可使鱼塘的水均与的流入稻田;

(2)在鱼塘内种植伊乐藻,2~3月间投放斑点叉尾鮰幼苗;

(3)在5~6月间稻田插秧,水稻生长期间使用鱼塘的中的水循环灌溉,于10月间收割水稻,排干稻田水分;

(4)将稻草和米糠回田作为基质,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播种大球盖菇,在次年1月中下旬至下次水稻插秧前均可出菇采收;

(5)在11月初捕捞斑点叉尾鮰,完成一次生产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稻田与鱼塘的面积比为100:2~7,稻田面积不小于50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叉尾鮰幼苗平均体重为90~100g,投放密度为100~150尾/立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稻田的中的水7天循环一次。使稻田与鱼塘进行一次物质交换,鱼得到了饵料,稻田得到了肥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稻草和米糠为当年所产,经晒干、浸润建堆制成大球盖菇所需基质。实现了稻草的高效利用,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进一步地步骤(4)中大球盖菇种植结束后,将菇渣收集,粉碎后作为鱼饲料,将剩余培养基质就地深翻还田。实现所有物质的生态循环,减少饲料肥料的投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鱼与稻分开,使用水泵将鱼塘里的水在稻田里循环,鱼稻互不干扰又相互依赖;

2)利用空闲的稻田栽培大球盖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用种水稻产生的副产物稻草、米糠作为基质栽培大球盖菇,用菇渣作为饵料喂鱼,用栽培过的基质还田压肥,实现了生态循环利用,无污染、无浪费,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附图说明

图1稻田、鱼塘的设置示意图;

其中,1.稻田;2.鱼塘;3.地垄;4.拦鱼栅;5.水泵;箭头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100亩稻田的一角开挖矩形鱼塘,鱼塘2亩深60厘米,并将鱼塘分隔成若干条平行的沟槽,鱼塘与稻田相交的两条边上设有进出口和出水口,进出口和出水口处设有拦鱼栅,进水口处设有水泵,稻田内设有地垄,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块可使鱼塘的水均与的流入稻田;

(2)在鱼塘内种植适量伊乐藻,2~3月间投放斑点叉尾鮰幼苗,幼苗平均体重为90~100g,投放密度为100~150尾/立方;

(3)在5~6月间稻田插秧,水稻生长期间使用鱼塘的中的水循环灌溉,7天循环一次,于10月间收割水稻,排干稻田水分;

(4)将收获的稻草先行晒干,以清除各种霉菌和害虫生长,然后在水中浸透连同米糠一起堆成草堆,发酵10~15天,隔3天翻一次堆;将发酵好的稻草和米糠作为基质,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将大球盖菇菌种播种入基质,培养大球盖菇,在次年1月中下旬至下次水稻插秧前均可出菇采收;平时将破碎的、外表有瑕疵的、和一些品相不好的菇及菇根等收集粉碎后作为鱼饵喂食;在下次水稻种植前将基质翻入稻田中作为基肥压田;

(5)在12月初捕捞斑点叉尾鮰,完成一次生产循环。

年产水稻600~650kg/亩,斑点叉尾鮰200~300kg/亩,大球盖菇2500kg/亩。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在稻田的一角开挖矩形鱼塘,并将鱼塘分隔成若干条平行的沟槽,鱼塘与稻田相交的两条边上设有进出口和出水口,进出口和出水口处设有拦鱼栅,进水口处设有水泵,稻田内设有地垄,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块可使鱼塘的水均与的流入稻田;在鱼塘内种植伊乐藻,2~3月间投放斑点叉尾鮰幼苗;在5~6月间稻田插秧,水稻生长期间使用鱼塘的中的水循环灌溉,于10月间收割水稻,排干稻田水分;将稻草和米糠回田作为基质,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播种大球盖菇,在次年1月中下旬至下次水稻插秧前均可出菇采收;在11月初捕捞斑点叉尾鮰,完成一次生产循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受益。

技术研发人员:张枭;朱志飞;王敏;邹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华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