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生态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2760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可循环生态养殖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



背景技术:

植物与水产物共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养殖的方式之一。目前,植物与水产物共养大多是通过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这种共生养殖模式备受人们关注。

但目前的共生养殖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当稻田到达需要晒田的程序的时候,水产物的迁移问题成为一大难题,通常需要人为将水产物全部迁移,非常不便,只能将水产物的养殖习性适配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导致水产物的健康、成本问题均受到影响;

2、由于养殖池是一个相密封的环境,大量的水产物在池里面进食及排便导致水容易恶化,需要每天换水清洗养殖池,换水不仅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还费时费力费人工,同时每天换水造成水产物又得重新适应新的水环境,所以免疫力不高,需要经常消毒;而且经常换水,清澈见底的水之间隐蔽性不好会有互相打架、撕咬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使用该养殖池的共生养殖模式,植物与水产物可以各取所需互不影响,晒田无需迁移水产物,而且养殖池的水不用经常更换,水产物的免疫力成活率和繁殖率得到提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部设置有漏斗状的深水区域,其外部为浅水区域,所述池体的浅水区域设置有限位水管;在所述深水区域上方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最底面高于所述限位水管顶面,所述种植槽底面设置有通槽,通槽上固定有引水棉,所述引水棉的自由端伸向所述池体的深水区域;所述深水区域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末端设置有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弧形筛,所述弧形筛下方设置有集水槽,在所述弧形筛的下末端设置有集污槽,所述集水槽连通有清水排放通道,所述清水排放通道的排水出口通向池体;在所述弧形筛两侧设置与之相配的所述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固定杆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位于所述弧形筛上方,所述滑块连接有所述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滑块能够在曲柄连杆机构的带动下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由电机提供动力。

具体的,所述排污管与深水区域连通的的管口处设置格栅板。

具体的,所述限位水管上方还卷设有格栅网。

具体的,所述种植槽的槽体为方形,其对称两边形成卡沿并分别架设在所述池体的两边上。

具体的,所述排污管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排放通道连接有第二水泵。

具体的,所述池体设置有增氧泵。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生态养殖池设置了深水区域和浅水区域,满足了水产物的生活习性,漏斗形的水深区域能够很好的实现排泄物的清理。

2.在养殖池上设置了种植槽,植物与水产物可以各取所需互不影响,晒田无需迁移水产物,并且种植槽形成了水产物遮挡的平台,适应水产物的生活习性。

3.相比现有的养殖池每天需要换水,本发明将池水中的养殖排泄物通过系统过滤之后把原有的水源返回养殖池中实现水源循环,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能够长期不用换水,水产物的免疫力成活率和繁殖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生态养殖池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零件名称和序号:

池体1、深水区域2、浅水区域3、限位水管4、种植槽5、通槽6、引水棉7、排污管8、弧形筛9、导轨10、滑块11、固定杆12、喷水管13、曲柄连杆机构14、电机15、集水槽16、清水排放通道17、集污槽18、格栅板19、格栅网20、卡沿21、增氧泵22、第一水泵23、第二水泵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1中部设置有漏斗状的深水区域2,其外部为浅水区域3,池体1的浅水区域3设置有限位水管4;在深水区域2上方设置有种植槽5,种植槽5的最底面高于限位水管4顶面,种植槽5底面设置有通槽6,通槽6上固定有引水棉7,引水棉7的自由端伸向池体1的深水区域2;深水区域3底部连通有排污管8,排污管8末端设置有过滤机构;

过滤机构包括弧形筛9,弧形筛9下方设置有集水槽16,在弧形筛9的下末端设置有集污槽18,集水槽16连通有清水排放通道17,清水排放通道17的排水出口通向池体1;在弧形筛9两侧设置与之相配的导轨10,导轨10上设置有滑块11,滑块11通过固定杆12连接有喷水管13,喷水管13位于弧形筛9上方,滑块11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14,滑块11能够在曲柄连杆机构14的带动下沿导轨10滑动,曲柄连杆机构14由电机15提供动力;排污管8与深水区域3连通的的管口处设置格栅板19;限位水管4上方还卷设有格栅网20;种植槽5的槽体为方形,其对称两边形成卡沿21并分别架设在池体1的两边上;池体1设置有增氧泵22;排污管8连接有第一水泵23,清水排放通道17连接有第二水泵2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检测池体1内排泄物较多时,开启第一水泵23,此时池体1的水流入排污管8,由于设置有格栅板19,防止水产物进入排污管8中;污水和排泄物从弧形筛9上方流出,经过弧形筛9的过滤流入集水槽16,打开第二水泵24,将集水槽16的水抽入清水排放通道17,并引入池体1。

当水较少时,加入少量新水,水量到达限位水管4最顶端时,水从限位水管4流出,因为限位水管4上方还卷设有格栅网20,防止了水产物被吸入限位水管4中;上方的种植槽5形成了水产物遮阴、躲避的场所,深水区域2和浅水区域3以适应不同的水产物的生活习性;水槽5的水一部分被引水棉7引入种植槽5中,达到了吸取水分和水产物的养分的效果。

当弧形筛9的累积排泄物较多时,开启电机15,通过曲柄连杆机构14控制喷水管13沿着弧形筛9适配方向反复喷水把积累的排泄物冲进集污槽18内。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一种可循环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养殖池中部设置有漏斗状的深水区域,其外部为浅水区域,所述池体的浅水区域设置有限位水管;在深水区域上方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最底面高于所述限位水管最端面,所述种植槽底面设置有通槽,通槽上固定有引水棉,所述引水棉的自由端伸向所述池体的深水区域;所述深水区域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末端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将污水滤静后把水引回池体。使用该养殖池的共生养殖模式,植物与水产物可以各取所需互不影响,晒田无需迁移水产物,而且养殖池的水不用经常更换,水产物的免疫力成活率和繁殖率得到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江夏种养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7.18
技术公布日:2017.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