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685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叶枯病是黄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黄瓜。黄瓜生长期间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直接影响产量。

而由于是常见的病害,并且是一种很早之前就出现的病害,这样长久的防治,总是使用普通的方法和技术,时间长久之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土壤肥力退化或者化肥、药剂含量严重等情况,这样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通过细菌等的进化,普通的方法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黄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残株落叶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

(2)与茄科植物轮作倒茬;

(3)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4)播前药剂拌种、浸种,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种子进行拌种;

(5)发生叶枯病后选择如下用量的药剂防治:选用25%r-菌醋悬浮剂1000倍液,或50%醚菌酝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2.5%咯菌睛悬浮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铬合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锉微乳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合理、实施简便、效果良好,并无无公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茄科植物为茄子、马铃薯或者番茄。

进一步,步骤(4)中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黄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残株落叶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严禁将残株落叶随意遗弃在田边及沟渠中。(2)与茄科植物如茄子、马铃薯或者番茄等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3)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播前药剂拌种、浸种,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种子进行拌种,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5)发生叶枯病后选择如下用量的药剂防治:选用25%r-菌醋悬浮剂1000倍液,或50%醚菌酝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2.5%咯菌睛悬浮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铬合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锉微乳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黄瓜叶枯病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黄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残株落叶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2)与茄科植物轮作倒茬;(3)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4)播前药剂拌种、浸种,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种子进行拌种;(5)发生叶枯病后选择相应用量的药剂防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合理、实施简便、效果良好,并无无公害。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潘卫剑
技术研发日:2017.12.19
技术公布日:2018.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