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96253发布日期:2018-06-05 17:0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属于螠虫动物门、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的海洋底栖生物。单环刺螠在中日韩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潮间带或潮下带泥性底质中,在山东省蓬莱和烟台等地产量较大。

现在的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是春季育苗。普通的春季育苗要到6月中旬以后体长1cm左右才能出池,外界水温已超过25°(河北沿海),无法增殖放流和池塘养殖,成活率极低、摄食量很少,只能进行室内养殖,条件受限,当年也无法养成商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秋季育苗方法。具体的,一种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方法,在秋季开始育苗,包括以下步骤:

S1,单环刺螠亲体挑选和暂养;

S2,人工催产、自然受精;

S3,孵化与选幼;

S4,浮游幼虫的日常管理;

S5,幼螠越冬培养。

可选的,所述S1单环刺螠亲体挑选和暂养的步骤包括:

挑选标准为,选9月中旬-10月中旬生殖盛期的体长≥20cm的单环刺螠亲体,生殖力≥106eggs/尾,卵子直径约为150-200um;

暂养条件为,16-18℃自然水温,pH 7.5-8.5,密度100尾/m3,换水1次/日,适量充气;投喂单胞藻或者商品饲料。

可选的,所述S2人工催产步骤包括变温刺激步骤和性腺诱导步骤;

所述变温刺激步骤为将所有单环刺螠亲体暂养水温由18℃快速降至9℃,保持此温度2小时,然后再快速升至18℃,然后转移至亲体产卵池;

所述性腺诱导步骤为,将提前制备好的性腺悬液,倒入亲体产卵池中,进行充气,使悬液分布均匀,充分接触亲体,经过变温刺激和性腺诱导的亲体自动排卵排精,进行自然受精。

进一步可选的,

所述性腺悬液的制备方法和剂量为:按制备性腺悬液的亲体占要进行性腺诱导的亲体的5%重量比的比例,随机捞取未经变温刺激步骤和性腺诱导步骤的亲体,雌雄不限,用剪刀在单环刺螠吻处剪开一个0.5-1cm的纵向小口,待肾管自然流出后,剪取肾管,肾管带一些体壁,在盛有过滤海水的容器中洗去肾管表面的杂物,使用干净的手术剪剪开肾管,将雌配子或雄配子制成性腺混合悬液;即配即用;可选的,所述S2的受精步骤还包括:

镜检和洗卵:受精后20-30min镜检受精情况,当受精率≥95%、镜检看到受精卵的受精膜完全举起后,进行洗卵,移出所有亲体,用40-60目筛网捞除水中杂质,用120目筛网换水,弃上层1/2水,再加满水,根据镜检情况,确定洗卵次数 (一般3-4次),直至水中无精子。

可选的,所述S3孵化与选幼步骤包括:

静水孵化:孵化期间不充气,上下搅动1次/2h,每次至胚胎悬浮;

选幼:孵化形成之后,事先刷干净邻近培养池,加水,幼虫聚集到水面后虹吸法移池,移池后充气,原池静置后,进行吸底,将未孵化的卵吸出。

可选的,所述S4浮游幼虫的日常管理步骤包括:

控制幼虫密度:

0-48小时,受精卵20-30个/ml;

3-20天,担轮幼虫1-4个/ml;

21-25天,体节幼虫1-2个/ml;

26-30天,蠕状虫幼虫0.2-0.8个/ml;

31-35天,幼螠30-40/cm2

控制水温:16-23℃;

换水:选幼时各池水面高度为50-60cm,之后5天,每天加水10cm;选幼5天后,即受精6天后,用300目筛绢进行换水;1-2次/日,每次更换全量体积的1/2-1/3 次,早晨换水或者早晚各1次;

投饵:消化道打通后,开始投饵,后每天换水后进行投饵;前期2-10天开口饵料为金藻60%+角毛藻20%+小球藻20%;后期11天-35天,饵料为为角毛藻50%+塔胞藻50%+螺旋藻粉/酵母1g/m3

吸底:每2-3d或3-4d吸底池;

停气10-20min,然后用吸污器进行吸底,吸出来的水静置后收集上层浮游的幼虫倒回培养池中;

倒池。

可选的,所述S5幼螠越冬培养步骤包括:

越冬池铺泥:海泥先在冷库中冷冻两个月以上,然后将冻泥加水化冻,用60-80目过滤,将泥浆泼洒池中,搅匀,静置使泥自然沉降1天,至底泥厚度2-5cm,换水并将水中的悬浮物除去,缓慢加入新水,至池中清澈即可,池中加水10cm。

幼虫移池:将幼螠采用虹吸的方法导入越冬泥池中或采用80-100目网箱过滤幼虫的方式将幼虫转入越冬池。

换水:待幼虫全部钻泥以后,直接虹吸换水,4-5天换水1次,换水量每次1/3;投饵。

可选的,还包括运输步骤,所述运输步骤包括:

使用虹吸底器外接软管将幼虫和底泥一起吸出,100目过筛,收集幼螠,将其移入聚乙烯袋中,充氧,扎紧袋口,装入泡沫箱中,装车运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方法的育苗时间不同现有技术,可养殖一周年养成,节约了养殖成本。4-5月春季放苗时,体长已达到4-5cm,外界水温正好适合放养,到秋季可以养成20cm左右成品上市;而普通的春季育苗要到6月中旬以后体长1cm左右才能出池,外界水温已超过25°(河北沿海),无法增殖放流和池塘养殖,成活率极低、摄食量很少,只能进行室内养殖,条件受限,当年也无法养成商品上市。

秋季育苗时,自然海区水温降低,水质稳定,不易发生病害,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的育苗车间,换水量很少,不用加温,降低了生产成本,苗种经过冬季4-5个月室内越冬生长,4月中旬就能出池,出苗时间比春季育苗早2个月以上,苗种规格达到5cm左右,远远大于春季育出的苗种,成活率提高30%以上,达到了出早苗、出大苗的效果。养殖户再经过5个月的养殖,当年(9月底)就可以陆续收获上市。而春季育苗,6月中旬以后才能出苗,自然海区和室外土池水温很高,无法进行增殖放流和土池放养(成活率极低),只能在车间内养殖,并且当年长不到上市规格,还要进行越冬,成本大大增加。秋季育苗充分利用了育苗场冬闲车间育出大规格苗种,养殖户也当年收获销售,育苗场和成螠养殖户达到了双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足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单环刺螠亲体暂养

9月中旬-10月中旬进行单环刺螠秋季育苗生产;

本次购买体长≥20cm的单环刺螠亲体56斤;暂养:16-18℃(自然水温),pH:7.5-8.5,密度100尾/m3;换水1次/日,适量充气;投喂单胞藻或者商品饲料。

用于生产的亲本都是选择性腺成熟的,腹部膨大,颜色浅黄或土黄色。总体上说,基本都能达到性成熟,比例在90%以上,挑选的目的就是剔除病残弱小和明显不合格的。

二人工催产和自然受精

1催产方法采取“变温刺激+性腺诱导”。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变温刺激。将所有单环刺螠亲体转移至亲体产卵池,水温由18度快速降至9度,保持此温度2小时,然后再快速升至18度。本环节的快速降温和升温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完成。

(2)性腺诱导。将提前备好的性腺发育成熟的亲体的性腺(雌雄随机)悬液,按制备性腺悬液的亲体占要进行性腺诱导的亲体的5%重量比的比例,倒入亲体产卵池中,进行充气,使悬液分布均匀,充分接触亲体,经过变温刺激和性腺诱导的亲体自动排卵排精,进行自然受精。

性腺悬液制备方法和剂量:随机捞取未经变温刺激步骤和性腺诱导步骤的重量 5%的亲体,雌雄不限,亲体解剖摘取性腺,用剪刀在单环刺螠吻处剪开一个纵向小口(0.5-1cm),待肾管自然流出后,剪取肾管(为防止雌雄配子流出,故带一些体壁),在盛有过滤海水的容器中洗去肾管表面的杂物,使用干净的手术剪剪开肾管,将雌雄配子制成性腺混合悬液。即配即用,如果解剖时间过长,将容器用冰块降温。

2受精卵检查与洗卵:受精后20-30min镜检受精情况,当受精率≥95%、镜检看到受精卵的受精膜完全举起后,进行洗卵,移出所有亲体,用40-60目筛网捞除水中杂质,用120目筛网换水,弃上层1/2水,再加满水,根据镜检情况,确定洗卵次数(一般3-4次),直至水中无精子。

单环刺螠经过变温刺激后再通过少量(5%)性腺悬液诱导刺激,增强了亲本的排卵排精能力,从而提高受精率约20%以上。因此性腺诱导很有必要,也简便易行。

本方法优于其它催产受精方法,操作简便,排卵集中,卵质优良,不用大量解剖单环刺螠亲本,受精有效率、孵化率都高于其他方法,催产效果很好。

三孵化与选幼

1静水孵化:孵化期间不充气,期间使用搅耙上下搅动1次/2h,每次至胚胎悬浮即可。孵化速度:17℃时受精卵历时15h开始上浮(原肠胚)24h孵化形成。

2选幼方法:事先刷干净邻近培养池,加水5-10cm,孵化池停气10-20min后,幼虫聚集到水面,虹吸法移池,移池后充气。原池静置后,进行吸底,将未孵化的卵吸出。各池子加水至一定高度(50-60cm)。

四浮游幼虫的日常管理

1幼虫密度:受精卵20-30个/ml,0-48小时;担轮幼虫1-4个/ml,3-20天;体节幼虫1-2个/ml,20-25天;蠕状虫幼虫0.2-0.8个/ml,25-30天;幼螠,30天— 35天,30-40/cm2

2水温:适宜水温16-23℃。自然水温下(17-20℃),浮游期幼虫历时约一个月转为底栖生活;底栖阶段(水温22℃以下)历时约一个月达到1-2cm幼螠。

3换水:鉴于幼虫早期体积较小,能透过300目筛绢,容易堵塞,换水较困难,建议选幼时各池水面高度为50-60cm,之后5天,每天加水10cm,以达到换水效果。选幼5天后(即受精6天后),可用300目筛绢进行换水,一定要进行检查,确保换出的水中没有幼虫才可以使用300目筛绢换水。1-2次/日,1/2-1/3次,早晨换水或者早晚各1次。

4投饵:饵料种类为单胞藻(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小硅藻、塔胞藻等)或者微藻+藻粉。本次育苗孵化池温度为17.6℃,45h消化道打通,开始投饵。前期 2-10天,开口饵料以金藻为主,金藻60%+角毛藻20%+小球藻20%,后期11天-35 天,角毛藻50%+塔胞藻50%+螺旋藻粉/酵母1g/m3,各种饵料混喂。换水后进行投饵,投饵量以投饵后1h胃充盈,再投喂时水体中无余饵为宜(用显微镜观察)。一般,浮游幼虫日投饵量2×103-4.6×104cells/幼虫。

5吸底:每2-3d吸底池。方法:停气10-20min,然后用吸污器进行吸底,吸出来的水盛放在大盆里,静置后收集上层浮游的幼虫倒回培养池中。

6倒池:最好每周一次。取决于水体以及池底的水质情况,可10天倒池一次。五幼螠越冬培养

经过1个多月的培育,幼螠转入越冬养殖。

1越冬池铺泥:海泥先在冷库中冷冻两个月以上,然后将冻泥加水化冻,用 60-80目过滤,将泥浆泼洒池中,搅匀,静置使泥自然沉降1天,至底泥厚度2-5cm (根据出苗大小确定泥的厚度),换水并将水中的悬浮物除去,缓慢加入新水,至池中清澈即可,池中加水10cm左右。

冷冻海泥优点,杀死多数有害细菌和寄生虫,与药物处理(甲醛或高锰酸钾浸泡)相比,不会产生化学药物残留,不会影响幼体生长。

2幼虫移池:将幼螠(差不多受精后培育35d左右)采用虹吸的方法导入越冬泥池中,也可采用80-100目网箱过滤幼虫的方式将幼虫转入越冬池。

3换水:待幼虫全部钻泥以后,则可直接虹吸换水,4-5天换水1次,换水量每次1/3左右,根据水色变化和水质状况可适当延长换水周期到7-10天。

4投饵:前期投喂与浮游期相同,中间日投饵量1.34×106-5.1×107cells/幼虫。后期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减少投饵量,并随时检查摄食情况进行调整投饵量。以投饵后1h胃充盈,再投喂时水体中无余饵为宜(用显微镜观察)。

六运输

经过一个冬天的养殖,幼螠体长长到4-5cm,室外水温14℃左右时,就可以进行增殖放流或池塘养殖了。使用虹吸底器外接软管(直径D=4cm)将幼虫和底泥一起吸出,100目过筛,收集幼螠,将其移入聚乙烯袋中,充氧,扎紧袋口,装入泡沫箱中,装车运输。

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已经得到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根据已经公开的所有教导,可以对那些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这些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全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给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