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7654发布日期:2018-06-30 04: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属于大蒜收获机领域。



背景技术:

大蒜收获机是在大蒜成熟时用机械对大蒜挖掘、去土、输送、整理、切茎、收集、转运等农艺环节或单项、或多项、或全部环节进行收获的农机具。一般手工收获大蒜的工序是:1、用铲子从地里掘取大蒜并将土抖掉;2、用胡刀切除大蒜的须根并铺放;3、用胡刀切除大蒜秸秆并聚拢蒜头;4、将大蒜装袋;5、将蒜袋搬到运输工具;6、将大蒜运送到晾晒场地。因此大蒜每亩收获的用工量是非常的惊人,该产业迫切需要机械化收获。

现有技术使用时,容易因为操作人员视野被设备挡住,导致不能够较好贯穿设备前方障碍,容易因为设备的碰撞和碰撞后不能够及时停止,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前方物件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容易因为操作人员视野被设备挡住,导致不能够较好贯穿设备前方障碍,容易因为设备的碰撞和碰撞后不能够及时停止,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前方物件的危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其结构包括手扶把手、变速开关、启停开关、控制传动器、变速箱、蓄电池、照明灯、动力箱、轮体装配箱、提升器、收获辊、移动轮、出料管、支撑杆、出料传动箱,所述轮体装配箱为直角梯形体,斜面朝右下,前后两端下侧均锁接有移动轮,顶端右侧锁接有动力箱,贯穿动力箱与蓄电池电连接,顶端左侧扣接有变速箱,左端与出料传动箱锁接,所述出料传动箱前端中部垂直焊接有出料管,底端左侧锁接有支撑杆,底端右侧锁接有提升器的一端,所述提升器的另一端内部镶嵌扣接有收获辊,位于2个移动轮之间下侧,所述动力箱左端锁接有变速箱,顶端锁接有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右端镶嵌胶接有照明灯,与照明灯电连接,所述变速箱左端锁接有控制传动器,所述控制传动器前后两端左侧均焊接有手扶把手,所述变速开关锁接于控制传动器左端,位于2个手扶把手之间,所述启停开关与控制传动器扣接,位于变速开关前侧,所述动力箱包括电机装配座、传动电机、动力箱体、电机通断电装置、第一提拉装置、警示通断电装置、警示灯、警示喇叭、第二提拉装置,所述动力箱体与轮体装配箱顶端右侧锁接,内部左下角焊接有电机装配座,所述传动电机锁接于电机装配座顶端左侧,贯穿动力箱体与变速箱扣接,分别与蓄电池、电机通断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机通断电装置与电机装配座顶端右侧胶接,与动力箱体焊接,与第二提拉装置一端锁接,设于传动电机右侧,所述第二提拉装置另一端与轮体装配箱锁接,所述第一提拉装置一端与轮体装配箱锁接,设于第二提拉装置上方,另一端与警示通断电装置锁接,所述警示通断电装置右端上侧与警示灯焊接,右端下侧与警示喇叭焊接,所述警示灯、警示喇叭均与动力箱体镶嵌锁接,设于动力箱体右端上侧,所述警示灯设于警示喇叭上方,所述第一提拉装置、第二提拉装置均与动力箱体扣接,所述轮体装配箱包括电磁制动器、轮轴装配轴承、轮轴、轮体装配箱体、触发装置、第三提拉装置、制动通断电装置,所述轮体装配箱体为直角梯形体,斜面朝右下,前后两端左下侧均镶嵌扣接有轮轴装配轴承,所述轮轴贯穿前后轮轴装配轴承与移动轮锁接,所述电磁制动器与轮体装配箱体镶嵌扣接,设于2个轮轴装配轴承之间,与轮轴间隙配合,右端与制动通断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制动通断电装置底端与轮体装配箱体焊接,与第三提拉装置一端锁接,贯穿轮体装配箱体、动力箱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三提拉装置另一端与触发装置锁接,所述触发装置右端与轮体装配箱体镶嵌扣接,顶端贯穿轮体装配箱体与第一提拉装置、第二提拉装置锁接,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断电装置包括第一接电板、电机通电头、第一拉杆、第二接电板、第一弹簧、限位装配板,所述第一接电板胶接于电机装配座顶端右侧,与传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与动力箱体镶嵌胶接,设于第一接电板正上方,与贯穿动力箱体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机通电头上下高度和第一接电板、第二接电板之间距离一致,设于第一接电板、第二接电板之间,右端中部垂直焊接有第一拉杆,右端通过第一弹簧与限位装配板胶接,所述第一拉杆右端贯穿限位装配板左端上侧,与限位装配板间隙配合,与第二提拉装置锁接,所述限位装配板底端与动力箱体镶嵌胶接,设于动力箱体内部底端,位于电机装配座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拉装置包括第一线轮、第二线轮、第一拉绳、第三线轮,所述第一线轮、第二线轮、第三线轮均与动力箱体镶嵌扣接,所述第二线轮位于警示通断电装置左侧上方,所述第一线轮位于第二线轮正下方,所述第三线轮位于第一线轮右下方,位于触发装置左侧上方,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触发装置锁接,另一端绕过第一线轮、第二线轮、第三线轮与警示通断电装置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通断电装置包括第二拉杆、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条、联动板、第一绝缘顶杆、警报灯通电头、第三接电板、第二弹簧、第四接电板、第五接电板、第三弹簧、第六接电板、喇叭通电头、第二绝缘顶杆,所述第三接电板焊接于警示灯左端上侧,所述第四接电板焊接于警示灯左端下侧,所述警报灯通电头右端通过第二弹簧与警示灯左端中部胶接,上下高度和第三接电板、第四接电板之间距离一致,左端通过第一绝缘顶杆与联动板右端上侧锁接,所述联动板为长方体,右端下侧通过第二绝缘顶杆与喇叭通电头左端锁接,所述第五接电板与警示喇叭左端上侧垂直焊接,所述第六接电板与警示喇叭左端下侧垂直焊接,所述喇叭通电头上下高度和第五接电板、第六接电板之间距离一致,右端通过第三弹簧与警示喇叭左端中部胶接,所述联动板左端中部通过第二拉杆与第一齿条垂直焊接,所述第一齿条顶端右侧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底端左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动力箱体镶嵌扣接,所述第二齿条左端与第一提拉装置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拉装置包括第二拉绳、第四线轮、第五线轮,所述第四线轮、第五线轮均与动力箱体镶嵌扣接,位于电机通断电装置右侧上方,位于触发装置左端上方,位于第一提拉装置下方,所述第四线轮位于第五线轮正左侧,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电机通断电装置锁接,所述另一端绕过第四线轮、第五线轮与触发装置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杠杆轴杆、杠杆、触发顶杆、触发顶板、第四弹簧、触发装配板,所述触发装配板与轮体装配箱体镶嵌焊接,所述触发顶板镶嵌设于轮体装配箱体右端,与轮体装配箱体间隙配合,左端通过第四弹簧与触发装配板胶接,左端中部垂直焊接有触发顶杆,所述触发顶杆左端贯穿触发装配板与第三提拉装置焊接,顶端左侧通过杠杆轴杆与杠杆扣接,所述杠杆竖直放置,中部通过杠杆轴杆与动力箱体扣接,顶端左侧分别与第一提拉装置、第二提拉装置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提拉装置包括第三齿条、第二齿轮、第四齿条、第三拉绳、第五线轮、第六线轮,所述第五线轮、第六线轮均与轮体装配箱体镶嵌扣接,所述第五线轮位于制动通断电装置右侧,所述第六线轮位于第五线轮右上方,位于第四齿条左侧,所述第三齿条右端与触发装置焊接,底端左侧通过第二齿轮与第四齿条顶端右侧啮合,所述第四齿条左端与第三拉绳锁接,所述第三拉绳绕过第五线轮、第六线轮与制动通断电装置锁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通断电装置包括制动装配板、第七接电板、制动通电头、第三拉杆、第五弹簧、第八接电板,所述制动装配板与轮体装配箱体镶嵌焊接,左端下侧垂直胶接有第七接电板,左端上侧垂直胶接有第八接电板,所述制动通电头上下高度和第七接电板、第八接电板之间距离一致,右端通过第五弹簧与制动装配板胶接,右端中部垂直焊接有第三拉杆,所述第三拉杆右端贯穿制动装配板中部,与制动装配板间隙配合,右端中部与第三提拉装置锁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进行手扶大蒜收获使用时,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手扶把手扶起设备后端,并可通过设备设有的变速开关、启停开关进行设备的控制,使设备动力箱能够通过变速箱带动轮体装配箱的轮轴转动,进而使设备能够行走,并可通过设备设有的提升器和收获辊对大蒜进行收获传输至出料传动箱进行传输清理出料,而在使用时,设备设有的照明灯使设备还能够进行照明使用,且设备的轮体装配箱右端还设有触发顶板,使设备行进时,如遇到磕碰,可通过触发顶板顶压触发顶杆左移,使触发顶杆带动第三齿条和杠杆底端左移,使第三齿条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四齿条右移,从而使第四齿条通过第三拉绳拉扯第三拉杆右移,进而使第三拉杆带动制动通电头右移至第七接电板、第八接电板之间,使第七接电板、第八接电板形成通路,从而使电磁制动器通电,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能够对轮轴进行电磁制动,且杠杆顶端同时会右移拉扯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使第一拉绳能够拉扯第二齿条左移,使第二齿条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右移,使第一齿条通过第二拉杆顶动联动板右移,使联动板通过第一绝缘顶杆和第二绝缘顶杆带动警报灯通电头和喇叭通电头右移,使警报灯通电头移至第三接电板和第四接电板之间,使警示灯通电亮起,使喇叭通电头移至第五接电板和第六接电板之间,使警示喇叭通电响起,使第二拉绳扯动第一拉杆右移,使第一拉杆带动电机通电头脱离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之间,使传动电机断电,使设备使用时,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弹簧、拉绳、顶杆、杠杆、齿轮等机构,使设备在前端磕碰时,会通过顶板的触发,使设备在前端磕碰时自动制动和断电停止运行,使设备能够更好的减轻前端视野不足造成的磕碰和防止磕碰后继续运行的损害,保证设备自身和使用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动力箱和轮体装配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箱和轮体装配箱连接运动前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动力箱和轮体装配箱连接运动后的详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手扶把手-1、变速开关-2、启停开关-3、控制传动器-4、变速箱-5、蓄电池-6、照明灯-7、动力箱-8、轮体装配箱-9、提升器-10、收获辊-11、移动轮-12、出料管-13、支撑杆-14、出料传动箱-15、电机装配座-801、传动电机-802、动力箱体-803、电机通断电装置-804、第一提拉装置-805、警示通断电装置-806、警示灯-807、警示喇叭-808、第二提拉装置-809、电磁制动器-901、轮轴装配轴承-902、轮轴-903、轮体装配箱体-904、触发装置-905、第三提拉装置-906、制动通断电装置-907、第一接电板-80401、电机通电头-80402、第一拉杆-80403、第二接电板-80404、第一弹簧-80405、限位装配板-80406、第一线轮-80501、第二线轮-80502、第一拉绳-80503、第三线轮-80504、第二拉杆-80601、第一齿条-80602、第一齿轮-80603、第二齿条-80604、联动板-80605、第一绝缘顶杆-80606、警报灯通电头-80607、第三接电板-80608、第二弹簧-80609、第四接电板-80610、第五接电板-80611、第三弹簧-80612、第六接电板-80613、喇叭通电头-80614、第二绝缘顶杆-80615、第二拉绳-80901、第四线轮-80902、第五线轮-80903、杠杆轴杆-90501、杠杆-90502、触发顶杆-90503、触发顶板-90504、第四弹簧-90505、触发装配板-90506、第三齿条-90601、第二齿轮-90602、第四齿条-90603、第三拉绳-90604、第五线轮-90605、第六线轮-90606、制动装配板-90701、第七接电板-90702、制动通电头-90703、第三拉杆-90704、第五弹簧-90705、第八接电板-907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手扶大蒜收获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手扶把手1、变速开关2、启停开关3、控制传动器4、变速箱5、蓄电池6、照明灯7、动力箱8、轮体装配箱9、提升器10、收获辊11、移动轮12、出料管13、支撑杆14、出料传动箱15,所述轮体装配箱9为直角梯形体,斜面朝右下,前后两端下侧均锁接有移动轮12,顶端右侧锁接有动力箱8,贯穿动力箱8与蓄电池6电连接,顶端左侧扣接有变速箱5,左端与出料传动箱15锁接,所述出料传动箱15前端中部垂直焊接有出料管13,底端左侧锁接有支撑杆14,底端右侧锁接有提升器10的一端,所述提升器10的另一端内部镶嵌扣接有收获辊11,位于2个移动轮12之间下侧,所述动力箱8左端锁接有变速箱5,顶端锁接有蓄电池6,与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蓄电池6右端镶嵌胶接有照明灯7,与照明灯7电连接,所述变速箱5左端锁接有控制传动器4,所述控制传动器4前后两端左侧均焊接有手扶把手1,所述变速开关2锁接于控制传动器4左端,位于2个手扶把手1之间,所述启停开关3与控制传动器4扣接,位于变速开关2前侧,所述动力箱8包括电机装配座801、传动电机802、动力箱体803、电机通断电装置804、第一提拉装置805、警示通断电装置806、警示灯807、警示喇叭808、第二提拉装置809,所述动力箱体803与轮体装配箱9顶端右侧锁接,内部左下角焊接有电机装配座801,所述传动电机802锁接于电机装配座801顶端左侧,贯穿动力箱体803与变速箱5扣接,分别与蓄电池6、电机通断电装置804电连接,所述电机通断电装置804与电机装配座801顶端右侧胶接,与动力箱体803焊接,与第二提拉装置809一端锁接,设于传动电机802右侧,所述第二提拉装置809另一端与轮体装配箱9锁接,所述第一提拉装置805一端与轮体装配箱9锁接,设于第二提拉装置809上方,另一端与警示通断电装置806锁接,所述警示通断电装置806右端上侧与警示灯807焊接,右端下侧与警示喇叭808焊接,所述警示灯807、警示喇叭808均与动力箱体803镶嵌锁接,设于动力箱体803右端上侧,所述警示灯807设于警示喇叭808上方,所述第一提拉装置805、第二提拉装置809均与动力箱体803扣接,所述轮体装配箱9包括电磁制动器901、轮轴装配轴承902、轮轴903、轮体装配箱体904、触发装置905、第三提拉装置906、制动通断电装置907,所述轮体装配箱体904为直角梯形体,斜面朝右下,前后两端左下侧均镶嵌扣接有轮轴装配轴承902,所述轮轴903贯穿前后轮轴装配轴承902与移动轮12锁接,所述电磁制动器901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镶嵌扣接,设于2个轮轴装配轴承902之间,与轮轴903间隙配合,右端与制动通断电装置907电连接,所述制动通断电装置907底端与轮体装配箱体904焊接,与第三提拉装置906一端锁接,贯穿轮体装配箱体904、动力箱8与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第三提拉装置906另一端与触发装置905锁接,所述触发装置905右端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镶嵌扣接,顶端贯穿轮体装配箱体904与第一提拉装置805、第二提拉装置809锁接,顶端,所述电机通断电装置804包括第一接电板80401、电机通电头80402、第一拉杆80403、第二接电板80404、第一弹簧80405、限位装配板80406,所述第一接电板80401胶接于电机装配座801顶端右侧,与传动电机802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80404与动力箱体803镶嵌胶接,设于第一接电板80401正上方,与贯穿动力箱体803与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电机通电头80402上下高度和第一接电板80401、第二接电板80404之间距离一致,设于第一接电板80401、第二接电板80404之间,右端中部垂直焊接有第一拉杆80403,右端通过第一弹簧80405与限位装配板80406胶接,所述第一拉杆80403右端贯穿限位装配板80406左端上侧,与限位装配板80406间隙配合,与第二提拉装置809锁接,所述限位装配板80406底端与动力箱体803镶嵌胶接,设于动力箱体803内部底端,位于电机装配座801右侧,所述第一提拉装置805包括第一线轮80501、第二线轮80502、第一拉绳80503、第三线轮80504,所述第一线轮80501、第二线轮80502、第三线轮80504均与动力箱体803镶嵌扣接,所述第二线轮80502位于警示通断电装置806左侧上方,所述第一线轮80501位于第二线轮80502正下方,所述第三线轮80504位于第一线轮80501右下方,位于触发装置905左侧上方,所述第一拉绳80503一端与触发装置905锁接,另一端绕过第一线轮80501、第二线轮80502、第三线轮80504与警示通断电装置806锁接,所述警示通断电装置806包括第二拉杆80601、第一齿条80602、第一齿轮80603、第二齿条80604、联动板80605、第一绝缘顶杆80606、警报灯通电头80607、第三接电板80608、第二弹簧80609、第四接电板80610、第五接电板80611、第三弹簧80612、第六接电板80613、喇叭通电头80614、第二绝缘顶杆80615,所述第三接电板80608焊接于警示灯807左端上侧,所述第四接电板80610焊接于警示灯807左端下侧,所述警报灯通电头80607右端通过第二弹簧80609与警示灯807左端中部胶接,上下高度和第三接电板80608、第四接电板80610之间距离一致,左端通过第一绝缘顶杆80606与联动板80605右端上侧锁接,所述联动板80605为长方体,右端下侧通过第二绝缘顶杆80615与喇叭通电头80614左端锁接,所述第五接电板80611与警示喇叭808左端上侧垂直焊接,所述第六接电板80613与警示喇叭808左端下侧垂直焊接,所述喇叭通电头80614上下高度和第五接电板80611、第六接电板80613之间距离一致,右端通过第三弹簧80612与警示喇叭808左端中部胶接,所述联动板80605左端中部通过第二拉杆80601与第一齿条80602垂直焊接,所述第一齿条80602顶端右侧通过第一齿轮80603与第二齿条80604底端左侧啮合,所述第一齿轮80603与动力箱体803镶嵌扣接,所述第二齿条80604左端与第一提拉装置805锁接,所述第二提拉装置809包括第二拉绳80901、第四线轮80902、第五线轮80903,所述第四线轮80902、第五线轮80903均与动力箱体803镶嵌扣接,位于电机通断电装置804右侧上方,位于触发装置905左端上方,位于第一提拉装置805下方,所述第四线轮80902位于第五线轮80903正左侧,所述第二拉绳80901一端与电机通断电装置804锁接,所述另一端绕过第四线轮80902、第五线轮80903与触发装置905锁接,所述触发装置905包括杠杆轴杆90501、杠杆90502、触发顶杆90503、触发顶板90504、第四弹簧90505、触发装配板90506,所述触发装配板90506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镶嵌焊接,所述触发顶板90504镶嵌设于轮体装配箱体904右端,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间隙配合,左端通过第四弹簧90505与触发装配板90506胶接,左端中部垂直焊接有触发顶杆90503,所述触发顶杆90503左端贯穿触发装配板90506与第三提拉装置906焊接,顶端左侧通过杠杆轴杆90501与杠杆90502扣接,所述杠杆90502竖直放置,中部通过杠杆轴杆90501与动力箱体803扣接,顶端左侧分别与第一提拉装置805、第二提拉装置809锁接,所述第三提拉装置906包括第三齿条90601、第二齿轮90602、第四齿条90603、第三拉绳90604、第五线轮90605、第六线轮90606,所述第五线轮90605、第六线轮90606均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镶嵌扣接,所述第五线轮90605位于制动通断电装置907右侧,所述第六线轮90606位于第五线轮90605右上方,位于第四齿条90603左侧,所述第三齿条90601右端与触发装置905焊接,底端左侧通过第二齿轮90602与第四齿条90603顶端右侧啮合,所述第四齿条90603左端与第三拉绳90604锁接,所述第三拉绳90604绕过第五线轮90605、第六线轮90606与制动通断电装置907锁接,所述制动通断电装置907包括制动装配板90701、第七接电板90702、制动通电头90703、第三拉杆90704、第五弹簧90705、第八接电板90706,所述制动装配板90701与轮体装配箱体904镶嵌焊接,左端下侧垂直胶接有第七接电板90702,左端上侧垂直胶接有第八接电板90706,所述制动通电头90703上下高度和第七接电板90702、第八接电板90706之间距离一致,右端通过第五弹簧90705与制动装配板90701胶接,右端中部垂直焊接有第三拉杆90704,所述第三拉杆90704右端贯穿制动装配板90701中部,与制动装配板90701间隙配合,右端中部与第三提拉装置906锁接。

用户在通过本设备进行手扶大蒜收获使用时,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手扶把手1扶起设备后端,并可通过设备设有的变速开关2、启停开关3进行设备的控制,使设备动力箱8能够通过变速箱5带动轮体装配箱9的轮轴903转动,进而使设备能够行走,并可通过设备设有的提升器10和收获辊11对大蒜进行收获传输至出料传动箱15进行传输清理出料,而在使用时,设备设有的照明灯7使设备还能够进行照明使用,且设备的轮体装配箱9右端还设有触发顶板90504,使设备行进时,如遇到磕碰,可通过触发顶板90504顶压触发顶杆90503左移,使触发顶杆90503带动第三齿条90601和杠杆90502底端左移,使第三齿条90601通过第二齿轮90602带动第四齿条90603右移,从而使第四齿条90603通过第三拉绳90604拉扯第三拉杆90704右移,进而使第三拉杆90704带动制动通电头90703右移至第七接电板90702、第八接电板90706之间,使第七接电板90702、第八接电板90706形成通路,从而使电磁制动器901通电,从而使电磁制动器901能够对轮轴903进行电磁制动,且杠杆90502顶端同时会右移拉扯第一拉绳80503和第二拉绳80901,使第一拉绳80503能够拉扯第二齿条80604左移,使第二齿条80604通过第一齿轮80603带动第一齿条80602右移,使第一齿条80602通过第二拉杆80601顶动联动板80605右移,使联动板80605通过第一绝缘顶杆80606和第二绝缘顶杆80615带动警报灯通电头80607和喇叭通电头80614右移,使警报灯通电头80607移至第三接电板80608和第四接电板80610之间,使警示灯807通电亮起,使喇叭通电头80614移至第五接电板80611和第六接电板80613之间,使警示喇叭808通电响起,使第二拉绳80901扯动第一拉杆80403右移,使第一拉杆80403带动电机通电头80402脱离第一接电板80401和第二接电板80404之间,使传动电机802断电。

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箱8和轮体装配箱9,相对传统的动力箱和轮体装配箱,能够通过设有的弹簧、拉绳、顶杆、杠杆、齿轮等机构,使设备在前端磕碰时,能够及时的进行设备的制动和对设备进行断电停止运行,使设备能够更好减轻磕碰的损伤和防止磕碰后继续运行的损害,保证设备自身和使用的安全。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时,容易因为操作人员视野被设备挡住,导致不能够较好贯穿设备前方障碍,容易因为设备的碰撞和碰撞后不能够及时停止,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前方物件的危险,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设备使用时,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弹簧、拉绳、顶杆、杠杆、齿轮等机构,使设备在前端磕碰时,会通过顶板的触发,使设备在前端磕碰时自动制动和断电停止运行,使设备能够更好的减轻前端视野不足造成的磕碰和防止磕碰后继续运行的损害,保证设备自身和使用的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