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357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苗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园艺栽培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式苗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蔬菜随时随地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温室大棚的快速发展。而与温室大棚相适应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苗床实现了育苗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但传统的固定式苗床暴露了温室大棚的一点不足:即空间严重不足。苗床和过道占据了过多的棚内空间,导致空间严重浪费,减少种植量,影响产量,于生产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床,其可通过对于苗床的可移动设置以使得苗床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切换,从而使得大棚内的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苗床,其包括苗床体、滚轴和苗床架,苗床体设置于苗床架的上端,所述滚轴在苗床体与苗床架之间进行延伸;所述苗床体包括有多个第一梁体以及第二梁体,第二梁体设置在第一梁体上方,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垂直延伸,所述第二梁体之上设置有苗盘;所述苗床体与苗床架之间设置有至少2根滚轴,每根滚轴均平行于第二梁体进行延伸,所述苗床体之中,每一个第一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片,其经由第一梁体的下端部竖直向下进行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床体之中设置有至少3个第二梁体,相邻两个第一梁体之间的距离为140至160厘米,相邻两个第二梁体之间的距离为30至50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梁体以及第二梁体的布局设置以使得苗床体的结构稳定性得以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梁体采用方形钢管,所述第二梁体采用圆形方管,其可使得苗床体在相对于滚轴进行滚动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其发生侧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床体之中,第一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垫片,所述苗盘固定于垫片之间,垫片的高度至少为1.5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垫片以使得苗盘两边不会发生上翘,进而使其安装稳定性得以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滚轴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把手,其可便于工作人员对于滚轴进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移动式苗床中设置有多组苗床架,多组苗床架在滚轴延伸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一组苗床架均包括有两个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梁以及两个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纵梁,横梁垂直于滚轴延伸,横梁与纵梁之间设置有倾斜延伸的支撑杆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苗床架的支撑稳定性得以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移动式苗床之中,位于同一侧的滚轴以及横梁端部之间的距离至少为30厘米,其可有效避免滚轴运动至苗床架以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盘采用网孔面积为5.5*7.5cm的铁网制成,其可有效改善苗床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以及积水状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式苗床,其可通过滚轴的旋转以使得苗床体相对于苗床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上述苗床体位置的实时切换,以使其可以不同的位置分别实现苗床的栽培种植处理,以及腾出空间便于工作人员的通行,进而使得采用本申请中的移动式苗床的大鹏内部空间利用率得以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苗床体、101—第一梁体、102—第二梁体、2—滚轴、3—苗床架、301—横梁、302—纵梁、303—支撑杆件、4—挡片、5—垫片、6—旋转把手、7—苗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移动式苗床,其包括苗床体1、滚轴2和苗床架3,苗床体1设置于苗床架3的上端,所述滚轴2在苗床体1与苗床架3之间进行延伸;所述苗床体1包括有多个第一梁体101以及第二梁体102,第二梁体102设置在第一梁体101上方,第一梁体101与第二梁体102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垂直延伸,所述第二梁体102之上设置有苗盘7;所述苗床体1与苗床架3之间设置有至少2根滚轴2,每根滚轴2均平行于第二梁体102进行延伸,所述苗床体1之中,每一个第一梁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片4,其经由第一梁体101的下端部竖直向下进行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床体1之中,第一梁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垫片5,所述苗盘7固定于垫片5之间,垫片5的高度为2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垫片以使得苗盘两边不会发生上翘,进而使其安装稳定性得以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滚轴2的端部设置有旋转把手6,其可便于工作人员对于滚轴进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移动式苗床中设置有多组苗床架3,多组苗床架3在滚轴2延伸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一组苗床架3均包括有两个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梁301以及两个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纵梁302,横梁301垂直于滚轴2延伸,横梁301与纵梁302之间设置有倾斜延伸的支撑杆件30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苗床架的支撑稳定性得以改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移动式苗床,其可通过滚轴的旋转以使得苗床体相对于苗床架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上述苗床体位置的实时切换,以使其可以不同的位置分别实现苗床的栽培种植处理,以及腾出空间便于工作人员的通行,进而使得采用本申请中的移动式苗床的大鹏内部空间利用率得以显著改善。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床体1之中设置有3个第二梁体102,相邻两个第一梁体101之间的距离为150厘米,相邻两个第二梁体102之间的距离为45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梁体以及第二梁体的布局设置以使得苗床体的结构稳定性得以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梁体101采用方形钢管,所述第二梁体102采用圆形方管,其可使得苗床体在相对于滚轴进行滚动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其发生侧翻。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移动式苗床之中,位于同一侧的滚轴2以及横梁301端部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其可有效避免滚轴运动至苗床架以外。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苗盘采用网孔面积为5.5*7.5cm的铁网制成,其可有效改善苗床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以及积水状况。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4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