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桁式阳台植生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林立的高楼大厦,砖、混凝土、钢筋、玻璃等主要建筑材料的呈现,让城市缺乏质量和个性。绿色建筑,特别是城市居住建筑的绿色技术改造,对于丰富建筑造型,赋予建筑绿色生命有积极意义。
对于居住在建筑户内单元的用户来说,如何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有自己的一片景观。这里需要解决长悬挑阳台上景观建造的技术难题,具体涉及种植槽的形式、种植槽基体和营养基体的选择、生物植物的多样性和地区适用性、种植槽和植物的荷重平衡和相互作用、外挂装饰和防水构造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桁式阳台植生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悬桁式阳台植生腔体结构,包括植物槽,植物槽内装有供植株生长的植物生长基体,所述的植物槽布置在阳台远离建筑外墙端的楼板上,楼板悬挑端端部设有防止植物槽坠落的装饰花架,楼板下表面设有由阳台的自由端延伸到室内的后张预应力板,后张预应力板与建筑外墙相交处设有平衡梁,平衡梁与后张预应力板为一个整体,且平衡梁卡在建筑外墙室内侧的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生长基体由无纺滤片和立体纤维合成,通过植物槽底部的焊接网片包裹植株根部的土块从而保证植株的营养供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槽截面为矩形,截面宽为600mm~900mm,高度为900~1050mm,侧壁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或者预制成型,铺贴沥青防水层,植物槽距建筑外墙不超过3m。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张预应力板采用后张法施工,后张预应力板厚度不小于15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平衡梁截面为矩形,截面尺寸为800mm×500mm,平衡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
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墙体厚度不低于1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槽与装饰花架之间还设有通风装饰墙体;通风装饰墙体采用透空砖砌筑,便于植株的呼吸与光合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楼板与后张预应力板之间还设有起到防水和防裂作用的防水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合建筑户内单元悬桁式阳台的景观设计与施工,丰富了城市生态体系,提升了建筑绿色水平,具有很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建筑外墙,2、后张预应力板,3、平衡梁,4、防水膜层,5、楼板,6、植物槽,7、植物生长基体,8、植株,9、通风装饰墙体,10、装饰花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悬桁式阳台植生腔体结构,包括植物槽6,植物槽6内装有供植株8生长的植物生长基体7,所述的植物槽6布置在阳台远离建筑外墙1端的楼板5上,楼板5悬挑端端部设有防止植物槽6坠落的装饰花架10,楼板5下表面设有由阳台的自由端延伸到室内的后张预应力板2,后张预应力板2与建筑外墙1相交处设有平衡梁3,平衡梁3与后张预应力板2为一个整体,且平衡梁3卡在建筑外墙1室内侧的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后张预应力板2和平衡梁3对植物槽6以及其关联构件的载荷进行平衡。
所述的植物生长基体7由无纺滤片和立体纤维合成,通过植物槽6底部的焊接网片包裹植株8根部的土块从而保证植株8的营养供应。
所述的植物槽6截面为矩形,截面宽为600mm~900mm,高度为900~1050mm,侧壁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或者预制成型,铺贴沥青防水层,植物槽6设置的越远,建筑外墙1的受承受的载荷越大,为了保证建筑外墙1的结构稳定性,植物槽6距建筑外墙1不超过3m。
所述的后张预应力板2采用后张法施工,后张预应力板2厚度不小于150mm。
所述的平衡梁3截面为矩形,截面尺寸为800mm×500mm,平衡梁3采用钢筋混凝土梁。
所述的建筑外墙1为钢筋混凝土墙,墙体厚度不低于1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5。
所述的植物槽6与装饰花架10之间还设有通风装饰墙体9;通风装饰墙体9采用透空砖砌筑,便于植株的呼吸与光合作用。良好的通风坏境以及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植株8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述的楼板5与后张预应力板2之间还设有起到防水和防裂作用的防水膜层4。
在建筑建设时,在每层楼的楼板5的下表面设有一块后张预应力板2,后张预应力板2从阳台自由端的端部延伸到室内,建筑外墙1室内侧与后张预应力板2相交处设有一个凹槽,凹槽上设有一个平衡梁3将后张预应力板2截成两段;在楼板5与后张预应力板2之间设置一层1.2mm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作为防水膜层4用于防水和防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大小适当的植物槽6,在植物槽6内放置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基体7,而为了防止植物槽6坠落则在阳台的自由端的楼板5的侧面加装一个装饰花架10,装饰花架10与植物槽6之间设置一个通风装饰墙体9,通风装饰墙体9便于植株8的进行光合作用,用户根据个人的喜好采用与建筑立面和外墙色彩匹配且适宜当地区域生存环境成年的植株8。本实用新型不仅使用户对居住环境的进行了改善且丰富了城市生态体系,提升了建筑绿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