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4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授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授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位的植物,在玉米育种中,为保证自交的纯度,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玉米的人工授粉包括取粉和授粉,目前,取粉用的是羊皮纸袋,由于取粉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密封,因此,极易造成花粉混杂,从而影响自交系的纯度。申请号为200610042811.3,公告号为CN 100423630C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授粉袋,该授粉袋的大小能够把玉米植株的中上部装入授粉袋中;授粉袋的顶部开有多个用于透气的小孔,授粉袋的顶部还有一层伞型帽,伞型帽的边缘与授粉袋之间采用多个粘连点连通,使得授粉袋顶部的孔与伞型帽之间形成遮挡和透气层。该授粉袋虽然可以保证玉米自交授粉,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极易造成花粉混杂的问题,但是,由于授粉袋要装入玉米植株的中上部,还设有伞型帽,体积及重量较大,不仅操作不便,而且给玉米植株造成较大的负重,不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及重量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用于套装雄穗的收粉袋和用于套装雌穗的授粉袋,收粉袋为圆锥体,包括侧壁和底面,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底面上设有输粉孔,授粉袋为筒状,授粉袋的下端敞口,上端通过传粉管与输粉孔连通。

优选地,收粉袋的侧壁下端向下延伸为筒体,筒体向轴心收拢形成底面。

优选地,上述授粉袋上也设有通气孔。

优选地,上述授粉袋的上端设有圆孔,授粉袋通过圆孔与传粉管连通。

优选地,上述传粉管上设有用于隔断传粉管的线绳。

优选地,上述收粉袋上的通气孔和授粉袋上的通气孔的孔径均小于玉米花粉的粒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授粉装置,收粉袋和授粉袋分别套装于雄穗和雌穗上,收粉袋通过传粉管与授粉袋连通,不仅减轻了授粉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减轻了植株的负重,而且通过控制传粉管可控制授粉时间,以便在最佳的时间授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玉米授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玉米授粉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粉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粉袋的延伸段收紧形成底面示意图。

图中,1.收粉袋,2.授粉袋,3.传粉管,4.侧壁,5.底面,5-1.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用于套装于雄穗上的收粉袋1和用于套装于雌穗上的授粉袋2,收粉袋1与授粉袋2之间通过传粉管3连通,收粉袋1为圆锥体,圆锥体包括侧壁4和底面5,侧壁4上设有多个通气孔,底面5上设有输粉孔,传粉管3的上端通过输粉孔与收粉袋1内腔连通,授粉袋2为筒状,授粉袋2的下端敞口,上端与传粉管3的下端连通。

为了便于套装于玉米植株的雄穗上,参见图3和图4,收粉袋1的侧壁4下端向下延伸为筒体5-1,筒体5-1向轴心收拢形成底面5。

为了保证通气,授粉袋2上也设有通气孔。

为了便于授粉,授粉袋2的上端设有圆孔,授粉袋2通过圆孔与传粉管3连通。

为了选择在最佳的时间授粉,传粉管3上设有用于隔断传粉管3的线绳。在不授粉的时间里,用线绳扎紧传粉管3,传粉管3隔断,阻止授粉。在授粉的时间里,打开线绳,使收粉袋1中收集的花粉通过传粉管3进入授粉袋2,对雌穗进行授粉。

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混杂,避免发生杂交,授粉袋2和收粉袋1上的通气孔的孔径均小于玉米花粉的粒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授粉装置,收粉袋和授粉袋分别套装于雄穗和雌穗上,收粉袋通过传粉管与授粉袋连通,不仅减轻了授粉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减轻了植株的负重,而且通过隔断传粉管可控制授粉时间,以便在最佳的时间授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