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443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组件,特别是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摇摆式洒水器是公园草坪洒水的器具,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善,公园绿化率的提高,摇摆式洒水器的应用已很普遍。目前的摇摆式洒水器都会包括有一个可以进行来回往复摆动的洒水机构,喷洒浇灌用水是从上述的洒水机构中被洒出,从而使整个洒水器具备喷洒面积大,范围广等一些列优点。

但是如遇特殊情况,比如需要集中对某区域进行喷洒浇灌时,上述摇摆式洒水器就无法实现在特定角度内或者是特定角度进行喷洒浇灌。因此,上述结构的摇摆式洒水器在使用时受到局限性,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水流喷洒范围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依次设有可绕进水管旋转的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在第一调节圈上设有向水流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柱,在第二调节圈上设有逆水流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柱,在上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相对面中间设有摆杆,所述摆杆与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在同一圆周曲面上,同时该摆杆的另一端连接着切换水流流道的翘板。上述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可以通过手动旋转,从而改变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之间的距离,进而限制摆杆的摆动幅度,限制洒水器的摆动范围。

所述进水管与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中在进水管上设有螺纹圈,在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上均设有一个以上的与上述螺纹圈相啮合的小螺纹。

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的两端齐平。

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的相对面内侧均设有弧面凹槽,从而使得摆杆与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便于旋转,所述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的外圈均设有防滑凹槽。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手动旋转调节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从而改变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之间的距离,然后洒水器通水,水从进水管进入,其中洒水器内部设有两个换向水孔和一个涡轮以及与其啮合的齿轮,首先水通过一个换向水孔流进水腔,水腔中的涡轮在水流冲击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一方面,水腔中的水流向洒水机构,水即可从洒水机构中喷出,另一方面,涡轮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使得在包裹于齿轮外部的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同时顺向转动,此时固定于第一转筒内部的摆杆也随之转动,当摆杆转动碰撞到其中一个卡柱时,摆杆另一端的翘板便盖住另一个换向水孔,此时,之前被盖住的换向水孔被打开,水流即从该换向水孔进入,随即涡轮因变换了方向的水流冲击而换向转动,与上述相同的工作原理,因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带动关系,摆杆转动碰撞到另一个卡柱时,摆杆另一端的翘板切换方向,从而又盖住最初被盖住的换向水孔,如此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其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从而经过手动旋转后,可以改变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上的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之间的距离,进而限制摆杆的摆动幅度,限制洒水器的摆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水管1、第一调节圈2、第二调节圈3、第一卡柱4、第二卡柱5、摆杆6、翘板7、螺纹圈8、小螺纹9、弧面凹槽10、防滑凹槽11、换向水孔12、涡轮13、齿轮14、洒水机构15、转筒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式摇摆型洒水器的摆动幅度调整机构,包括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依次设有可绕进水管1旋转的第一调节圈2和第二调节圈3,在第一调节圈2上设有向水流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柱4,在第二调节圈3上设有逆水流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柱5,在上述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的相对面中间设有摆杆6,所述摆杆6与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在同一圆周曲面上,同时该摆杆6的另一端连接着切换水流流道的翘板7。

所述进水管1与第一调节圈2和第二调节圈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中在进水管1上设有螺纹圈8,在第一调节圈2和第二调节圈3上均设有一个以上的与上述螺纹圈8相啮合的小螺纹9。

所述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的两端齐平。

所述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的相对面内侧均设有弧面凹槽10,从而使得摆杆6与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便于旋转,所述第一调节圈2和第二调节圈3的外圈均设有防滑凹槽11。

如图4-图5所示,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手动旋转调节第一调节圈2和第二调节圈3,从而改变第一卡柱4和第二卡柱5之间的距离,然后洒水器通水,水从进水管1进入,其中洒水器内部设有两个换向水孔12和一个涡轮13以及与其啮合的齿轮14,首先水通过一个换向水孔12流进水腔,水腔中的涡轮13在水流冲击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一方面,水腔中的水流向洒水机构15,水即可从洒水机构15中喷出,另一方面,涡轮13的转动带动齿轮14转动,使得在包裹于齿轮外部的转筒16同时顺向转动,此时固定于转筒16内部的摆杆6也随之转动,当摆杆6转动碰撞到其中一个卡柱时,摆杆6另一端的翘板7便盖住另一个换向水孔12,此时,之前被盖住的换向水孔12被打开,水流即从该换向水孔12进入,随即涡轮13因变换了方向的水流冲击而换向转动,与上述相同的工作原理,因相互啮合的齿轮14之间的带动关系,摆杆6转动碰撞到另一个卡柱时,摆杆6另一端的翘板7切换方向,从而又盖住最初被盖住的换向水孔12,如此往复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